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老主人的投降,給鄭家的事畫上了一個不完美的句號。老爺子在京城,少主人還在島上。清皇一時半會沒有更好的方法,老爺子寫信勸降,少主人每次答應的都很好,就是沒有具體行動,清廷暫時又不能動武,武力值不夠,海上沒有艦船,也沒有艦隊,也拿鄭家少主沒有辦法。此事隻能擱淺,但名義上給鄭家少主也封了位子,所以暫時也沒有衝突。
那哥阿已經撤兵,又開始了休整。這對於下一步大戰很重要,也可順勢要些補給。現在隻有李國一個強大的對手了,其他的都是分散的,也沒有多大實力的選手了。能叫上板的三人已降二,餘下這個也是囊中之物,那哥阿很有信心。這是遲早的事情,就看什麼時候發兵了。
京城來了信,要求那哥阿速戰速決,不能再拖了。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清皇已經等不及了,隻有把這些有生力量打掉,他才能安心睡覺。李國也做好了最後的準備,最近的消息讓他一愣一愣的。他實在想不通,以鄭家的實力,以他們在海上強大的力量,目前是沒有對手的,為什麼也要投降呢?他怎麼也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的何止他呢?文選也想不通,說孫望降吧,當時城已破,要麼降要麼死,無法選擇。那如今呢?鄭家獨有的優勢,清廷是一時半會拿不下的,可以說島上還很安全,為什麼就投降了呢?如果真能打下,就不會獨留鄭家少主了,從鄭家少主目前的態度來看,清廷也是無能為力。放棄明顯的優勢轉而投降,想不通。
小乙也很鬱悶,眼看著有生力量越來越少,機會渺茫,他時常會陷入沉思中,心有餘而力不足越發讓他難受。隻有加倍練功,化解煩惱。人在逆境中時常會爆發一些意想不到的力量,他的武藝是進步神速。除了天賦加持外,勤奮是關鍵,他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練武上。麵對現在的局勢,無能為力的他隻有這件事。
小漁也沒閑著,看著小乙練得起勁,便纏著紅袖教她。紅袖倒也是不含糊,跟文選的想法正好相反,亂世裏學些武藝多好,既能防身,也能救人,何樂而不為。所以她盡心盡力去教小漁,這下子熱鬧了,住在一個院子的裏人都迷戀上了練武,完全把外麵的事情都拋之腦後,大有些田園生活的感覺。
如果時間這樣度過,也是一件好事。人們生活在一座平安的城裏,沒有戰爭,也沒有欺壓,在這裏隻要勞動隻要付出就有回報,李國的治理也很溫和。但是,城外的不安定總是要傳回城裏的。鄭家投降的事情百姓們也很快知道了,大家都紛紛猜測,這裏很快就會成為戰場,美好的生活就此中斷,說不定要掉腦袋。
有些人已經開始離開了,但更多的人選擇留下來。他們相信李國不會就這麼放棄的,他們也相信無論如何都有辦法的,即便是最終,不也是有條地道可以逃生麼。城裏說不上繁華,但各行各業依舊穩定,人們該幹啥就幹啥,完全沒有那種大戰來臨的慌亂感。
要來的終究會來,那哥阿的大軍啟程了。不用說,這次的目標隻有李國。李國也做好了準備,除了加大守城的力量外,城裏也儲存了足夠的糧食,策略就是堅守城牆,閉門不出。無論對方如何攻擊,就是守,這是場耗人的持久戰,能不能守住要看雙方的信心。但那哥阿也不是善主,一定會有別的辦法攻城的,一切事情都可能發生。
很快,城就被圍得水泄不通,四麵八方的清兵密密麻麻。此時就是插翅難飛了,那哥阿親自坐鎮,尚可負責打先鋒,這一次就是要徹底拿下李國。但那哥阿還是先禮後兵,滿城都是用箭射進來的招降書,依舊打得感情牌,投降的不殺,不會被定罪。甚至派出使者,麵見李國,勸降這件事,他最愛幹了,能不戰而屈人之兵,一直是那哥阿的最高目標,他也要保存自己的實力,跟著他的都是他的嫡係部隊,這些年南征北戰,人越來越少,所以能不打就不打。
李國給了使者見麵的機會,但還沒等使者說話,李國便開始痛斥,從清兵入關罵起,到四處屠城,殺戮百姓,到現在各地民不聊生,越說說激動,直把使者罵了個狗血噴頭。罵完就把使者放了,讓他帶話給那哥阿,士可殺不可辱,城可破人不降,無論如何他都會堅持到底。
使者也是被震住了,連滾帶爬回去向那哥阿稟報,當然要加鹽調醋,有的沒的都說一通,竟然還加上了要把那哥阿和尚可碎屍萬斷,尚可是賣國投爹豬狗不如,總之,能說得都說,直到把那哥阿和尚可氣得不輕才停了下來。這要李國那受的氣,得找回來。
一場惡戰不可避免,到底鹿死誰手,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