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行動就是一個人在麵對障礙或是困境時,主動去改變現狀;行動就是坦然麵對自己無法改變的缺陷,努力增強自己的能力;行動就是既有掃天下的宏偉目標,也有掃一屋的實幹精神;行動就是努力去塑造堅強、誠實、果斷、豁達的性格,以德服人……

立即行動,以行動確立自我價值

英國海軍上將佩恩說:一個人,正如一個時鍾,是以他的行動來定其價值的。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傑弗遜也說:一次行動足以顯示一個人的弱點和優點是什麼,能夠及時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毫無疑問,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勤於行動和巧妙行動的大師!

克雷洛夫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任何偉大的目標、偉大的計劃,最終必然落實到行動上才能實現,行動是完成計劃奔向目標獲得成功的保證。

平庸者和成功者之間的差距不在別處,就在於心動與行動。你是否有心動的想法,你是否行動了,你是否將心動的想法付諸行動了,這將是你夢想能否成真,事業能否成功的重要決定因素。

但在工作中,往往有一些人慣於拖延。他們經常喜歡說的一句口頭禪就是:甭著急,明天再說吧。就這樣,他們活到老還是等明天,該做的事,總是沒做,或者隻做了半截就放下了。他們的無數個明天,常常誤了大事。

在19世紀末,人們已經知道了一種東西,並認識到這件東西可能會改變世界,這個神奇的東西就是——電話。當時,很多美國科學家都在潛心研究電話,以使人們的聯係方式變得快捷。

這些科學家裏,最著名的就是我們所知道的貝爾。其實大家不知道,在貝爾發明創造電話的同時,還有一個叫格雷的人也在潛心地研究電話。

現在從時間來看,他們兩個人可以說是同時找到了這套方法,沒有什麼區別。但是貝爾有一個非常聰明的舉動,他發明了電話以後,馬上想到去專利局,申請專利。而格雷沒有想到申請專利,他先叫朋友和家人來看,一起慶祝,充滿了喜悅,認為他已經成功了。等他把慶功會開完,享受完了這個過程,格雷才想到了要去專利局申請專利。可已經晚了幾個小時,貝爾已經注冊了,方式是一樣的。所以,今天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隻知道貝爾,根本不了解格雷。格雷就是因為拖延而失去了名垂千古的機會。時間就是一瞬之間的,你拖延之後,成功就離你遠去了。

美國著名投資家坦普爾頓說:我想不出比今日事今日畢更好的工作方法。它是一種艱苦的方法,需要用毅力去支持,但也是最好的方法。

羅伯舒勒博士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演講家之一,他每年都要旅行美國各地,做700場以上的公開演講;他還主持一個電視節目,每星期同時在169個電視頻道中播出。

28歲時,舒勒博士帶著500美元來到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陌生的教區,準備興建一座教堂。結果,憑著他驚人的毅力和超凡卓越的管理才能,在完全沒有貸款的情況下,赤手空拳建造了一座耗資2000萬美元的水晶大教堂,從而成為世界聞名的傳奇人物。

集一生傳奇經曆和豐富經驗,舒勒博士認為:猶豫不決的人,常常遲遲不會行動。他們老是說等一等,等我準備好時就一定開始。但是準備又準備,卻從未就緒。成功的人,往往一經決定,就立即行動,因為機不可失,時不我待,失去契機,將永遠無法成功。

曾經有一對好朋友,相伴去遙遠的地方,尋找人生的幸福和快樂。他們一路上風餐露宿,在即將到達目的地的時候,遇到了風急浪高的大海,而海的彼岸就是幸福和快樂的天堂。

對於如何渡過大海,兩個人有不同的意見:一個建議采伐附近的樹木造一條木船渡過海去,另一個則建議等這片海蒸發幹了,再輕輕鬆鬆地走過去。於是,建議造木船的人每天砍伐樹木,辛苦而積極地製造船隻,並學會了遊泳。

而另一個則每天躺下休息,然後到岸邊觀察海水蒸發幹了沒有。直到有一天,已經造好船的朋友準備揚帆出海的時候,另一個朋友還譏笑他的愚蠢。不過,造船的朋友並不生氣,臨走前隻對他的朋友說了一句話:做每一件事不見得都成功,但不去做每一件事則一定沒有機會得到成功!

那位造船的朋友經過一番風浪,最終到達了彼岸,過上了幸福生活。而另一個人還在苦苦等待著不可能出現的海涸。

美國出版家和作家費西說:成功的大事很少是長期考慮,仔細安排的結果,而是我們每天日常工作的結晶。不拖延時間反映了一個人的創業幹勁、工作熱情和對未來的責任意識。人生短促,隻有抓住今天,迅速行動,才能在有限的一生中有所作為。拖延的習慣是很可怕的,它不但耽擱工作的進程,影響我們走向成功,而且在自己的精神上也常常會產生出許多負擔。

如果我告訴你,你腰間的皮帶斷了,而你卻不立刻去更換或修理它,那麼當眾出醜的隻有你自己。這是沃爾瑪商店的信條。它也應該成為我們工作中的信條,否則我們也會當眾出醜。正像坦普爾頓所說:有拖延習慣的人永遠不可能獲得成功。誰願意和有拖延毛病的人打交道?誰願意依靠這種人?

優秀的員工做事從不拖延,在日常工作中,他們知道自己的職責是什麼,在上司交辦工作的時候,他們隻有兩個回答:一個是:是的,我立刻去做!另一個是:對不起,這件事我幹不了。某件工作能做就立刻去做,不能做就立刻說出自己不能做。

正如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傑弗遜說:一次行動足以顯示一個人的弱點和優點是什麼,能夠及時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毫無疑問,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勤於行動和巧妙行動的大師。

在實踐中驗證決策的正誤

毛澤東曾經說過: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嚐一嚐。動手實踐就是吃梨子的過程。在沒有吃到梨子,沒有品味到梨子的味道的時候,我們通過思考、對比和聯想是不可能確切知道梨子的味道的。

積極的動手實踐是每一位優秀員工都應擁有的習慣,在工作中除了積極動腦之外,還要學會動手,讓自己的想法和決策在實踐麵前得到打磨和錘煉,得到最實際、合理的解決方案,避免自己的方案或決策不切實際、流於俗套、浮於表麵。

唯有通過嚐一嚐這個實踐活動才能夠讓我們確切地了解梨子的味道,在品味梨子之後,我們才能以此來驗證我們的先前對於梨子味道的思考是否正確,驗證我們的決策是否有失誤和不足。

一個人用了很長時間學習遊泳知識,思考了很久,想象了許多天,甚至自己在平地上都擺出各種遊泳的姿勢來,最後他自認為關於遊泳的知識世界上沒有誰會比他更豐富了,自己應該是一位遊泳健將了。於是他就帶著自己的兄弟去遊泳。結果他總是紙上談兵,滿嘴的理論,不但沒有遊得很快,反而因為奮力的撲騰加速了自己沉了下去,幸虧自己的兄弟在旁邊救了他一命。他的兄弟嘲笑他說:盡管你知道了一切遊泳的知識,可是你不親自去實踐一下,是不可能學會遊泳的。

職場也是如此,作為一名員工,不管你擁有多麼淵博的知識,如果不知道學以致用,隻是紙上談兵,就好像那個學遊泳的人一樣,最終一事無成,不會取得任何成績。

在古羅馬的西西裏島上有一位漁人馬修恩斯捕魚技術很高,在當地被尊為漁王,漁王的名號非常響亮,遠近聞名。但是,漁王馬修恩斯也有自己的煩惱,漁王的三個兒子捕魚技術都很平庸,雖然自己日夜給他們講述自己多年來積累的捕魚經驗,但是收效甚微。

漁王馬修恩斯百思不得其解,為了不讓自己的捕魚技術失傳,漁王馬修恩斯就去向羅馬的智者賢人去請教。漁王馬修恩斯問智者誇烏休斯道:賢者,請問,我的捕魚技術這麼好,兒子們為什麼會這麼差呢?從他們懂事起直到長大,凡是我總結出來的經驗,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他們也很勤奮,經常在一起討論怎樣能夠抓到更多的魚。可是為什麼他們的捕魚技術還趕不上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呢?我多少年的心血都白費了……

智者誇烏休斯聽完漁王的傾訴,微微一笑:你讓他們去寬闊的海洋上去捕魚了嗎?漁王馬修恩斯說道:那倒沒有,孩子們的母親非常疼愛他們,不放心啊。

智者誇烏休斯說:嗬嗬,問題就在這裏,你傳授他們技術,卻不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捕魚,不通過親身實踐,怎麼能驗證他們的想法啊?波濤洶湧的大海才是他們最好的老師。

於是,漁王下了狠心讓自己的孩子們去大海中親自捕魚,沒過多久,孩子們都成長為新的漁王。

漁王前期調教的失敗在於隻手把手地教給孩子經驗和知識,孩子們僅僅通過想象捕魚,卻從不教孩子到大海中親身實踐,去經曆挫折、吸取教訓、驗證經驗和技巧。

在現實工作生活中有很多的員工,像漁王教子一樣,看了一些勵誌、管理類的書籍,加上自己的想象,自以為能夠像知名的企業老總一樣指點江山了,但是由於缺乏真正的商場實踐,充其量他們僅僅是在紙上談兵而已。

要記住:真正的有才能的管理者是在實踐中成長起來的。

20世紀50年代,懷揣著滿腹希望和夢想的李嘉誠登上飛往意大利的班機去考察。但是現實讓李嘉誠大失所望,李嘉誠的小廠是小本經營,絕對付不起昂貴的專利費;再者,意大利的廠商不會輕易出賣專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領市場,賺得盤滿缽滿,直到準備淘汰這項技術時方肯出手。技術和金錢的壁壘讓李嘉誠望而卻步。

李嘉誠頭腦中那些想法和策略在困難麵前似乎要放棄了,但是李嘉誠沒有放棄,他決定深入意大利塑膠廠內部進行秘密的實踐和考察,一來讓自己領略到先進工藝;二來可以驗證自己的想法,讓自己能夠獲得第一手的資料。

意大利公司的塑膠廠招聘工人,李嘉誠毫不猶豫地放下架子去報了名,被派往車間做打雜的工人。李嘉誠隻有旅遊簽證,按規定,持有這種簽證的人是不能夠打工的,意大利吝嗇的老板給李嘉誠的工薪還不及同類工人的一半,因為意大利老板知道這位黃皮膚的勞工也不敢控告他。

李嘉誠很興奮能夠得到這份工作。原因是李嘉誠能夠推著小車在廠區各個工段來回走動,雙眼卻恨不得把生產流程吞下去。李嘉誠收工後,馬不停蹄地趕回旅店,把觀察到的一切記錄在筆記本上。不到一個月時間,李嘉誠就把工廠裏的生產流程都弄熟了,再結合自己的想法對照,李嘉誠獲益良多。

在意大利的實踐經曆讓李嘉誠感慨很多,他推翻了自己原來的一些不切實際或跟不上時代潮流的想法。李嘉誠回到長江塑膠廠立刻把幾個部門負責人和技術骨幹召集到辦公室,李嘉誠莊嚴宣布,長江廠將以塑膠花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為本廠的拳頭產品。

長江塑膠廠非常迅速地就研製出了塑膠花,填補了香港市場的空白。塑膠花為李嘉誠帶來數千萬港元的盈利,長江廠成為世界最大的塑膠花生產廠家,為李嘉誠積累了一大筆財富。

實踐可以讓我們獲得清醒認知自我的機會,讓我們的決策得到進一步的檢驗和豐富。工作上多動手實踐對於員工們來講,可以加深對本職業的了解、確認自己的崗位技能、為進一步提高做準備,同時可以增強自己的競爭優勢,積累到一些第一手的資料和經曆。

用行動追求自己的工作績效

想取得優異的成績,你必須積極主動地工作;想取得像老板那樣的成就,你必須比老板更努力地工作,永遠超越老板的期待。優秀的員工就是如此,他們在工作中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創造的成果永遠超過老板的期待,他們突出的業績總能引起老板的注意。

造物主賦予我們每個人一種突出的才能,也許是管理的才能、音樂或繪畫的天賦、寫作的悟性、思考的資質等。無論你的特色是什麼,都不要把它藏起來,你應該積極地把你的才能發掘出來,並發揮得淋漓盡致。

《把信送給加西亞》一書是這樣定義卓越的:

卓越就是比別人更執著;

卓越就是比別人更敢於冒險;

卓越就是比別人更敢於夢想;

卓越就是比別人有更高的期望。

一名傑出的員工不但要求自己滿意、別人滿意,而且要超過別人對自己的期望,隨著企業和自身的發展把內心的標準提得越來越高,不斷學習新知識,積累新經驗,從而使自己獲得成長。一個總能在昨天完成工作的員工,一個總能把工作做得比老板預想的還好的員工,將會征服任何一個時代的任何老板。

琳達是花旗銀行的一名普通員工,她沒有博士學位,但她做得並不比公司的博士生遜色,因為她一心想超出公司的期望,做到最好。一天,一個客戶來取一筆存款,琳達發現那張定期存單還有幾天才到期,如果提前支取將損失一大筆利息收入,於是就提醒了這位儲戶。但這位儲戶說,自己也是沒辦法,因為他預訂的住房已到了繳款期限。琳達問清楚了他訂房的樓盤、開發商的付款方式,並查看了相關政策,為他設計了一套更合理的繳款方式。這位儲戶對琳達大為感激,同時也驚歎於琳達精明的理財頭腦和為儲戶著想的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後來,一家報社的記者寫了一篇關於琳達的報道,登上了報紙的頭條,原來這位儲戶是這家報社的主編。銀行經理趁勢而為,利用她的知名度組建了理財工作室,順應了社會上開始出現的投資理財需求,加上她的名字所產生的品牌效應,使這家理財工作室在全市儲戶中享有廣泛的聲譽。琳達理所當然地成了負責人之一,可謂平步青雲。

因為琳達一直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很高的標準,所以事事做得比其他人更周全。這種高標準的自我要求,給她帶來了事業上的成功。

很多人認為,公司是老板的,我隻是替別人工作,幹得再多、再出色,得好處的還是老板,於我何益?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容易成為按鈕式的員工,天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缺乏活力,這種做法無異於在浪費自己的生命和自毀前程。

優秀員工與普通員工的區別就在於,當別人都在靜待老板的指令和吩咐時,他們已經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當別人完成了公司交代的任務時,他們又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前進了一步,超出了老板的期望。因為他們比別人自覺,相應得到提升和賞識的機會也自然更多。

事實上,麵對激烈的競爭,你應該不斷地超越平庸、追求完美,你需要製定一個高於他人的標準。羅文在送信給加西亞的時候,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比他人更高的標準:不推脫、不敷衍、盡全力。

遵守OEC法則:做到日事日清

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其含義是全方位地對每個人、每一天所做的每件事進行控製和清理,做到日清日畢,日清日高,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而且每天的工作質量都有一點兒(l%)的提高。

OEC法則,即英文Overall、Every.ControlandClear的縮寫。其中O指Overall(全方位),E包括Everyone(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包括Control(控製)、Clear(清理)。OEC管理法則也可表示為:日事日畢,日清日高。

日事日畢,就是要求對當天發生的各種異常現象,在當天弄清原因,分清責任,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以防止問題積累,確保工作責任的真正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