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心骨折患者的生活起居
骨折患者的康複一般時間較長,患者大多數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因而思想負擔較重。所以,家人要對患者的情緒變化、飲食調理、生活起居等方麵主動加以關心和照顧,以解除患者的顧慮及防止發生並發症,並應遵照醫生的指導,協助患者進行有效的功能鍛煉,積極配合治療,以達到早日康複、恢複正常功能的目的。在生活起居護理方麵,由於骨折患者大多需要較長時間臥床休養,有的患者(如脊柱骨折引起的癱瘓)更需要常年臥床。因此,必須創造適宜患者休養的環境,保持病室安靜、整潔、空氣流通、陽光充足、溫度適宜。
二、老年患者生活起居要做到“五慢”
1.起床宜慢。
患骨質疏鬆的老年人,清晨起床或夜間起床解便時,動作要緩慢,要做到“三個半分鍾”,即繼續在床上躺半分鍾,坐起後在床上坐半分鍾,接著讓雙腿下垂,在床沿待半分鍾,再下地走動、上廁所。據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顯示,許多患者的心跳白天都很正常,夜間卻有幾次大的波動,且多發生在患者夜間起床上廁所時,因突然起床,腦部的血流因重心作用急驟向下流,使腦血管供血不足而發生腦缺血和缺氧,同時,病室的陳設要力求簡單,地麵不宜有水跡,以免患者下床鍛煉時滑倒。拆下的石膏,用過的牽引架、牽引繩、重錘應隨時放回原處。對需要長期臥床的患者,盡量將其床位安排在靠窗口的地方,使其能看到窗外的景物並且能夠多接觸陽光。對能下床活動的患者,家屬既要加以鼓勵又應幫助其多去戶外鍛煉,增強體質。對因疼痛或精神憂慮而不能入眠者,可隨時請醫生、護士予以解決,使患者睡眠充足,心情愉快。
2.解便宜慢。
老年人常伴有便秘,排便時千萬不要著急,勿用力過猛。如果急於使勁屏氣,腹肌強力收縮,使腹壓升高,迫使大量血液迅速回流心髒,增加心髒負擔,血壓驟升,往往易導致心腦血管發生意外。
3.轉頭宜慢。
老年人大都有頸椎病、動脈硬化症等慢性病,在低頭或轉頭時,切勿用力過猛。否則,易使硬化的頸動脈受壓、扭曲,造成腦供血不足;或者易造成頸動脈壁上的斑塊脫落,隨血液循環進入腦血管引起腦栓塞。
4.吞咽宜慢。
老年人因咀嚼功能下降,所以進食時宜細嚼慢咽,千萬不要狼吞虎咽,以免發生意外。老年人最好吃切細、切碎和煮爛的食物,盡量避免吃油炸、黏性、帶骨帶刺、堅硬的食物。
5.行走宜慢。
老年人在患有骨質疏鬆的同時,還有肌力減弱、穩定平衡性差、視力減退、反應遲鈍、易摔跤、易發生骨折等特點,因此,老年人走路一定要慢。
三、不要做室外劇烈運動
骨質疏鬆患者堅持戶外活動和輕微的身體鍛煉十分必要,身體鍛煉可以強健骨骼,增加骨骼的礦物質含量,有利於骨質疏鬆患者的康複。身體鍛煉要從小做起,女性到了40歲左右(男性45歲左右)是預防骨質疏鬆的關鍵時期,更要抓緊身體鍛煉。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一般都會有輕重不等的骨質疏鬆,但是,可能大部分老年人沒有自覺症狀,如果不注意身體鍛煉,骨質疏鬆就會不斷發展,病情就會越來越嚴重。因此,60歲以上的老年人更要堅持戶外活動和身體鍛煉。
四、多曬太陽骨頭硬
醫學研究表明,維生素D是能使骨頭變硬的維生素。為什麼維生素D能使骨頭變硬呢?因為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皮膚內維生素D被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激活,變為維生素D3,維生素D3能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從而使骨頭變硬。因此,每個人從兒童時代開始就應該在戶外活動,多曬曬太陽,以幫助皮膚多產生一些維生素D3。有的成年女性塗抹過厚的化妝品,遮住了紫外線,有的為了防止過胖而飲用缺乏維生素D的低脂牛奶等,均可導致體內維生素D3不足,結果引起骨質疏鬆的發生。
五、不要乘坐顛簸的交通工具
為了活躍自己的文化娛樂生活,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骨質疏鬆患者也應該定期外出旅遊。在外出活動時,要特別注意安全。首先,要選擇安全舒適的交通工具,優先乘坐飛機、輪船、火車等平穩、快捷的交通工具。其次,在旅途中,不宜長期處於一種坐姿,要適當變換身體的姿勢。第三,重症骨質疏鬆患者不宜乘顛簸太大的交通工具,尤其不要乘坐行駛在路麵不好的汽車內,這樣,有可能造成腰椎壓縮性骨折。第四,特別是在上下交通工具時要格外小心,不要爭先恐後,以防因擁擠而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