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部分詞人生平簡介(1 / 1)

蘇軾

生卒年月:1037.1.8—1101.8.24。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文學家、詞人、詩人,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著有《東坡全集》一百一十五卷、《東坡樂府》三卷。

李清照

生卒年月:1084—1155。今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辛棄疾

生卒年月: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曆城(今山東濟南)人。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一生力主抗金。其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誌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作品集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歐陽修

生卒年月: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進士及第,為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守推官。西京三年,與錢惟演、梅堯臣、蘇舜欽等詩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宋史》有傳。對宋初以來靡麗的文風提出批評,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並積極培養後進,為北宋文壇領袖。著作宏富,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其詩文雜著合為《歐陽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

錢惟演

生卒年月:962—1034。北宋大臣,西昆體骨幹詩人。字希聖,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吳越王錢俶之子,隨父歸宋,為右屯衛將軍。真宗時,召試學士院,改太仆少卿,命直秘閣,預修《冊府元龜》,隨知製誥,為翰林學士,遷工部尚書。仁宗即位,拜樞密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許州。後因擅議宗廟罪,貶崇信軍節度使,謫居漢東。景佑元年卒,年五十八,諡文僖。《宋史》、《東都事略》與《隆平集》有傳。著有《金坡遺事》、《玉堂逢辰錄》等。

王安石

生卒年月: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西)人。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進士,仁宗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上書仁宗,提倡變法。神宗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拜參知政事,主持變法,積極推行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等新法。晚年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城外半山園。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贈太傅。自少博極群書,工詩擅文,有《臨川先生集》一百卷,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全宋詞》用《強村叢書》本《臨川先生歌曲》增補,凡二十九首。

柳永

生卒年月不詳。字景莊,字耆(qi)卿,世稱“柳屯田”。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居崇安(今福建)。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登進士第,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宋史》無傳,事跡散見筆記、方誌。善為詩文,“皆不傳於世,獨以樂章膾炙人口”(《清波雜誌》卷八)。所著《樂章集》凡一百五十餘曲。其詞自成一派,世稱“屯田蹊徑”、“柳氏家法”。《避暑錄話》卷三記西夏歸朝官語:“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可見柳詞影響之大。其詞對後世詞家及金元戲曲、明清小說有重大影響。

秦觀

生卒年月:1049—1100。字少遊、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往謁蘇軾於徐州,次年作《黃樓賦》,蘇軾以為“有屈、宋姿”。“蘇門四學士”之一。《宋史》、《東都事略》有傳。存《淮海集》四十卷,另有《淮海詞》單刻本。其詩、詞、文皆工,而以詞著稱。

晏殊

生卒年月: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幼孤,少有才名,七歲能文章。曆任太常寺奉禮郎、翰林學士、太子左庶子、加給事中,遷禮部侍郎、樞密副使。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遷參知政事,尚書左丞。慶曆中官至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學士,兼樞密使。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卒,年六十五,諡元獻。晏殊“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閑雅有情思”(《宋史》本傳)。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官僚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閑情逸致。詩文集今已不傳。有《珠玉詞》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