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上經常出現的飛車追逐情景,其實也是這種“地盤”意識作祟的結果。當你悠閑地駕著車,以正常速度行駛時,忽然從旁竄出一輛汽車超越了你,這時你的感覺一定不太舒服,心頭不禁暗自咒罵,於是興起了超車的念頭。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有這種衝動,但大致說來,精神上的不愉快總是免不了的!這是因為:一旦有人侵犯了我們的“地盤”,這種被侵犯的感覺使我們覺得不舒服!
我們都知道,在人際交往中,應該熱情些。但是,人和人不一樣,情境和情境不一樣,根據刺蝟定律,有時“冷”一些,與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反倒有處好。
皮格馬利翁效應——學會讚賞別人
古希臘有一個著名的神話故事。一位年輕的王子名叫皮格馬利翁,他很喜歡雕塑。有一天,他得到了一塊潔白無瑕的象牙,就用它雕刻了一個美麗的少女。這個雕塑太美了,以至於王子愛上了這個雕塑,熱切地希望“她”成為一個真正的少女,並且每天不停地讚賞“她”的美麗。後來,雕像經不起王子的讚美,並被他的誠心感動,因此真的就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少女,和王子生活在一起了。
心理學家用這個故事命名了一個心理定律——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我們對人的看法,無論是正麵的或是負麵的,都會對對方產生影響,對方的行為結果也越來越接近這種看法。
這個效應告訴我們,要想使一個人發展更好,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期望,即不斷地讚賞他,因為這對於人的行為有巨大影響。皮格馬利翁效應在人際交往中非常有用處。
發明大王愛迪生小時候隻上了三個月的學就被開除了,老師說他太笨了。但愛迪生的母親堅信自己的孩子絕不笨,她經常對愛迪生說:“你肯定比別人聰明,這一點我是堅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堅持自己讀書。”並且親自輔導愛迪生的學習。在母親的鼓勵、讚賞和教導下,愛迪生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成為偉大的發明家。
愛迪生的母親就像皮格馬利翁,愛迪生就像那個雕像。在母親的熱切期望與真誠讚賞下,愛迪生真的成了母親心目中的人才。
人們通常這樣來形象地說明皮格馬利翁定律:“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
當我們希望別人成為我們希望的人時,就應該給他傳遞積極的信息,並不斷地讚賞他。
作為老師和家長,如果希望孩子變得更好,就要盡量鼓勵他們,誇獎他們,告訴他們行。如果總是批評他們,暗示他們“馬尾穿豆腐——提不起來”,“朽木不可雕”,那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真的不行,就會自暴自棄,不求進取,就真的會墮落下去了。
羅傑·羅爾斯出生在紐約的一個叫做大沙頭的貧民窟,在這裏出生的孩子,長大後很少有人獲得較體麵的職業。羅爾斯小時候,正值美國嬉皮士流行的時代,他跟當地其他孩童一樣,頑皮、逃課、打架、鬥毆,無所事事,令人頭疼。
幸運的是,羅爾斯當時所在的諾必塔小學來了位叫皮爾·保羅的校長。有一次,當調皮的羅爾斯從窗台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台時,出乎意料地聽到校長對他說:“我一看就知道,你將來是紐約州的州長。”
校長的話對他的震動特別大。從此,羅爾斯記下了這句話,“紐約州州長”就像一麵旗幟,帶給他信念,指引他成長。他衣服上不再沾滿泥土,說話時不再夾雜汙言穢語,開始挺直腰杆走路,因此很快成了班裏的主席。
40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終於在51歲那年,他真的成了紐約州州長,而且是紐約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發現,人類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讚賞。教師對學生的讚揚與期待,將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乃至成長產生巨大的作用。其實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一樣,沒有一個學生不想得到老師的讚賞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