骨質疏鬆是由於骨骼脫鈣而變得疏鬆並使其脆性增高的疾病,患者一般沒有什麼異常感覺,被稱為“靜悄悄的疾病”,有些人骨折時,才發現自己患了骨質疏鬆。目前,全世界有2億多人患有骨質疏鬆,其發病率已躍居常見病的第七位,被稱為“21世紀的流行病”,引起了廣泛重視。世界衛生組織把每年的10月20日定為“國際骨質疏鬆日”,加強骨質疏鬆防治的力度。目前,我國有骨質疏鬆患者9000多萬人,一般來說,女性35歲,男性45歲以後骨鈣就開始流失,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流失的速度也隨之加快,到60歲左右時大約有50%的骨鈣流失掉,而75歲以上的婦女,骨質疏鬆的患病率高達90%以上。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大家要重視日常的預防保健,認識和遠離骨質疏鬆。
一、人的骨骼就像樓房的鋼筋框架
(一)人體的鋼筋框架
骨骼是人體的“鋼筋框架”,在人的身體內,共有206塊骨骼,這些骨骼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共同組成了人體的骨骼係統。人的頭部骨骼叫顱骨,是由幾塊扁平骨通過骨縫連結而組成的,我們的大腦在顱骨內。人的四肢主要是長骨,上肢由肱骨、尺骨、橈骨、指骨組成,下肢由股骨、脛骨、腓骨、趾骨組成。大的骨骼可長達幾十厘米,小的骨骼(如耳朵內的鐙骨)大約隻有黃豆大小。人體的脊柱由26塊椎骨組成,其中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1塊、尾椎1塊。脊椎的中心線是垂直的,但它有三個生理曲線,即頸椎向前,胸椎向後,腰椎又向前,形成一個自然的生理曲線。不論骨骼的大小和形狀如何,它們都是身體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的支撐功能。
(二)骨骼像“鋼筋”,有許多網眼,裏麵填充著“水泥”(鈣質)
骨骼的質地十分堅硬。為什麼骨骼會那麼堅硬,這是因為骨骼像“鋼筋”,有許多網眼,裏麵填充著許多鈣質,鈣質就像鋼筋混凝土中的“水泥”。骨骼中的鈣質的數量多少,與骨骼的硬度成正比,骨骼中的鈣質越多,骨骼就越堅硬。骨質疏鬆是人體內的“豆腐渣工程”,偶爾遇到跌倒或外傷,就會發生骨折。
(三)骨骼內鈣質越多越堅硬
人們經常會問:人體骨骼的鈣是從哪裏來的?醫學研究發現,骨骼中的鈣是從血液中來的,而血液中的鈣又是從食物來的,因此,隻要食物中鈣的來源充足,骨骼中的鈣就越多,骨骼就越堅硬。如果食物中缺少鈣,或胃腸道對鈣的消化吸收不好,血液和骨骼中的鈣都會短缺。有研究表明,人到中年以後,人體中的鈣是排出的多,吸收的少,這種狀況直接引起血鈣降低。血鈣降低會引發一係列的病理反應,為了維持血鈣的穩定,人體會把骨鈣溶解一些,以補充血鈣。這樣一來骨鈣便會不斷減少,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骨骼脫鈣,隨之就會發生骨質疏鬆。
二、骨質疏鬆有哪些表現?
(一)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鈣不斷丟失
1.骨鈣丟失與年齡有關。
人體骨骼的生長發育,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完善的,一般來說,在嬰幼兒時期,骨骼的生長發育較快,但是骨骼的鈣質含量較低。到了青少年時期,骨骼的發育逐漸完善,成年時期(30歲左右),骨骼便完全發育成熟,骨骼的質地最好,硬度最強。然而,到了中年時期,骨骼就開始“走下坡路”。
2.婦女的骨鈣丟失。
婦女到了更年期,最突出的生理變化就是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雌激素逐漸減少和絕經。雌激素減少帶來的後果之一就是骨骼中鈣質的大量流失。同時,我國婦女運動相對較少,牛奶喝得不多,食物中鈣攝入和吸收量不足,絕經後3~5年,平均每年會丟失2.5%的鈣,從而引發骨質疏鬆。據調查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婦女骨質疏鬆率高達59.9%。在日常生活中,年輕婦女跌倒時,往往隻有皮肉之傷,但是50歲以上的婦女,經常會有腰酸背痛,即使受到輕微外傷也會發生骨折,這都是骨質疏鬆在作祟。
婦女在更年期之前,大約40歲時骨骼中的鈣便開始丟失,有的婦女鈣丟失的時間還要早,35歲便開始丟失。男性骨骼中鈣開始丟失的時間要晚一些,大約在50歲時。到了老年,骨鈣大約已丟失一半。這種隨年齡增長而丟失鈣的現象,是人體老化的規律。為了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到了一定年齡段,不論有無臨床症狀,必須采取補鈣等防治措施。
(二)不明原因的腰背部疼痛
骨質疏鬆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長時期沒有症狀,不知不覺地向人們襲來。但是,一旦患了骨質疏鬆,有時候它會出現腰酸背痛等症狀,很像“關節炎”或是“七勞八傷”。骨質疏鬆的典型臨床症狀為全身性疼痛和不適乏力等,但以頸、肩、腰、背部疼痛為主,早晨起床後較重,稍微活動以後慢慢減輕。如果活動量過大及勞累過度,疼痛就會明顯加重,嚴重者在咳嗽、打噴嚏、用力排便時,疼痛就會明顯加劇。如果你是40歲以上的女性,出現了這樣的腰背部疼痛,應該想到自己是否患了骨質疏鬆。
(三)人越老越矮(脊椎骨壓縮)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老年人彎腰駝背,身高越來越矮。為什麼老年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矮呢?這是因為老年人往往患有骨質疏鬆,脊椎骨發生疏鬆之後,由於椎體發生骨折而被壓縮變扁,人的身高就會越來越矮。有的患骨質疏鬆的老年人,常感覺骨頭裏麵疼痛,這些都是骨質疏鬆的典型症狀。
(四)骨質疏鬆的骨骼就像被蟲蛀的樹木,輕輕一碰就會折斷
人的骨頭就像一座房子裏的梁和椽,把整個身體支撐起來。在人的骨骼裏,有很多骨小梁,骨小梁內充滿了鈣質,如果骨小梁內的鈣質流失了,骨骼的硬度就會下降,骨骼就無法承受相應的重量,而很容易發生骨折。一般骨鈣丟失20%以上時即有可能發生骨折,這時,骨骼就像被蟲蛀的朽木,有的人輕輕滑倒就可能導致骨折,甚至用力咳嗽,就可能“咳”斷幾根肋骨。研究表明,椎骨、髖骨、肋骨和前臂骨是骨質疏鬆患者最易骨折的部位。
(五)人老了為什麼會彎腰駝背?
我們經常遇到一些老年患者在訴說病情時,說自己平素身體很好,可在幾個月前,因為某種原因,使自己頸、肩、腰、背和腿部疼痛,並且越來越直不起腰或背越來越駝。雖經各種方法治療,效果不明顯,有的還逐漸加重,生活不能自理。
後來,經X線和骨密度檢查,診斷為嚴重的骨質疏鬆。目前,許多人還不太了解骨質疏鬆,以及它的危害。骨質疏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沒有臨床症狀,到了疾病晚期,在臨床上就會出現骨頭疼痛、彎腰駝背等現象。骨質疏鬆造成彎腰駝背的現象,是由於人體椎體骨折而壓縮,脊柱向前彎曲,從而形成彎腰駝背。
骨質疏鬆與骨質增生的區別:
為了預防骨質疏鬆,有的人進行補鈣,但是又擔心補鈣會引起骨質增生。其實,補鈣並不會引起骨質增生,骨質增生與骨質疏鬆一樣是由於缺鈣引起的。中年以後,人體的鈣入不敷出,鈣攝入不足的直接後果是低血鈣,低血鈣會引發一係列嚴重的病理反應。每當鈣攝入不足時,人體的血鈣自穩係統即增加甲狀旁腺素的分泌,溶解骨鈣,以補充血鈣,使血鈣維持原來的水平。甲狀旁腺長期受缺鈣刺激,致使甲狀旁腺逐漸進入亢進狀態,進而造成骨鈣減少,血鈣和軟組織鈣含量增加的反常現象。高血鈣刺激降鈣素分泌增加,促進成骨,這就是骨質疏鬆與骨質增生並存的激素基礎。人體用這種代償作用形成的新骨,遠遠不能補足大量丟失的舊骨,本應進入骨骼內部的鈣卻沉積修補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麵上,如頸椎、腰椎、足跟骨等,這就是骨質增生。經常同時折磨中老年朋友的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是因為機體老化和缺鈣引起的一對攣生骨病。
三、哪些骨骼容易疏鬆
(一)脊椎骨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它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骨骼部位。但是,通過醫學研究發現,骨質疏鬆容易發生的部位,與骨骼承受的重量、骨骼代謝的旺盛程度和骨骼的活動度有關,骨骼承受的重量越大,越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骨骼的代謝越旺盛,越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骨骼的活動度越大,越容易發生骨質疏鬆。臨床觀察發現,骨質疏鬆最常發生的部位是脊椎骨,尤其是腰椎和髖骨發生骨質疏鬆的幾率很高,其原因就是脊椎骨承受的重量很大。如果你是中老年人,當出現不明原因的腰背痛時,應該想到是不是患了骨質疏鬆。
(二)前臂的尺骨和橈骨骨質疏鬆
手是人的勞動器官,手臂的前臂有尺骨和橈骨,尺骨和橈骨是細長的骨骼,經常活動和旋轉。由於我們的雙手天天在活動,所以尺骨和橈骨是很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的部位。手臂的尺骨和橈骨發生骨質疏鬆之後,一般沒有任何不適症狀,自己很難覺察到手臂骨骼發生了骨質疏鬆。一般都是在跌倒後雙手著地,發生尺骨和橈骨骨折時,經醫生檢查才發現尺骨和橈骨的骨骼已經出現了骨質疏鬆。
(三)跟骨骨質疏鬆
跟骨位於足的後跟部,承受了身體的巨大壓力。同時,跟骨的小梁骨代謝十分旺盛,是最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的部位,也是能最早反映骨密度和骨結構變化的部位之一。因此,醫院通常利用超聲波的原理,通過測量跟骨的寬帶超聲波衰減及超聲波傳導速度等指標,對骨密度和骨結構進行評估。其測量結果與全身其他部位測量結果密切相關,完全達到了臨床醫學診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