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航路四通八達,大西洋沿岸幾乎都是各大洲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大西洋航路是世界航運體係中的重要樞紐。在世界2000 多個港口中,大西洋沿岸占75%。
大西洋航運占世界三分之二的貨物周轉量和五分之三的貨物吞吐量。大西洋航運有5條主要航線:一是歐洲與北美之間的北大西洋航線;二是歐洲與亞洲、大洋洲之間的遠東航線;三是歐洲與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間的中大西洋航線;四是歐洲與南美間的南大西洋航線;五是從歐洲至非洲的航線。
大西洋航運的主要貨物是石油和石油製品,其次是鐵礦石、穀物、煤炭、鋁土等。大西洋沿岸的主要港口為:但澤、漢堡、鹿特丹、安特衛普、倫敦、利物浦、勒阿弗爾、馬賽、熱那亞、的裏雅斯特、康斯坦察、敖德薩、亞曆山大、達爾貝達、蒙羅維亞、哈科特港、開普頓、紐約、費城、巴爾的摩、諾福克、坦帕、新奧爾良、休斯敦、馬拉開波、圖巴蘭、裏約熱內盧、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其中鹿特丹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
英國擁有一支龐大的商船隊,海上交通線的總裏程超過8萬海裏。英國與世界各國的海上交通線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北大西洋航線,歐洲、美洲再經巴拿馬運河通向太平洋。另一條是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航線。
為了打破德國潛艇的封鎖,英國海軍開始了艱難的護航戰。英國護航運輸船隊體製來源於數學概率論原理。按照概率論的分析,英國商船在海上與德國潛艇相遇是隨機的,護航運輸隊的規模越小,護航運輸隊的數量就越多。護航運輸隊的數量一多,它與德國潛艇遭遇的幾率就增加。
另外,德國潛艇的數量有限,每次德國潛艇發現護航運輸隊時,由於潛艇攜帶的魚雷數量有限,護航運輸隊的規模越大,每艘商船被擊沉的幾率就越小。
1941年12月11日,德國和美國幾乎同時向對方宣戰。英國早已把大西洋東部的獵潛情況認真地介紹給美國,可是美國沒有把英國的經驗教訓運用到美海軍的獵潛戰中。
美國與德國交戰達5周之久,還沒有成立反潛作戰的指揮機構。美國陸軍航空兵控製了美國所有的岸基飛機,但不準備反潛。美國陸軍航空兵對對付小小的潛艇不屑一顧。但海軍又沒有飛機,無法發動空潛戰。
美國海軍的幾個飛行中隊調到太平洋戰區後,東海岸隻有60架水上飛機,一個“赫德遜”式飛機中隊和4架飛艇。
美國也像英國一樣采用“稻草人”空中巡邏驚擾德潛艇。美國征用私人飛機和私人飛行員參加空中巡邏,不付給任何報酬,隻負責給養供應。各種各樣的飛機都有,數量龐大,它們在靠近東海岸的航線上不斷地巡邏。
戰爭開始後,美海軍能進行獵潛作戰的飛機很少。從加拿大到佛羅裏達的龐大海域,隻有一個飛行中隊和一些水上飛機。陸軍航空兵的飛機在海軍的指揮下,在海上進行獵潛巡邏,但是,陸軍航空兵的飛行員沒有接受過海上導航技術的訓練,通信方麵存在許多問題,飛機無法有效地發揮作用。
美國海軍的獵潛艦船也很少。後來,1942年2月10日,英國海軍向美海軍提供了24艘裝備拖網漁船和10艘輕型護衛艦。德國潛艇被迫回到空中巡邏達不到的大西洋中部。
1942年初期,戰爭已向東方擴展。早在1941年6月德軍入侵蘇聯後,英國和後來參戰的美國不斷地向蘇聯提供物資援助。在通向蘇聯的各條航線中,以通過北極的航線最短。這條航線上的商船遠離岸基飛機的作戰半徑航行,還要遭到德國駐挪威的魚雷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的攻擊。1942年春天,前往蘇聯的運輸隊損失越來越大。3月底,損失了5艘。5月份,損失了8艘。接著,又損失了23艘。
英國的石油運輸的銳減使戰爭能力受到嚴峻的考驗,這是致命的威脅。
鄧尼茨僅有幾艘遠程潛艇在美國沿岸作戰,而美國的防禦力量越來越強。德國希望通過北大西洋的暫時緩和誘騙英國海軍,讓英國海軍把護航艦艇調到美洲東大西洋,可是英國海軍沒有這樣做。
3月20日,羅斯福要求丘吉爾對德國的潛艇基地、造船廠和修船廠發動攻擊。按照羅斯福的要求,3月28日,英國出動250架飛機轟炸盧卑克。
4月份,美海軍的情況有了好轉,已經有170多架飛機,而且不斷地增加。4月17日,英國出動12架飛機轟炸奧格斯堡的柴油機廠,7架飛機被德軍擊落。英國轟炸機對比斯開灣港進行了布雷。水雷盡管隻擊沉了一艘德國潛艇,但是雷區嚴重影響了德國潛艇進出港的速度,德海軍被迫在基地駐紮一支掃雷艦隊,為每艘進出港的潛艇掃雷。
在1942年的前幾個月中,美國竭盡全力要組建、裝備和訓練一支海空獵潛部隊,在幾個星期之內是無法完成的。4月份,美國才在東海岸使用了護航運輸隊,而德潛艇已經到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一帶活動了。德國潛艇在西大西洋,到5月底為止隻損失了4艘潛艇。6月初,護航運輸隊普及到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