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7.名聲(1 / 1)

失意時不氣餒,成功時不驕傲。隻要你能像蝶蛹那樣慢慢積蓄自己的力量,終有一天,你會蛻化為美麗的蝴蝶,飛向藍天。

汪濤在小李村的名聲一落千丈。村民見了他,就像見了瘟神似的躲著走。小夥子一沒偷,二沒搶,三沒賭博,隻是本科畢業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暫回家“養精蓄銳”。小李村窮,汪濤家更窮。四年前,鄉親們籌集學費,敲鑼打鼓將汪濤送進了大學校門,如今他沒有衣錦還鄉,鄉親們能給他好臉色看嗎?

汪濤的名聲壞了,村民將正在學校讀書的半大娃子一個個拉回了家,跟著大人種地、磨石料。

麵對鄉親們的冷眼,汪濤沒有氣餒,仍然信守父母的教導:老老實實地做人、做事、學知識。隨後,汪濤背起行囊去了省城,給一家冰箱製造公司推銷冰箱。

汪濤踏實能幹,業績突出,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賞識。碰巧,老板同汪濤是一個鄉的,汪濤被調進了采購部,負責采購部分冰箱配件。

一次采購製冷劑,老板帶汪濤到一家化工廠考察。化工廠製冷劑每噸定價21000元,汪濤的老板將價格壓到了每噸20000元後,先回公司了,留下汪濤負責具體采購。

汪濤對化工廠的老板說:“給個麵子,再降降價吧?”老板冷冷地說:“我是衝著你老板的名聲,每噸價格才降了1000元,麵子全給了你老板,你沒麵子了!”汪濤再三要求,化工廠老板咬定青山不放鬆,就是不降價。

汪濤隨後消失了一個星期。

一星期後,汪濤找到化工廠老板,說:“我能到你們車間看一下嗎?”老板愛理不理地說:“隨便看!”汪濤一頭紮進車間,一進去就是一天一夜。

第二天,汪濤向化工廠老板道別,準備離開。老板納悶地問:“你不是來采購製冷劑的嗎?事情還沒辦咋就走呢?”

汪濤擺擺手說:“你們年產量頂多一萬噸。我公司下的訂單你三年也完不成!”

汪濤看了這位老板一眼,接著說,“我現在不想同你合作了,我還要去別的廠家調查簽約。”

原來,汪濤消失的一星期時間是去泡圖書館和網吧了。他查閱了大量關於冰箱製冷劑方麵的資料,又在化工廠車間“實踐”了一天,摸透了化工廠的根底。

化工廠老板懵了,像禿子突然被扯掉了假發一樣尷尬。他上前拉著汪濤不讓走,討好地請汪濤給個麵子。汪濤百般無奈地說:“這樣吧,我們采購你的產品,你必須接受我們的要求,貨到公司由我們抽檢,一瓶不合格,全部退貨!”

化工廠老板咬了咬牙,說:“行。”

“價格呢?”汪濤盯著老板問。

“你定。”這位老板不再堅持了。汪濤將製冷劑每噸價格壓到了18500元,比他老板麵談的價格每噸便宜了1500元。

這次成功的采購使汪濤在公司名聲大震,他更受老板器重了。正好家鄉籌集資金改造學校危房,汪濤的老板飲水不忘挖井人,拿出100萬元投到了家鄉,派汪濤前去負責重新建學校的事。

汪濤聘請了兩名土建工程師。招標、評標、購料、監理、驗收,兩個月不到,一座漂亮的鄉級中學教學樓拔地而起。他最後算了一下賬,還節餘30多萬元。30多萬元等於汪濤20年的工資,汪濤隻要在賬上稍動一下手腳,這些錢就能順理成章地落在自己的名下。

汪濤沒有這樣做,而是如數還給了老板。老板拿出10萬元做為汪濤的獎金,汪濤婉言謝絕了。他說:“我該得的工資、獎金全部得到了,如果老板執意要給我,就再投到學校裏去吧,那裏更需要錢。”老板聽從了汪濤的建議,將30多萬元又投到了學校,建了一座圖書館。

汪濤在小李村恢複了名聲。鄉親們找回了當年敲鑼打鼓送狀元時的熱情,將一個個半大孩子送回了學校,教導孩子們說:“好好學習,學了知識才能有好名聲。”

鄉親們還要在學校為汪濤和汪濤的老板立碑,讓他倆的好名聲流傳千古,結果被否定了。汪濤請石匠在石碑上刻下了八個大字:吃苦、誠信、勤學、節儉。

作文技巧

文章要有清晰的線索

從汪濤的名聲一落千丈,到汪濤恢複了名聲,再到好名聲流傳鄉裏,“名聲”這條線索將汪濤的奮鬥經曆緊密地串了起來,使文章結構緊湊而有序。

智慧心語

相信所有成功者都堅信這樣一句話:“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做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隻要做到平靜、自然、從容地對待成敗得失,像老黃牛一樣一步一個腳印地做事,終有一天會“晴空一鶴排雲上”,而好的名聲自然也會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