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又有人降了(1 / 2)

圍困持續了有一段時間,這其實對島上的人是影響不大的,上岸的路不隻一條,大船走遠點的地方也可以繞開清兵。島上什麼都有,尤其是珍貴的淡水,隻要水源有,就什麼也不怕。所以島上一切看似正常,該幹啥就幹啥。不主動出擊迎戰,也不去上岸,大家就這樣耗著。

那哥阿每天都到海邊,一站就是好長時間,他一直在觀察,海上的運行規則。每當他獨處的時候,都會想,要想拿下鄭家,就得要一支強大的海軍隊伍。以他們現在的實力,是無法在海上跟鄭家抗衡的,陸地上的機會在海裏便消失殆盡。但組織海軍可不是隨便說說就可以的,至少得有這方麵的專門人才,還得造船,無論如何,都是項大工程。

目前對付鄭家的辦法有兩個,一是埋伏,趁他們上岸的時候打個措手不及,但這也隻能取得小小的勝利,對鄭家而言不能傷筋動骨,他們的核心力量還是在海上。二是等到自己的海軍建設到位了,直接到海上去拚殺,那時候就能直搗他們的老巢。他把這段時間的思考以及現狀寫成了奏折,這仗不是他不打,是沒法打,他也盡力去努力了。

清王接到奏折後,也是吃了一驚,馬背上打天下的他們,還從未遇到過海戰,更別提造船了。而且都得是大船,戰船,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了的。當下之急一定是要找到這樣的人才,負責造船,訓練海軍,在這之前,不能動,否則就是惹火燒身。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安撫,該分王的分王,該提拔的提拔,穩定局勢是關鍵。

很快,那哥阿收到了清王的命令,撤軍,並封鄭家主人為侯爵。鄭家少主力薦老主人推辭,切不能上當。但老主人認為天下大勢已定,不降沒什麼後路的。看看天下豪傑,多少都是最終走上這條路,如那尚可、耿忠之流,不但降了後毫發未損,照樣領兵打仗,受到重用。再如孫望,也是抗清路上的主要力量,現在不也降了。並沒有受到打壓,在京城照樣錦衣玉食,封官加爵的。

而且,清皇給他們的可是侯,那不比其他人高了許多段位呀,在這海上謀生,還不如享榮華富貴去。少主見老人家鐵了心要降,苦心相勸。現在之所以給這麼高的位子,完全是因為他們沒有海軍所致,放眼天下,就鄭家在海上的力量,還沒有人可以替代,這是關鍵,一旦這股力量消失,後果不言而喻,怎麼能為眼前小利而放棄大好未來。

尤其是像鄭家在海上橫行這麼多年,清皇肯定要嚴加控製,這跟尚可之流完全是兩碼事。就算尚可再反,清皇憑現在力量也可以再次消滅他。但是海上不同,清皇會忌憚鄭家的力量,時時刻刻會提防,離開故土,再無回來之日。看著都是利益,但實際上都是大坑,千萬不能跳下去。不管怎麼樣,都不能丟了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