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知心姐姐”盧勤曾說過,要想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就需要靠溝通。良好的溝通能使父母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相反,不良的溝通則會破壞這種關係。如果你與孩子的溝通是不順暢的,那就應該反省、檢討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學會正確麵對溝通的障礙。
親子間存在著代溝
事例1:
曾有這樣一對母女:母親做了一個夢。在夢境中,她在茫茫的人海中尋找著她的女兒,每次都在差一點就要抓到女兒的時候就又被分開了,怎麼也抓不住女兒。在夢境中的母親十分痛苦。
非常巧合的是,女兒也曾經做過一個同樣的夢。在夢境中,女兒能夠清晰地看到母親的身影,離得又不太遠,但無論女兒怎麼拚命大聲地呼喊,母親就是不轉過頭來看女兒。在夢中的女兒也是非常痛苦。
事例2:
北京曾發生過一個案件:父親因為兒子不聽話,沒有好好地讀書,結果就把兒子活活打死了。原來,父母詢問兒子的作業是否已經寫完時,兒子沒有講實話,父親就把兒子的褲子脫掉,一把把兒子按倒在床上,抄起空心的鐵管就猛打兒子的屁股和大腿。一陣猛打,再一陣訓斥……一直折騰到第二天淩晨,鐵管都打彎了。
淩晨兩點多時,家人發現孩子的手腳已經變得冰涼,急忙把他送進了醫院,醫生雖然經過奮力的搶救,但最終還是沒有能夠挽回孩子的生命。當檢察官在偵訊這位父親時,他對多年來持續毆打兒子的事實供認不諱。他這樣解釋說:“無論我怎樣給兒子講道理,兒子都聽不進去。久而久之,就采取了暴力的行為,隻有把兒子打一頓,他才能聽點話。”
在庭審的現場,這位父親哭得直不起腰,心中充滿了悔恨。
在第1個案例中,兩個夢意境相同,表明了這對母女內心的一種真實而又複雜的感受。實際上,不論是母親,還是女兒,都希望能夠彼此貼近心靈,但她們的心就是貼近不了。在現實生活中,這對母女之間也有很大的矛盾,母親認為女兒任性,不懂事;而女兒感覺母親過於嚴厲,自己接受不了。母女之間經常因為一點小事而爆發很強烈的衝突。
事實上,這對母女比較生動地表現代溝的一種情感狀態。所謂代溝,就是心理學上說的世代隔閡,指孩子在走向社會的過程中,與父母原有的觀點相背棄,從而有了新的見解造成的。因為年齡不等,生活的圈子就不同,接觸的人物、事物各異,所以思想和行為也有一定的差別。如果不加以改善這種差別而讓它肆意擴大,兩代人之間就會立起一堵無形的牆,就會產生溝通障礙,產生誤會。
我們相信,第2個案例中的那位父親也一定是非常疼愛他的兒子的,但他怎麼會活活打死自己的親生兒子呢?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了代溝衝突,從而造成了令人惋惜的慘案的發生。
父母與孩子之間,本來不會存在根本性的衝突。但當孩子從十一二歲到十五六歲之間,從情感上開始要慢慢與父母脫離,從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來說,這是情感獲得獨立的一個階段。孩子小的時候,他的生活範圍以家庭為主,而接近成年以後則以社會為主,這個階段就是一個過渡期。
父母也許能夠感覺到,孩子小的時候就像個“小尾巴”一樣,非常願意跟在父母的身後,甩都甩不掉。當孩子慢慢長大時,當父母想讓孩子出席某個場合的時候,他可能已經不願意去了,當年的“小尾巴”已經沒了蹤影。要想讓孩子完成好這個過渡期,一定先要讓孩子從父母那裏獲得情感的獨立。
孩子在這個階段就容易與父母產生代溝,也可以說代溝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因為很多父母不能正視代溝的客觀存在,就容易激化與孩子之間的矛盾,產生衝突。
親子溝通小貼士
今天的社會在飛速地發展,以至於有人這樣說,現在每隔四年出生的人之間就有了代溝,因為他們看問題的角度與方式已經不一樣了。所以,父母和孩子間存在代溝就成為了一種必然。作為父母,應該注意與孩子間的代溝形成的原因,從而有效消除代溝,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了解種種的代溝現象
事例1:
一位母親這樣訴苦:“我女兒現在讀中學,我最後悔的事情就是不該早早地教她學習英語。現在可好了,她學會了雙語通話!如果是女生來的電話,她就用漢語說;如果是男生來的電話,她就用英語說,我什麼也聽不懂。”
孩子在父母的麵前用英語同異性同學和朋友交流,就等於用兩種語言刻畫了與父母兩代人間的一道鴻溝。
事例2:
一名正讀初二的男生居然這樣想:“把爸爸趕出家門,凍死他,然後我離家出走。”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從小學二年級開始,這個男生每次都會被爸爸“監視”學習。為了讓他能夠專心地學習,爸爸就把孩子房間裏的所有好玩的東西拿走了,還不讓他看電視,更不讓他出去玩。有一天晚上,他學累了,爸爸媽媽竟然一個人掐他的腰,一個人扭他的耳朵,讓他去學習。
結果,男生不僅堅決不聽父母說的話,就連父母愛吃的菜他也不吃了,就是為了“與父母劃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