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德宣戰後,便迅速大規模地擴充軍隊,先後派遣200萬人奔赴歐洲戰場。美國海軍還協助英國海軍參加了對德軍的封鎖和反潛艇戰,大大降低了協約國商船的損失。除此之外,美國對協約國的軍火和其他物資的供應量,也迅猛增加。而作為償付手段,協約國的黃金則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導致美國的黃金儲量由戰前的19億美元一下子增加到45億美元,占據了世界黃金總儲存量的1/2;而戰前,美國欠外債60億美元,大戰結束時,不僅還清了全部外債,還對外放債103億美元。
美國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先是“隔岸觀火”,趁機快速發展經濟,然後擇良機參戰,與協約國建立了良好的經濟與軍事關係,坐收漁利,一躍成為了執世界經濟之牛耳的大國。
農夫果園為何成功
“隔岸觀火”在商戰中表現為,善於收集市場信息和經濟情報,認真分析,科學推斷,利用對手之間的矛盾為我所用,在激烈的競爭中異軍突起,占據一席之地。
農夫果園能夠在百花齊放的中國飲料市場中別開天地,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它繞開了同行的爭奪鋒芒,堅持了對產品屬性的特異追求。在眾多果汁為標榜“一種水果一種營養,一種營養全麵吸收”而源源不斷地推出橙汁、蘋果汁、椰奶等新產品時,農夫果園卻反其道而行地推出了三種果蔬合而為一的果汁。
農夫果園的這種追求完全是開放式的,在某種程度上它隻是棄除了一些被同行視為珍寶的產品屬性,把一兩項未被同行注意的屬性融入自己的產品中,借鑒、利用、整合別人的個性。這種打破常規的屬性組合,恰恰使得農夫果園在入市以後很快便確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當百事與可口可樂、碳酸飲料與茶飲料、茶飲料與礦泉水在各個區間市場打得你死我活、難解難分之時,農夫果園已經悄無聲息地在中國飲料市場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2003年一上市,農夫果園便引起了巨大的市場轟動,成為當年最成功的飲料新品牌之一,列2003年市場綜合占有率第七位。而在此後的一兩年內,農夫果園更是高歌猛進,市場份額穩步提升。
有人說這應該歸功於產品的廣告策劃,畢竟投入將近1億元的廣告宣傳一種新飲料在國內並不多見。也有人說這應該得益於農夫果園的“哥哥”——農夫山泉已有的名氣,沒有“農夫”係列的前期造勢,也不會有農夫果園的今天。這些說法都不無道理,無論是對策劃營銷的大力重視,還是對品牌鏈條的充分調動,對農夫果園的成功肯定是有所幫助的,但真正能夠讓它脫穎而出、自成一派的理由,恐怕怎麼也少不了它與生俱來的產品創新。
這緣於農夫果園的進軍策略之一——隔岸觀火、伺機而動。從競爭的角度看,農夫果園在進入市場之前先有彙源果汁,後有諸大品牌企業:可口可樂、康師傅、娃哈哈、統一等等。而農夫果園做的市場調查數據表明,自2000年開始,我國飲料家庭購買率中比重增長最快的飲料就是果汁類飲料,同期另有數據同樣表明,近年我國飲料平均每戶購買金額支出增幅最大的也是果汁類飲料。因此,市場並沒有飽和。
其次,從飲料發展的階段看,果汁飲料無論在增長速度還是消費量方麵都已經開始進入黃金時段,即收獲期。而處在市場收獲期的果汁係列飲品是跟隨的最佳品類。
在這種情況下,農夫果園上市可謂紅火,幾乎成為果汁市場的一匹黑馬。而市場在競爭對手的培育下,已經趨於成熟。當然,漏洞似乎同時顯現,為農夫果園提供了極好的契機。於是,農夫果園抓住時機,迅速由“觀火”轉入進攻,用“番茄+胡蘿卜+橙子”這種三位一體的果蔬組合打破了市場上“一種水果一種營養”的單一格局,提出了“多種水果多種營養”的營銷概念。
且不說多種水果會比一種水果營養價值高多少,單是這種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結構及消費體驗,就足以彰顯農夫果園與眾不同的市場特色。而且,農夫果園對這種產品屬性的集合創新並沒有停息下來,“番茄+草莓+山楂”,“菠蘿+芒果+番石榴”等一係列產品迅速推向市場,並基本上斷絕了後來者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