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分 骨質疏鬆——骨頭變鬆、變脆(2 / 3)

四、哪些人容易患骨質疏鬆?

(一)年輕力壯者也會患骨質疏鬆

1.少數年輕人也會患骨質疏鬆。

醫學研究表明,骨質疏鬆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且患病率隨年齡增長不斷升高,40歲年齡組的人骨質疏鬆的患病率為6.7%~23.0%,50歲年齡組的人則升高到14.5%~28.6%,70歲年齡組的人高達75%以上。一般來說,年輕人患骨質疏鬆的較少。但是,如果飲食中缺少鈣質和蛋白質,缺乏戶外活動,很少曬太陽,或是體內內分泌激素出現了障礙,就可能患骨質疏鬆。骨鈣減少17%時,叫作輕度骨質疏鬆;骨鈣減少25%以上時,則叫作骨質疏鬆,就是說,這種情況的人已經成為骨質疏鬆的患者了。骨質疏鬆患者的骨脆性明顯增加,當遇到輕微創傷時(如坐汽車顛簸,在地板上滑倒等)就會發生骨折。如果骨鈣丟失了31%以上時,則稱為嚴重的骨質疏鬆,很容易出現骨折。

2.“亂減肥,怕日曬,少運動”者易患骨質疏鬆。

醫學研究指出,“亂減肥,怕日曬,少運動”是導致骨質疏鬆高發的主要原因。據報告,約有98%的女性在減肥過程中,打亂了正常的飲食結構和飲食平衡。

(二)骨質疏鬆的高危人群

有研究指出,骨質疏鬆的高危人群有以下10類:①體格瘦小。②大量攝取咖啡、茶,不當節食減肥者。③運動量少,長期坐辦公室者。④鈣、維生素D攝取不足,不喝牛奶及其他乳類製品。⑤少年白發。⑥月經來得早的人,40歲以前早期停經,更年期婦女。⑦卵巢、子宮、胃或小腸切除者。⑧飲食過於清淡或偏高蛋白,嗜煙、酗酒者。⑨家族有老年果,將一切含脂肪的飲食拒之門外。因為,脂肪是身體攝取鈣質等營養素的重要來源,完全不吃脂肪類食品,就等於切斷了鈣的來路。而蔬菜、水果等粗纖維攝取過多,會造成鈣質吸收障礙,從而導致鈣質的缺乏。所以,通過節食來減肥,在減去脂肪的同時,也會把骨骼的硬度減弱了,這就為骨質疏鬆的發病埋下隱患。研究表明,曬太陽少的人,體內容易缺鈣。⑩長期服用類固醇激素藥物者,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疾病患者。

由於太陽紫外線具有促進皮膚維生素D合成的作用,若戶外活動又少,維生素D就會合成不足,這樣的人就會患骨質疏鬆。同樣,運動可以促進骨鈣的代謝,增加骨骼的硬度,運動少了則易患骨質疏鬆。

(三)內分泌紊亂者易患骨質疏鬆

內分泌紊亂引發骨質疏鬆可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麵。

1.絕經期過早:絕經期過早是發生骨質疏鬆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人做過一項調查,凡是絕經時間在35~40歲者,幾乎都會發生骨質疏鬆。

2.絕經後是骨質疏鬆的高危時期:婦女絕經後,體內的內分泌發生紊亂,雌激素在體內的含量急劇下降。有資料表明,絕經後的5年之內是骨骼脫鈣最嚴重的時期,也是骨質疏鬆發病最多的時期。到了絕經後5~10年,骨骼脫鈣的速度逐漸減慢,但骨骼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脫鈣,骨質疏鬆的程度還會繼續加重。婦女到了70歲以後骨骼脫鈣就相當少了。

因此,必須對更年期前後,絕經後10年之內的婦女加強骨質疏鬆的預防和治療,以免釀成骨折等嚴重後果。

3.妊娠、哺乳:妊娠和哺乳對婦女的骨鈣代謝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多項研究結果表明,結婚越早,懷孕越早,骨骼中的鈣丟失得越多,發生骨質疏鬆的可能性越大。研究還發現,在正常情況下,母乳喂養對母親的骨鈣有升高的作用,她們的骨鈣明顯高於人工喂養的母親。

(四)飲食中蛋白質過少或過多易患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的發生與飲食營養有十分密切的關係,當飲食營養不合理時,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首先,飲食中蛋白質既不能過少,也不能過多。飲食中的蛋白質是人體的重要營養素,每日必須保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然而,攝入過少或過多的蛋白質對人體健康都十分不利。當人們攝入的蛋白質過少時,骨骼的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骨骼的框架結構(基質)就不牢固;相反,攝入蛋白質過多(每日攝入量大於2克/千克體重)時,骨骼中的鈣就會加速排出體外,促進了骨質疏鬆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常遇到一些生活條件和營養很好的人容易發生骨折的事例,其原因就是雞、鴨、肉、魚、蛋等動物蛋白吃得過多所致。

(五)鈣質攝入不足,食鹽和纖維素攝入過多

1.鈣質攝入不足:日常飲食中鈣質不足是引起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營養學會頒發的膳食營養標準規定,老年人每日應攝入鈣質800毫克。然而,目前我國老年人攝入的鈣質平均不足500毫克,也就是說,多數老年人的主要問題是缺鈣,大約每日缺少50%的鈣。如果不及時補鈣,不可避免地就會發生骨質疏鬆。

2.食鹽攝入過多:有資料表明,每日攝入的食鹽量與骨質疏鬆的發生有關。食鹽攝入得越多,骨鈣流失得也越多,如每日攝入5克食鹽,骨鈣可能流失60毫克,當每日攝入的食鹽增加到15克時,骨鈣就會流失180毫克。長此下去,骨質疏鬆就發生了。

3.膳食中纖維素過多:纖維素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營養素,每人每日吃入的纖維素不能少於35克。但是,也不是說纖維素吃得越多越好。當人們每日吃進的纖維素大於50克時,就會幹擾鈣質在腸管的吸收,使骨骼在發育和代謝中缺鈣質攝入不足,食鹽和纖維素攝入過多少鈣質,從而促進了骨質疏鬆的發生。

(六)骨質疏鬆與不良生活方式

某些不良的生活、行為方式與骨質疏鬆的發生有密切關係。導致骨質疏鬆發生的不良生活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缺乏體育鍛煉:大家都知道,體育鍛煉不僅是健身的最好方式,也是強筋健骨所必需的。當一個人長期不進行身體鍛煉時,他的骨骼就會發脆,骨質就會疏鬆,骨折的危險性就會增加。

2.缺乏戶外活動:骨骼的生長發育和正常代謝離不開陽光的照射,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人體皮膚後,體內就會產生大量具有活性的維生素D,維生素D能幫助鈣質在腸管中吸收,促進鈣質進入骨骼中。因此,當一個人缺少戶外活動,缺少陽光照射時,兒童就會得軟骨病,成人和老人便會患骨質疏鬆。

3.嗜好煙酒:研究表明,吸煙者的骨質疏鬆發病率比不吸煙者約高2倍。吸煙者骨折的發生機率也比不吸煙者高得多。長期大量酗酒對肝髒有明顯的毒性作用,使維生素D的代謝出現障礙,妨礙鈣質的吸收,導致骨質疏鬆的發生。大量飲酒者髖部的骨折發生率比不飲酒者高6倍左右。

4.大量喝咖啡:咖啡是一種有益於健康的飲料,但長期大量喝咖啡可加速鈣質從尿中排出,從而引起骨質疏鬆。

(七)糖尿病患者易患骨質疏鬆

糖尿病患者發生骨質疏鬆較為常見,表現為腰背痛和四肢無力,容易發生骨折。糖尿病患者發生骨質疏鬆的原因有:

1.胰島素不足,使蛋白質分解增加,合成受抑製,造成體內蛋白質減少。

2.糖尿病患者因嚴格控製飲食,鈣的攝入量偏低,血鈣水平下降,引起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使血鈣進入血循環,加重了骨質疏鬆。

3.糖尿病患者從尿中大量排出葡萄糖的同時,鈣也從尿中排出,因此,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骨質疏鬆。

4.糖尿病患者合並腎病時,維生素D在腎髒激活受阻,不能轉變成有活性的維生素D,結果導致小腸鈣吸收減少,腎髒排泄鈣、磷增多,骨鈣沉著減少。

(八)女人40“豆腐渣”

女性患骨質疏鬆多於男性。醫學研究發現,女性容易患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與內分泌紊亂有關。女性到了35~40歲時,體內的雌激素便開始下降。雌激素水平下降後,骨骼中的鈣便隨血液進入血液循環,然後再經過腎可導致骨基質減少,使鈣、磷不能在骨骼中沉積,而引發骨質疏鬆。

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體內雌激素的下降日益明顯,雌激素的含量也日趨減少,骨質疏鬆進一步加重,嚴重者骨骼就像“豆腐渣”。此外,女人到了40歲左右,還會出現頭昏腦脹、四肢無力、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因此,便有女人40“豆腐渣”之說。

(九)男性骨質疏鬆有何特點

從本質上來說,男性骨質疏鬆與女性骨質疏鬆沒有什麼區別,男性骨質疏鬆的表現也是骨骼脫鈣、骨質發脆、骨頭易受外力作用而發生骨折。

男性骨質疏鬆有以下特點:

1.男性骨質疏鬆的發病率明顯低於女性。

2.男性骨質疏鬆發病年齡較晚,一般比女性發病年齡晚10年左右,也就是說女性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而男性的發病年齡多在50歲左右。

3.男性骨質疏鬆的發病與性激素的關係沒有女性那麼緊密。因此,在男性,用雄激素治療或預防骨質疏鬆遠沒有女性那麼重要。

五、怎樣察覺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的診斷

(一)沒有症狀,根據年齡判斷是否患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一種與年齡的增長有關的疾病,也就是說,年齡越大,骨質疏鬆發生的機會越大。按照骨質疏鬆的發病規律,女性30歲時骨鈣就開始丟失,更年期前期(40歲左右)骨骼脫鈣明顯加快。男性骨骼脫鈣比女性晚10年,50歲左右骨骼脫鈣加快,這個時期是進行補鈣的關鍵時期。女性到50歲時(男性60歲)已有近50%的骨鈣流失掉,此時是預防骨質疏鬆和骨折的關鍵時期。在這些年齡段,早、中期骨質疏鬆一般沒有症狀,也應該進行骨質疏鬆的綜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