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有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與過失,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應有一顆寬容心,要能寬容孩子犯的錯誤和過失。父母對孩子適度地寬容,會讓孩子獲得一種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是孩子更加尊重父母,更會與父母進行情感的交流與溝通,這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會更有力。同時,孩子也會從父母身上學到寬容的品質。
寬容是最好的教育
一位老教師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年暑假,我10歲的孫子住在我家。一天,我發現自己歸整的一摞舊報刊不見了。我問老伴,老伴說沒在意。老伴問孫子是否看見了,孫子吞吞吐吐地說:“沒……沒看見。”
我見狀,心裏明白了八九分,隻是叨念著:“那摞報刊有幾份資料挺有用,真可惜。”此後,我對此事一直沒再提,但我敏感地意識到孫子正受著內心的責備。
暑假快結束時的一天,孫子來到我的身旁,低著頭說:“爺爺,我做錯了一件事,我撒謊了,那摞報紙是我賣的,一共賣了8元錢,我沒敢花,現在給您。”我愛撫地摸了摸孫子的頭,緩緩地說:“爺爺原諒你了。去,把錢交給奶奶買菜吧!”
盡管孫子現在已經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工程師了,但孫子至今都記得這件小事。
學會寬容孩子非常有必要。當孩子做了錯事後,父母應該以一種寬大的胸懷包容孩子,而孩子的內心受到自責,感到悔恨,從而會改正錯誤。父母學會寬容,才能用寬容心去理解孩子,才能用諒解去感化孩子,這要比對孩子無休止地嘮叨、斥責與打罵要好得多。
孩子是受教育者,他是在不斷改正錯誤的過程中進步和成長的。孩子犯錯誤一般是不自覺的,或者對錯誤的後果認識不夠造成的。所以,父母應該對犯了錯誤的孩子有一顆寬容心,諒解孩子。
研究表明,孩子犯錯誤或有過失時,正是教育孩子最有效果的時機,但父母要選擇恰當的教育方法。有智慧的父母有一個教子秘訣,就是用諒解感化孩子的過失,必要時,甚至為孩子的錯誤和過失保密,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在這種情形下,有過失的孩子會吸取教訓,加倍努力,進步很快。
孩子犯錯誤時,父母如果以暴力與專製的方式對待他,隻能讓孩子心中充滿恐懼和仇恨,隻有寬容才能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力量,這種力量與皮鞭無關。也隻有這種力量才能讓孩子敬重、信服,並為父母感到自豪。
寬容孩子並不是對他的錯誤放任不管,而是孩子有了錯誤或過失時,允許他有一個認識、反省的時間和機會。
《我的母親》的作者容桂宏談到小時候被母親寬容的一件事:“我的鄰居家曾有一株龍眼樹,當龍眼成熟時,我就和小夥伴偷偷爬上去摘龍眼吃。有一次,我沒去上學,一個上午都在龍眼樹上摘搶爭鬥。到了放學時間,我若無其事地跑回家,端起飯就吃。我的逃學沒能瞞過母親的眼睛——褲子被樹枝劃破,身上還沾著樹葉。但母親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而用娓娓的規勸和不動聲的‘揭露’令我悔悟。從母親那慈祥的帶有淚水和希望的目光中,我的自尊心被啟蒙了,逐漸感到了生命的莊嚴和可貴。從此,我再也沒有騙過母親,直至長大後走向社會,我都是以誠待人,靠自己的誠實和人格贏得朋友,贏得生活。”
寬容孩子還有另外一種情形,就是當孩子已經認識到了自身的過錯,並主動向父母坦白時,父母就不應該再追究孩子,而是寬容,這樣收到的教育效果會更好。因為這時,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理解與信任,如果此時父母還要試圖“教育”孩子一番的話,並不利於孩子改過,也不利於親子溝通。
親子溝通小貼士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有寬容心,千萬不能采用專製、暴力的方法,因為這對於解決問題是無濟於事的。隻有溫和、寬容地對待孩子,采用正確的方法,才能過把事情辦好。所以,給犯錯誤的孩子一些寬容,父母就會收獲一分驚喜,而孩子也會收獲一分成長。
原諒頂嘴的孩子
有一個14歲的男孩,因為父母極力反對他上網,他就每日怒目相對,平時經常與父母頂嘴,根本就不願意與父母溝通。於是,母親帶他去找一位教育家谘詢。
當教育家問起孩子為什麼頂嘴時,孩子就抱怨道:“爸爸媽媽太過分了,整天就知道嘮叨。他們根本不理解我!”
“那你理解他們嗎?”
聽到這話,孩子一下就愣住了。因為他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隻想著父母應該怎樣理解他。
“是母親沒事找你的茬兒,故意說你嗎?”
“不是!”
“管你上網是為了什麼?”
“是為我好。”
“為你好,你就接受嘛,你會有什麼損失嗎?”
“其實每次頂嘴後,我也十分後悔,想長大以後再回報他們。”
“為什麼要等長大後再回報?現在就行動!一定要學會愛父母,向母親說對不起。”
孩子經過一番努力思考之後,當即向在場的母親說了一聲:“媽媽,對不起。”母親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是十幾年來,孩子第一次向她道歉。
有了與父母的溝通,他的轉變很大,現在已經戒掉了網癮,開始補習功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