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最後的瘋狂(4)(3 / 3)

從1941年7月至1942年6月底,德國潛艇擊沉同盟國商船350萬噸,其中有300萬噸是在美國海岸擊沉的。這一期間,德潛艇隻損失了55艘。

1942年7月初,戰爭進入艱苦的階段,每一秒鍾同盟國就有1噸物資沉沒:羊毛、棉花、鹹豬肉、糧食、石油、油料、食糖,彈藥、罐頭、飛機備件……

這時,同盟國開始使用很多新式反潛武器,戰果也在不斷增加。6月4日,雷達員在10公裏遠的距離處發現了德國潛艇,立即引導飛機向潛艇飛去。飛機下降,通過雷達發現了一艘大潛艇。潛艇沒有立即下潛,仍然浮在海麵上。當飛機到達76.2米高度時,打開“利”式探照燈。1艘意大利潛艇被照到了。飛機降到15.2米高度,投擲4枚新式深水炸彈。深水炸彈在7.6米以下爆炸,潛艇嚴重受損但返回了基地。

英國飛機在6、7月份的夜間曾經10次照到潛艇,發動了6次攻擊。

7月5日,英國飛行員利用“利”式探照燈,在夜間擊沉了一艘潛艇。由於不斷遭到攻擊,鄧尼茨命令所有潛艇都必須由水下航行返回比斯開灣。結果,德國潛艇隻能在白天浮上來充電,英國飛行員發現潛艇的次數更多了。

7月,美國海軍建立了強大的防禦體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雷德爾下令將大部分潛艇撤離美國海岸,用來攻擊大西洋的盟國護航運輸隊。當德國潛艇部隊在1942年的上半年擊沉300多萬噸商船後,大西洋海戰進入了關鍵性階段。

同盟國進一步加強了防禦手段,發明越來越先進的武器。同盟國的反潛飛機都裝備上探照燈,夜晚憑借探照燈能夠找到海麵上的德國潛艇。同盟國不斷建造輔助航空母艦,同盟國還經常空襲分布在法國沿岸的德軍潛艇基地。

鄧尼茨利用“狼群戰術”盡量在德國空軍的援助下,日夜不停地攻擊盟國護航運輸隊,於下半年又擊沉了200多萬噸商船。而1942年下半年與上半年相比,德國潛艇部隊的損失增加了兩倍,即損失64艘德國潛艇。

8月中旬,德國“U-507”號潛艇擊沉5艘巴西貨船。這一下,同盟國認識到了向南美海域擴展護航體係的重要性,對近海護航體係進行了重大改組。南大西洋艦隊組成護航兵力,建立起靈活的分段護航體製,從而有效地抑製住了“狼群”對商船的襲擊。

這樣一來,德國潛艇在美洲海域的“第二春”最後結束了,鄧尼茨隻好命令潛艇部隊重返北大西洋。自此,德國潛艇部隊在英美等盟國的聯合打擊下,開始步入下坡路,直到最終的覆沒。

二戰期間,德國大量建造潛艇,因受其國家戰略及海軍作戰指導思想的影響,出現過多種類型和型號的潛艇。

小型潛艇分為三級六型,共17艘,排水量為250-300噸,下潛深度為80米,3個魚雷發射管裝在艇首,攜帶6枚魚雷,l門120毫米炮,炮彈850-1200發。在二戰期間多次潛入英艦隊的港灣錨地偷襲。

中型潛艇分為二級四型共711艘,排水量為626-769噸,水上航速16-17節,水下航速8節,續航力為4300-6100海裏,下潛深度為100米,艦艏4個魚雷發射管、艦艉l個,攜帶11-14枚魚雷,1門88毫米和1門20毫米炮,2台柴油機和2台電動機,艇員44人。

大型潛艇分為二級五型,共169艘,噸位達1100多噸,水上航速為18節,續航力提高,艦艏4個魚雷發射管、艦艉2個,可攜帶魚雷14-22枚,艇員48人。

大型潛艇自給力為60多天,適應“狼群戰術”。1942年後,為對付日益增加的反潛航空兵,所有的火炮改裝為四聯裝20毫米速射炮和37毫米炮。

遠洋潛艇分為二級三型,共163艘,性能與大型潛艇差不多,排水量比大型潛艇多500噸左右,艇員增加10人,其續航力1萬海裏以上,魚雷增加2-3枚。

布雷潛艇分為二級兩型,共14艘。中型布雷潛艇5個水雷管,管內裝15枚水雷,大型布雷艇33個水雷管,可裝66枚雷。

布雷艇的續航力為8000-1.5萬海裏。因攜帶的水雷較多,艇群可布設大麵積的雷區。布雷艇的續航力較大,可在敵港岸布雷,多用於戰略威懾。

運輸潛艇分為兩型,共14艘。潛艇戰在各大洋上展開後,德國海軍深感潛艇太少,為減少潛艇往返基地的時間,專門建造運送魚雷和油料的運輸潛艇。運輸潛艇對作戰潛艇起到了補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