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孩子發展的不同步。
今天,因為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很多孩子的生理發育提前,而相對來說,社會心理發育卻滯後,或者說是成熟滯後。很多父母習慣地把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從而更加加劇了孩子心理發育的滯後。因此,這種生理發育提前,社會心理發育相對滯後的結果就導致了代溝表現形式的激烈。
第三,社會的快速發展。
現在,20歲的人和十幾歲的孩子對同一件事有不一樣的看法,與30歲的人也有很多不一樣的看法。很多年輕人的想法令父母感到新奇,比如,“月光族”,就是月月都把錢都花光的人;“負翁”,就是負債累累的人;“急嫁族”,就是畢業找不到工作,趕緊把自己嫁出去的人……這些都與上一代人差別很大。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與孩子間的衝突就會越來越激烈。所以,父母在孩子還沒長大時,就應該有所準備,正處在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就更應該高度重視。要知道,親子間的衝突會大大削弱父母的教育力度,甚至會導致教育成效走向負麵。
第四,孩子身心狀態的劇變。
劇變促使孩子發現自我,追求獨立,顛覆童年的觀念,開始選擇和追求事業、友誼、愛情和人生價值。相對來說,父母缺乏知識和經驗,從而對孩子的變化準備不足,隻能按以前的方式去應對。所以,父母隻有明確這種突變,才能使得觀念意識作相應的變化,從而消除誤解和隔膜。
親子溝通小貼士
在衝突發生時,父母的“教育”有時會讓孩子向反方向走去。因為父母的傷害,有的孩子可能會因此抵抗父母的行為,甚至報複父母,從而毀掉自己的一生。要想有效解決代溝問題,父母應該努力學習一些文化知識,預先對孩子的特點有些了解,並努力把握時代的特點與觀念;同時,要調整好自己的身心狀態,爭取以積極樂觀和信任的態度對待孩子;不要把自己的虛榮心強加給孩子,不拿孩子的弱項與別的孩子的強項作比較;重視與孩子溝通,及時把握孩子的心理動向,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要正確麵對親子代溝
在一次對500名中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大多數學生反映與父母有代溝,具體表現在穿衣打扮、父母嘮叨、業餘愛好、零用錢消費、課外讀物、交友、隱私等幾個方麵的分歧。
1.怎樣穿衣合適
有76%的同學表示,在穿衣問題上與父母曾經發生過爭執,其中兩位女同學在“備注”內的補充很有代表性。一位女同學這樣寫道:“我喜歡打扮得前衛時尚些,可父母總是看不慣。”另一位則女同學幽默地寫道:“我說穿這麼多一活動就會感到熱,可媽媽說穿這麼少出門會凍著。”
2.雙方各執一詞
對“選擇課外讀物”選項,70%的同學承認與父母存在矛盾。父母常常禁止孩子閱讀與功課無關的課外讀物,或最多放寬到允許孩子閱讀名著。很多同學則認為,閱讀各類雜誌報刊能夠豐富知識,開闊眼界,放鬆精神,有利於學習。
3.消費觀念不同
50%以上的女同學回答,父母經常幹涉和限製她們支配零用錢,父母們認為:沒有實用價值的東西最好不要買,而有用的花多少錢買都可以。
4.幹涉業餘愛好
男同學容易在“業餘愛好”選項上與父母產生摩擦,57%的同學認為在這方麵自己與父母存在矛盾。雖然大多數父母同意孩子有業餘愛好,但在其內容上卻有較大分歧。很多男同學喜歡踢足球、打籃球,而父母卻不太支持。雖然體育鍛煉能使身體健康,但父母仍認為,學習是重要的,“沒有用的最好少玩!”
5.還是少說為妙
在“父母嘮叨”選項中,大多數同學都劃上了“√”,這讓很多父母們十分傷心。對父母“苦口婆心”的叮囑,有75%的同學不領情,甚至感到很厭煩、難以忍受。
6.尊重個人隱私
在父母私拆孩子信件、偷看孩子的日記、關注孩子與異性同學交往等問題上,隻有不到20%的同學回答與父母發生過摩擦。很多同學這樣回答:沒有摩擦是因為父母對自己的情況不了解。現在有什麼話都可以與同學朋友當麵講,不用費心寫信;日記也鎖了起來,父母不撬開抽屜就看不到;與父母有代溝,還是少讓他們知道一些事為好……
其實,孩子與父母都不希望看到代溝,但它又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每一位父母都應該正確麵對它。了解代溝並通過有效的途徑消除它,確實值得今天的父母深思。
解決代溝問題,需要父母用正確的眼光去觀察、認識成長中的孩子,掌握他正在發生的一係列的心理變化,講究與孩子溝通的藝術和方法,讓他心悅誠服地接受父母的教誨。
第一,能與孩子意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