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成名之前還是成功之後,他一直熱愛文學、崇拜作家,視前輩作家柳青為自己的“文學教父”;但他自己卻從不自視高人一等,多次強調要保持普通勞動人民的本質:“永遠也不喪失一個普通勞動者的感覺,像牛一樣的耕作,像土地一樣的貢獻。”他不像有些淺薄的作家,稍有成就便目空一切,傲視一切,而十分謙遜地說:“寫小說,這也是一種勞動,並不比農民在土地上耕作就高貴多少。它需要的仍然是勞動者的赤誠而質樸的品質和苦熬苦累的精神。”
即使是獲得中國當代長篇小說最高榮譽茅盾文學獎之後,他在領獎儀式的致詞中仍然十分謙遜純樸地說:“人民是我的母親,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樹萬古長青……隻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曆史進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因此,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在無數胼手胝足創造偉大曆史偉大現實偉大未來的勞動人民身上領悟人生大境界,藝術的大境界,應該是我們畢生的追求。”這些話說的多麼好啊!在這種取得了巨大成功卻仍保持著童稚純樸本質的精神境界麵前,我們多少凡夫俗子在生活、事業上的小小成功,又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呢?
蘇格拉底認為,人最大的智慧是“自知其無知”,如此這般才能保持自己獨立向上的人格。孔子則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師”這簡樸的真理。王瑞賢先生在“兩極哲理”中,將古今聖賢的道德修養,自己的切身體會及眾多成功人士的經驗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對這一問題的明晰認識:當你的智慧與成就越高時,你要活得越像一位普通人,當你越了不起時,就要在生活裏表現得越平凡。這樣,你就會越來越少煩惱,你也會越來越成功。
越成功的人越低調謙虛,因為他們明白,生命是短暫的,而知識卻是無止境的,所以學無止境。如果滿足於一知半解,剛剛初窺門徑就覺悟得自己儼然是個專家了,對同行們這個也瞧不起,那個也看不上,結果將永遠也不會進步,永遠停留在目前的狀況,永遠不會獲得成功。這種“一葉障目”的狹隘態度是我們學習的大敵。你以為你看到了全部的山色,其實你看到的隻是眼前的一片葉子,它擋住了你的視線,使你看不到秀麗的美景。當學習的越深入,知道的越多,也就意味著未知的更多,所以越成功的人越懂得這個道理。
用平凡的心態確立人生坐標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長河中,誰也不會一帆風順地到達理想的彼岸。總會有坎坷,總會有驚濤駭浪。因此說,時時處處都需要把握人生的坐標,找準自己的位置。燦爛的明天,美好的未來一定會屬於你。
芸芸眾生,能有幾人把握或選好自己的人生坐標?這樣的人並不多見。特別是在解放以後至改革開放之前這一階段。那個年代,隻要邁出自己人生的第一步,無論從事何種職業,恐怕都會成為終生職業,一直延續到退休為止。至於是否適合這一職業,願意與否,能否在這一崗位上發揮最佳作用,完全不能自主支配,又何談把握或選擇好自己的人生坐標呢?但是在今天的社會,我們完全有自由決定自己的人生。
正確確立人生坐標,首先需要清醒認識自己,認識人生的平凡性,用平凡的心態來確立。
何晶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夫人,隨著李顯龍的宣誓就職,何晶也開始走到了新加坡的政治前台。何晶是位精明能幹卻始終保持低調,尤其不願被媒體曝光的商業女強人,因此對於她的身世和成就,在新加坡鮮為人知。如今,隨著夫君正式宣誓就職,何晶不得不開始在媒體麵前“曝光”。
不過,如果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在美國《財富》雜誌首次選出亞洲 25 位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排行榜上,何晶排名第 18 位,與索尼集團行政總裁出井伸之、日本豐田汽車社長張富士夫及香港富商李嘉誠齊名。隻是當時並沒有多少人將她與李顯龍聯係在一起。
身為新加坡官方最重要的投資控股公司——淡馬錫控股公司執行董事的何晶,目前掌管著新加坡遍布全球各地的數百億美元資產。淡馬錫控股公司成立於 1974 年,轄下大型企業包括新加坡航空公司、新加坡電信、新加坡發展銀行乃至世界有名的新加坡動物園等。
新加坡雖然是一個小國,但在亞洲來說卻是一個經濟強國,作為新加坡的第一夫人,何晶卻喜歡樸素裝扮,她經常留著一頭短發。喜歡舒適樸素裝扮的何晶,曾在美國接受電子工程教育,因此她也是一位出色的政府學者。
何晶的身份如此特殊,如此輝煌,但她從來不以此來炫耀,一直默默地在背後支持李顯龍,友好地對待下屬,她以“建設新加坡,讓新加坡的明天更美好”為自己的目標,她用平凡的心來對待自己的將來,她是全新加坡人的驕傲。
人在出名後,工作、生活總要有些變化。有時,即使被名所“累”,也“累”得暗暗得意。但名並不是人人想得就得到的。在有些人看來,要得到實實在在的名遠不如虛名來得容易。
故而,如今的不少人,便日益浮躁起來,有錢者花錢買名;有權者造假爭名,無錢無權者靠奇思異想、嘩眾取龍、投機取巧得名,都不鮮見。於是,專業上搞出點小名堂,就忙著出書自吹,生怕別人不知。曾經有某位影視歌三棲演員,自知聲名還不夠響,幹脆買下報紙頭版做起征婚廣告來。可見,為了虛名,有些人連起碼的身份都是可以典當出去的。他們在為這個社會注入浮華,為人生注入泡沫。
靠自己不懈努力出名的人是不會靠名來吃飯的,他們有自尊和做人的準則。錢鍾書連中央電視台的“東方之子”也不願意上,就很有點“迂執”。而求虛名者卻有種企圖,既通過得來的虛名再撈取平常人難以想象的好處,這似乎已成不爭的事實。
不過,追求虛名的人生是不成熟的人生。虛名正如同浮腫,不是胖,而是病。它誤導人生的坐標,混淆價值標準。人的一生最為珍貴的是實在,來不得半點虛假。這樣做也許很寂寞,很清苦,但這是真實的生活,是在真實的對待自己。難以想象長期在虛名中生活,是多麼虛偽、虛假和空虛。人不能為名而活,平凡的人生也具有無限的美麗。願我們都擁有一種健康而平常的心態。
選好你的坐標並非是件易事,但也絕非高不可攀,遙不可及。大多數人都是平凡人,但不代表平庸,如果不是平凡人的默默奉獻,也沒有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美好世界,平凡的心態才更容易為自己的人生定位,才能不驕不躁,不急不徐地找到屬於自己的坐標。
勇於承認自己不是完人
每個人都有缺點,但是,大多數人都不願承認自己有缺點,聽到別人對自己有負麵的評價,第一時間努力做的是:解釋、辯駁,而不是去檢討改進。孔夫子曾說過:“聞過則喜”,意思是知道了自己的缺點很高興,這樣就可以不斷改進、更進一層了。
不要害怕承認自己是不完美的,因為這是將我們聯結在一起的微弱聯係!沒有哪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即使是聖人賢者也存在著瑕點,所以我們這些普通的人就不必為自己某個方麵做的不夠完美而對自己求全責備了。我們要勇於承認自己不夠完美,敢於麵對自己不夠完美,在一定程度上要接受自己的某些方麵的不夠完美。不要過於繃緊本已脆弱的神經,不要再加重心靈的負擔。做一個簡約的自己,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就是個智者。他是一個有很多缺點的人,他說話口吃,身體不夠強壯,臉不夠漂亮,他從不掩飾自己的這些缺點,他用堅強的意誌征服選民最終競選總統成功。其實,一個人智與不智、成功與失敗的區別,就在於你敢不敢承認自己的缺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海倫·凱勒是個瞎子,貝多芬是個聾子,孫臏是個瘸子,如果我們拿放大鏡來觀察缺點,那麼這些偉人便成了社會上的不健康人群。然而,他們卻坦然地麵對了自己的缺陷,並造就了豐功偉績,他們用智慧在不完美的人生裏畫上了完美的句號。對待缺點的態度不同,人生的結果自然也就會不同。敢於承認自己的缺點,表麵看起來很傻,背後卻隱藏著大智慧。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在這人世間每個人都有自己不足的地方,勇敢的承認自己的不足。因為隻有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你才會有所進步,才會有所收獲。
如今的學生接觸的人、事、物都很多,所以有些孩子的膽子大,個性強,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有個語文老師說起他記憶深刻的一件事,在一節語文課上他要指導學生寫字。這並不是他的強項,尤其是在黑板上寫字,經常找不好位置。為了能給學生做好示範,在課下他經常反複的練習。可是那天他的弱點還是沒有逃脫孩子們那挑剔的眼睛。
上課時,語文老師先是認真地帶著學生觀察每個字的筆畫位置,並給他們講解寫字時應該注意些什麼,講完之後在黑板上示範著寫出了剛剛講完的字。這時一個男孩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您寫的和書上的不一樣,你寫的知右邊的口太小了。”聽完他的話,老師立刻感到很生氣,他心想:這個孩子怎麼這麼愛挑毛病,我已經很努力了,誰還沒有個錯呢?於是便生硬的對他說:“老師是人也不是神,書上的是印刷體,我能和書上寫的完全一樣嗎?”孩子傷心的坐下了。
回到辦公室,這個語文老師反複思考著自己的話。麵對學生的指正,他覺得自己應該態度謙遜,而不應該找一個理由把學生搪塞過去。這樣做主要是因為他沒有放下教師的尊嚴,總認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之後這位老師回到班裏,麵對著所有的學生勇敢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他對學生說:“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有自己不足的地方。隻有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勇於改正它,那你就會有所進步。老師將和你們一起努力,刻苦練字,爭取把字寫的更加漂亮。”
老師的一番話不僅是勇於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更是為孩子們做了個榜樣,俗話說:人非聖人,孰能無過。人是需要不斷的改正,不斷的積累,才能將自己塑造的更好,十全十美的人並不存在的,試問,有誰能讓所有的人滿意呢?因此,有缺點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認更不改正,這才是失敗的根源。
如果把人生比做是一次跳高,那麼在起點處,隻有蹲得深,才能跳得高。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就是這樣一種低姿態。承認自己隻是中等資質,然後以別人為目標,一個個趕超過去,這才是智者之舉。倘若死要麵子,放不下天之驕子的架子,就如同始終不肯彎一彎膝蓋,低一低頭一般,怎麼能跳得高?所以,對於自己的缺點,不應唯唯諾諾,而要坦然麵對,要敢於直視,像偉人一樣克服自己的缺點,這樣,才能一步步走上成功。
努力跟下屬站在一個平麵上
真正有經驗、有修養的上司,都能夠平易近人,與下屬平等相處,隻有這樣,才能贏得下屬的真心擁護和愛戴,才能真正樹立自己的威信。
上司是公司的領導核心,是權力的擁有者,在有些場合,出於工作需要,確實可以強調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利於充分發揮權力的職能作用。但是,作為上司,千萬不能因為自己擁有一定的權力就處處高人一等,處處以嚴肅的麵孔出現,給人以居高臨下的感覺,這樣下屬就會覺得你麵目可憎,從而不願接近你,你也就難以與下屬建立融洽的上下級關係。
有一次,拿破侖自得地對他的秘書說:“布裏昂,你也將永垂不朽了。”布裏昂迷惑不解,拿破侖進一步說道:“你不是我的秘書嗎?”意思是說布裏昂可以沾他的光而揚名於世。布裏昂是一個很有自尊心的人,於是他反問道:“請問亞曆山大的秘書是誰?”拿破侖答不上來,而拿破侖不僅沒有怪罪他,反而為他喝彩:“問得好!”布裏昂就巧妙地暗示了拿破侖:亞曆山大名垂青史,但他的秘書卻不為人所知,拿破侖也明白了自己的失言。
古今中外,凡是有一番作為的人,他們的成功就在於他們身邊擁有“人才”。“事業者,人也”,沒有人,就不會有事業;沒有人才,更無法成就事業。古人雲:“得人心者得天下。”事實上,不僅想“得天下”的領導需要得人心,就是一個平常人,想要有所成就,也必須做到得人心才行。
上司必須使用平民化的言行,對人隨和、親切,而不要自抬身價、故示尊嚴,使人覺得他高不可攀,仿佛一尊巍巍的塑像,這或許能使人敬畏,但卻不能使人親近,這樣的上司便不能有融洽的人際關係,他自己的生活也會孤寂而沒有生氣。
著名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對於人情的價值和力量,古人早就深知和推崇。被稱為“世界古代第一兵書”的《孫子兵法》提出:“視卒如嬰兒”“視卒如愛子”,而戰國的吳起,在魏國為將時,曾用嘴為士兵吮膿血,更是“視兵如子”把人情做到了家。
戰國時期的吳起,是當時一流的軍事家,著有《吳子兵法》名揚天下,在他擔任魏軍統帥時,與士卒同甘共苦,更是深受下層士兵的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