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8、家鄉墟日(2 / 2)

閹雞者時常將一把小刀、小剪、小鉗、鑷子等大小工具吊在褲腰,走南串北。戶主隻要遠遠指出是哪隻小公雞要閹,閹雞者就把雞抓進雞籠裏。閹雞的時候,閹雞者先讓主人家打來一盤清水,把閹割的所有工具泡在水裏麵,然後拿出自備的小板凳坐好,之後,打開關著公雞的籠子,伸手從裏麵揪出一隻公雞,把雞頭一扭,把它包在雞翼下。左腳踩住翅膀,右腳踩住爪子,左手在雞翅膀下邊“刷刷刷”幾下拔光一片雞毛。

右手從盤中撈起一把一頭像攝子般的閹雞刀飛快地切開一條道子,再用一把兩頭帶鉤,俗稱“鐵弓”的工具,把那條“道子”弓成個“口子”,接著用一根尺餘長,一頭係著條細線兒,像枚縫衣針的鐵絲,伸進口子裏頭,撚起線兒拉扯幾下,便用一個小勺子把雞子(雞的睾*丸)從裏麵掏了出來,掏完雞子後,就掰開雞的嘴巴灌上幾滴水,一隻雞便閹好了。閹雞時應避免讓雞受到細菌感染,如果傷口感染了過三天左右便會死去。

整套的閹割動作“快、準、狠”一氣嗬成。同大多數瀕危的老行當一樣,閹雞技藝沒有專門的培訓,全是靠師承傳授。小公雞閹割後,性情溫和,不思不想,一心長肉,肉質鮮美。絕沒有公雞那種腥膻味。而且,性溫而不燥。是酒桌上的上乘之品。南方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有用閹雞祭祖的風俗,用閹雞製作的白切雞也很有一番風味,是一道特色美食。而且雞的睾*丸也是可以食用的。】

和賣雞一條街相對的是賣山草藥的。因為老家地處山區,各種各樣的山草藥擺滿地上,有的用塑料袋子裝著,有的三擺在地上,有的捆成一紮,有名字的如金錢草、淮山、雞骨草等,沒名字的像根爛木頭,若是不識貨的也許當柴燒。可別小看這些山草藥,很多換個富麗堂皇的學名登入藥店就成為上等貨色,價格會翻上幾番呢!

至於那些賣水果的、賣菜的、賣幹貨的,多得不可勝數,經常會把街市堵得水泄不通,所以,“墟日”一說,在某種程度上會成為家鄉人用來形容熱鬧、人多的代名詞。比如說今天街市很熱鬧,舞龍舞獅的,我們會說:“好像‘墟日’一樣。”

最後,關於家鄉墟日的記憶,還有以下的信息:

家鄉的墟日是每月的2、5、8號和以此三個數字結尾的日期,因此算起來,一個月的墟日加起來也有9天之多,基本上這一墟錯過的東西或者買了用過覺得好的東西,都可在下一墟就能補上,不就是幾天的功夫嘛,快得很。

每個墟日持續的時間不長,一般都是從早上7點多開始,到下午2點多便結束了,原因很簡單,大多賣東西的人都是從附近農村趕來的,他們都必須趕在天黑前回家,在以前交通還沒那麼發達的時期,中午過後2、3點開始收拾東西啟程回家是合適的,這一習慣延續到今天不曾改變。反正兩三天後又是另外一個墟日了,賣不完的和買不到的都等待下一次機會,因此買賣雙方都不著急,也就造成了每次的墟日都在下午1點多2點便結束,此之謂“散墟”。

小時候對家鄉的墟日沒啥感覺,現在長大了,離家千裏才知道家鄉的墟日是其他地方沒有的,便懷念起家鄉墟日來。懷念的次數多了,便會專門挑上幾天假期,往老家一住,專門等墟日到來時,便以一閑者身份慢慢地到街上轉悠,享受墟日的熱鬧,碰到合適的東西如農家自產的蜂蜜便買上幾斤;看到街邊礦泉水瓶裝著的藤排魚也問一問價錢,感覺貴了不值得買但又想買的矛盾心情直叫人哭笑不得,幹脆和女兒蹲下來傻傻地看上一會兒;發現番薯幹確實不錯,嚐試了幾根之後便買上一大袋子留待回家慢慢嚼……滿載而歸之後,不無得意地向鄰居炫耀,今天逛墟買到什麼什麼,超值。

可惜在眉飛色舞之餘,發現鄰居的不屑,或不以為然,才驀地醒悟,我引以為開心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卻是很平常不過的事。原來我曾經擁有的東西,現在卻隻能成為永恒的回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