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借刀殺人(2)(1 / 3)

借勢:牛根生是一個借勢高手,從起步開始,他就一直把伊利掛在嘴邊,產品宣傳也不忘帶上伊利。一方麵老牛來自伊利,本身對伊利有感情;另一方麵他也深知“比附之道”在商戰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以伊利為參照物,依附伊利的品牌影響力提升蒙牛的價值和知名度。他別出心裁地在產品包裝盒上印上“為民族工業爭氣,向伊利學習”的口號,他的第一塊廣告牌也非常“謙虛”地寫著“做內蒙古第二品牌”。伊利從道義考慮沒有多加幹涉,蒙牛因此贏得了生存機會,利用伊利的名氣越做越大。

借智:牛根生一直有一個觀點,不善於學習的企業家永遠做不大。即使不經常看書,也要向不同領域、不同階層的人取經,不斷更新知識、增長智慧。創業之初,老牛曾經向當時中國最著名的策劃人之一王力取經,當時王力對這個“小老板”並不怎麼重視,最後被老牛的誠意打動了,便答應與老牛隨便聊聊。這次聊天花費了老牛20萬元,他也深深地記住了“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這句話。以此為戒,老牛的大局觀和眼光越來越非同一般,蒙牛的發展規劃也越來越宏觀。

在這一係列靈活、柔韌的借術指導下,牛根生帶領手下將蒙牛的事業越做越火。企業經營都離不開借術,尤其是剛起步的企業,更需要借用別人的優勢為己所用。蒙牛通過借伊利經驗豐富的人才,在短時間內積聚了發展的寶貴財富;借向伊利學習之名,避免了與伊利的正麵競爭,通過謙虛謹慎、暗中較勁的努力,成為足以向伊利挑戰的強勁對手;不惜重金向專業人士借智慧,開闊了視野、轉變了觀念,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鳳凰衛視巧攻人心

鳳凰衛視的創始人劉長樂是一位借術高手。1996年,為“拉近全球華人距離”,為世界華人提供高品質的華語電視節目,他創辦了鳳凰衛視有限公司。十多年來,得力於龐大的環球市場及成功的擴展策略,鳳凰衛視從單一頻道發展成為多頻道平台,旗下的鳳凰衛視中文台、鳳凰衛視電影台、鳳凰衛視資訊台、鳳凰衛視歐洲台及鳳凰衛視美洲台,覆蓋亞太、歐美、北非90多個國家及地區,此外鳳凰衛視還擁有鳳凰周刊和鳳凰網,是一家在國際社會享有盛名的多媒體跨國機構。在國際電視傳媒以英文為通行證的一統局麵下,鳳凰衛視為華語節目開創了一片新天地。

鳳凰衛視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與創始人劉長樂的成功擴展戰略密不可分。一方麵,把內地市場作為切入點,給內地觀眾留下耳目一新的印象。另一方麵,通過“名人+名欄”的強力聚焦,得到了世界各國觀眾的關注和認同。十多年來,鳳凰衛視努力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的著名主持人、評論員及記者,也就是我們說的“三名戰略”。比如,台灣地區觀眾因喜愛本地的主持人吳小莉、劉海若和胡一虎而喜歡上了鳳凰衛視。大陸的觀眾因對竇文濤、楊瀾、曾子墨、許戈輝、陳曉楠等名嘴情有獨鍾而認同鳳凰衛視。馬來西亞的華人觀眾則因為阿牛的歌拉近了同鳳凰衛視的距離。“千禧之旅”、“尋找他鄉的蹤跡”等欄目又如一條紅線,把海外華人緊密地聯係到了一起。對於不負眾望的戰地記者閭丘露薇、因報道“9·11”事件而成名的隗靜,鳳凰衛視不僅為她們提供了展示能力的機會,而且在她們取得成績之後還大張旗鼓地對其進行專業形象及光輝事跡的宣傳。鳳凰衛視的整體推廣戰略包括記者會、觀眾見麵會、演示會、報告會、平麵媒體宣傳、設計主持人卡、拍宣傳片、建立專門網頁等。最終,通過對主持人進行形象及個性的包裝,整個鳳凰品牌都得到了全麵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