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1 / 3)

在困難麵前,不同的心態決定著不同的出路,甚至是不同的命運。當我們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時,遇到的困難與挫折便會在我們麵前低頭。因此,如果我們想改變自己的世界,首先就應該改變自己的心態,培養並保持樂觀思考的陽光思維,克服畏難情緒,勇於攻堅克難,用樂觀贏得機遇。

與其自怨自艾不如努力克服

性格決定命運,心態決定未來。懷著樂觀心態工作的人會把工作當成是一種享受,快樂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去。樂觀的員工從不抱怨工作,因為他知道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樂觀的員工總是用自信的心態笑對明天,更加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樂觀的員工即使麵對逆境,也能端正自己的心態,在失敗中錘煉自己的品格。

一個擁有卓越的職業精神的人,應該是一個能在逆境中調節自己的心態,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樂觀麵對生活工作中所有不順利的人,而不會是一旦遇到一點小問題,就抱怨個沒完的人。

在工作中,有很多員工很容易找個抱怨的主題,找個發泄的對象,控訴命運的不公正。但是,經常抱怨的員工沒有哪個能夠取得事業的成功。

王紅是某公司的前台,工作比較瑣碎。同事們幾乎每天都會聽到這樣的話:哎呀,這又是誰啊,拿了抹布也不洗幹淨?!拖把不知道放在哪兒嗎?!每天累死累活的,老板居然對我還是不滿意?!要不是我,那麼多事誰來做呀?……

起初大家還會附和一兩句,漸漸的,所有人都開始對她的抱怨與訴苦感到頭疼,有時真想提醒她一句:別說了。但話到嘴邊,礙於情麵,隻好作罷。王紅對此也不是毫無察覺,隻是她會回家繼續向她的丈夫訴苦:沒有人理解我。公司裏的人都太壞了,沒人體會到我的辛苦付出!

當抱怨成為一種可怕的習慣時,它的力量是巨大的,幾乎可以摧毀一個人的前程。當然,在此之前,它首先摧毀的是抱怨者的人際關係。沒有人喜歡和一個滿腹牢騷的人相處,同時,太多的牢騷隻能證明你缺乏能力,無法解決問題,才會將一切不順利歸於種種客觀因素。若是你的上司見你整日抱怨不停,他恐怕會認為你做事太被動,不足以托付重任。

擁有消極情緒的員工通常抱怨公司的待遇不好,抱怨職位永遠沒有升遷;抱怨領導的嚴厲管理;抱怨同事們冷血;抱怨工作任務太重;抱怨工作困難太大。他們把工作當著一件苦差事,把工作當著是索取,缺少了責任心……

對工作牢騷滿腹,消極應對工作,這樣的員工隻會離成功越來越遠。因為消極的工作態度是企業的爛蘋果,它不但影響公司的工作氛圍,也會讓自己陷入抱怨他人、不思進取的惡性循環。抱怨就像是詛咒,它會瓦解你所有正麵的積極向上的努力,而這勢必會影響一個人事業的發展和人生的成功。

琳達大學畢業後,進入了向往已久的報社當記者。雖然說是記者,卻沒有被指派去擔任采訪等工作,而是每天做一些整理別人的采訪錄音帶之類的輔助性工作。

做這樣無聊的工作是她以前所沒有料到的,日益不滿的她甚至萌生出辭職的念頭。後來她得到了這樣的建議:你是幸運的,你正在接近你最喜歡的工作。如果你覺得現在的工作無聊的話,那隻是你的借口,說明你並沒有努力工作。你可以試著學習快速聽寫錄音帶,試著成為快速記錄的高手,將來一定會派上用場的。

於是,琳達每個周末都去學習速記。她精通了速記後,就能夠自如地進行錄音帶的速記工作。6年以後,她以錄音帶速記高手的身份聞名業界,因其速記更快速、更正確,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工作也從沒間斷過。

由此可見,積極的工作態度會導致積極思維,而積極思維會導致積極的人生心態。

擁有良好職業素養的員工能意識到積極的工作心態對自己事業成功的影響,所以,他們在投入工作時必定會讓自己遠離抱怨、保持積極的心態。積極的工作心態表現出了員工對工作的進取心,從而更容易得到老板的賞識。而終日牢騷滿腹,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工作的員工,肯定不會受到老板的青睞。

與其自怨自艾,不如用自己的行動去積極改變。真正的成功者不會去抱怨,隻會用行動、用實幹來表明自己的態度和價值。沒有任何抱怨,不僅是一種平和的心態,更是一種非凡的氣度,一種超俗的境界。在優秀員工的心裏,工作是一項非凡的事業,每一項工作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自己的付出會讓自己很快在崗位上脫穎而出。

勇於攻堅克難,用信心贏得機遇

不同的心態決定著不同的出路,甚至是不同的命運。當我們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時,遇到的困難與挫折便會在我們麵前低頭。因此,如果我們想改變自己的世界,首先就應該改變自己的心態,培養並保持樂觀思考的陽光思維,用樂觀贏得機遇。

很早以前的美洲大陸上,曾經有一群印第安人被白人追趕,逃到了某個地方。此時他們的處境十分危險,逃難過程中食物都吃完了,而且無法補充。部落麵臨生死存亡的考驗,酋長於是把所有的族人召集起來談話。

他說:有些事我必須告知大家,我們的處境看起來很不妙,我這裏有一個好消息,也有一個壞消息。族人中間立刻起了一陣騷動。

酋長說:首先我要告訴你們壞消息。所有的人都緊張地站著,神色惶恐地等待著。他說:除了水牛的飼料以外,我們已經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可吃了。

聽他這樣說,大家立刻亂成一團,發出可怕啊、我們可怎麼辦啊的聲音。這時候,有一個勇敢的人發問了:那麼,您說的好消息又是什麼呢?酋長回答:那就是我們還存有很多的水牛飼料。

千萬不要以為這隻是一則笑話,它所反映出來的道理是深刻的。我們完全沒必要把困難想得有多麼可怕,隻要有信心,大家一定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保持樂觀的心態,並引導它為你明確的目標服務的話,你便可以享受下列成果。

1.為你帶來成功的意識。

2.擁有健康的心理。

3.能表現自我的工作。

4.內心非常平靜和充實。

5.沒有恐懼。

6.建立信心。

7.免於陷入困境。

8.能夠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智慧。

9.過一種能在各方麵取得平衡的生活。

相反,消極的心態可能會導致以下這幾種結果。

1.貧窮與淒慘的生活。

2.生理和心理的疾病。

3.使你變得平庸。

4.引起恐懼以及其他破壞性的結果。

5.限製你幫助自己的方法。

6.敵人多,朋友少。

7.產生人類所知的各種煩惱。

8.成為所有負麵影響的犧牲品。

9.屈服在他人的意誌之下。

10.過著一種毫無意義的頹廢生活。

外國有句諺語叫: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說的就是,遇事不要一味地失望、傷心,而要學會微笑麵對,往積極的一麵看。要知道,同一件事情可能是壞事,也可能是好事,既可以是困難,也可能是機遇。如果我們能夠保持一種陽光心態,學會樂觀地思考問題,那事情將會變得完全不一樣起來。因此,麵對困境,大家不妨輕鬆一點,像那位印第安酋長一樣,幽默麵對困難。

原一平是日本著名的推銷員,在剛走上推銷崗位時,曾飽嚐失敗之苦。他幹的是以業績拿收入的活兒,沒有業績,一分錢薪水也拿不到。為了省錢,他隻好上班不坐電車,中午不吃飯,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公園的長凳就是他的床。

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失去信心。每天清晨5點左右,他就從長凳上爬起,迅速梳洗之後,就從這個家徒步去上班。一路走得很有精神,有時還吹吹口哨,遇到別人,還熱情地打打招呼。

一天早晨,他朝公司走去,遇到一個很體麵的紳士。可能是每天清晨都碰麵的緣故,日子一久,彼此間很自然地打個招呼,道聲早安。這天,他們照例打過招呼之後,那紳士叫住原一平聊了起來。

我看你笑嘻嘻的,全身充滿幹勁,日子一定過得很痛快!

托您的福,還好。他回答說。

我看你每天起得很早,是個難得的年輕人。我想請你吃早餐,有空嗎?

謝謝您!我已經用過了。原一平說。

哦!那就改天吧。請問你在哪裏高就啊?

我在明治保險公司當推銷員。

是嗎?既然你沒空和我一起吃早餐,那我就投你的保險好了!

聽了這句話,原一平一下子愣住了。整整7個月時間,他沒有拉到一份保險。那一刹那,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喜從天降這句話的滋味。

原來,這位體麵的紳士是附近一家大酒樓的老板,也是三業聯合公會的理事長。經他推薦,原一平很快地就與三業聯合公會的許多公司搭上了線,獲得許多客戶。於是,否極泰來,經曆了最窮困潦倒、落魄到睡公園的生活後,原一平從這一天起徹底轉運了。

是什麼給原一平帶來了好運,讓他否極泰來?是堅持,是信心,更是勇於攻堅克難。大家都喜歡跟心態積極、遇事樂觀的人共事,而這些人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麵對工作中的困難和挫敗,隻有始終保持昂揚的鬥誌,屢敗屢戰的人才能笑到最後,贏得機遇之神的垂青。因此,不管是處於順境,還是麵對逆境,我們都要充滿信心,學會樂觀地看待問題,用信心贏得每一個發展機遇。

找準症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麵對問題,人們常有的第一反應,就是巴不得立即找到好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自己連真正麵對的問題的症結是什麼、通過解決這個問題將獲得什麼都無法確定或是沒有想清楚,那無疑是操之過急了。

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往往是事事著手,事事落空,即使事情能做成,也要付出很大的時間和精力。與此相反,有的人不管遇到多棘手的問題,都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問題的症結,並采取相應的手段,這樣,再棘手的問題也能很快解決。

有一家核電廠在運營過程中遇到了嚴重的技術問題,導致整個核電廠生產效率的降低。核電廠的工程師雖然盡了最大的努力,但還是沒能找到問題所在。於是,他們請來了一位全國頂尖的核電廠建設與工程技術顧問,看看他是否能夠確定問題的所在。這位顧問穿上白大褂,帶上寫字板,就去工作了。在兩天的時間裏,他四處走動,在控製室察看數百個儀表、儀器,記錄筆記,並且進行計算。臨離開前顧問從衣兜裏掏出筆,爬上梯子,在其中一個儀表上畫了一個大大的×。這就是問題所在。他解釋說,把連接這個儀表的設備修理、更換好,問題就解決了。顧問走後,工程師們把那個裝置拆開,發現裏麵確實存在問題。故障排除後,電廠完全恢複了原來的發電能力。大約一周之後,電廠經理收到了顧問寄來的一張1萬美元的服務報酬賬單。

電廠經理對賬單上的數目感到十分吃驚。盡管這個設備價值數10億美元,並且由於機器的故障損失數額巨大,但是以電廠經理之見,顧問來到這裏,隻是到各處轉了兩天,然後在一個儀表上畫了一個×就回去了。對於這麼一項簡單的工作收費1萬美元似乎太高了。於是,電廠經理給顧問回信說:我們已經收到了您的賬單。能否請您將收費明細詳細地逐項分列出來?好像您所做的全部工作隻是在一個儀表上畫了一個×,1萬美元相對於這個工作量似乎是比較高的價格。

過了幾天,電廠經理收到顧問寄來的一份新的清單,上麵寫道:在儀表上畫×:1美元;查找在哪一個儀表上畫×:9999美元。

這個故事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如果想在工作中獲得成功,一條最重要的定律就是必須知道其工作中的每一個階段的症結何在,這也是我們成就每一件事情的至關重要的決定因素。

多年前,美國華盛頓的傑斐遜紀念堂前的石頭被腐蝕得厲害,使得維護人員大傷腦筋。按一般人的思路,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更換石頭,但這樣做需要花費一大筆錢。

這時有管理人員開始思考:石頭為什麼會被腐蝕?原因是維護人員過於頻繁地清潔石頭。為什麼需要這樣頻繁地清潔石頭?是因為那些經常光臨紀念堂的鴿子在石頭上留下了太多的糞便。那為什麼有這麼多的鴿子來這裏?因為這裏有大量的蜘蛛可供它們覓食。為什麼這裏會有這麼多的蜘蛛?因為蜘蛛是被大量的飛蛾吸引過來的。那麼,為什麼這裏會有大量的飛蛾?原來,大群飛蛾是黃昏時被紀念堂的燈光吸引過來的。

通過不斷地發問,真正的原因被找到了之後,管理人員推遲開燈的時間。這樣一來,沒有了燈光,飛蛾就不會再來;沒有了飛蛾,就沒有蜘蛛;沒有了蜘蛛,就沒有鴿子;沒有了鴿子,就沒有了糞便;沒有糞便,石頭就不用頻繁地清洗,自然也不會被繼續腐蝕下去。

一個小小的舉措,不但解決了問題,還節省了一大筆開支。把問題看透的重要性就好比醫生給病人診病,隻有把病因看準了、看透了才能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才能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毫無效果的瞎忙活,不至於拖延病情。隻有把問題看透徹了,才能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才能找到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方法。

分解工作難題,各個擊破

我們常常被某個問題的複雜和棘手所嚇倒,認為解決它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我們無法將整塊牛排吞下去的時候,該怎麼辦?通常我們會用工具,將牛排切成小塊,這樣我們便能順利進食。問題也就得以解決了。

中國有句俗話:一口吃不成個胖子。解決問題也同樣如此。我們常常十分急躁地埋頭於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希望盡快地擺脫困境。這並沒有錯,但是當你並沒有認真了解這個問題,隻是一心想著要快速解決問題的時候,卻往往對最終的結果有害而無利。

1872年,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應美國當地有關團體之邀在波士頓指揮音樂會。當他與主辦方談演出計劃的時候,他被這個規模驚人的音樂會嚇了一跳。

原來,美國人想創造一個世界之最:由施特勞斯指揮一場有兩萬人參加演出的音樂會。而一個指揮家一次指揮幾百人的樂隊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何況是兩萬人?

施特勞斯想了想,居然答應了。到了演出那天,音樂廳裏坐滿了觀眾。施特勞斯指揮得非常出色,兩萬件樂器奏起了優美的樂曲,觀眾聽得如癡如醉。

原來,施特勞斯任的是總指揮,下麵有100名助理指揮。總指揮的指揮棒一揮,助理指揮緊跟著相應指揮起來,兩萬件樂器齊鳴,合唱隊的和聲響起。

現實中的問題常常是錯綜複雜的,我們很難將問題一下完美解決。這時,我們就可以嚐試將一個大問題分割成不同的小問題,各個擊破。這樣遠比毫無頭緒地尋找一個最佳方案要來得實際和有效。許多目標乍看起來像夢一般遙不可及,然而我們本著從零開始,點點滴滴去實現的決心,有效地將大問題分解成許多個小問題,這將大大提升我們去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效率。

一次愛一個是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雷莎修女的理念。她救助了4.2萬多個被人遺棄的人,其中不少是很多人不敢接觸的麻風病患者。這個數字,在許多人眼中是一個天文數字。

在談到如何能創造這一奇跡時,特雷莎說了一次隻愛一個,我從來不覺得這一大群人是我的負擔。我看著某個人,一次隻愛一個,因為我一次隻能喂飽一個人,隻能一個、一個、一個……就這樣,我從收留一個人開始。

如果我不收留第一個人,就不會收留4.2萬個人,這整個工作,隻是海洋中的一個小水滴。但是如果我不把這滴水放進大海,大海就會少了一滴水。

你也是這樣,你的家庭也是一樣,隻要你肯開始……一滴一滴。

在別人看來是不可能達到的目標,特雷莎卻達到了。隻因為她學會了將問題和壓力分解,一次隻愛一個地去做!

當一個原先令你畏懼的問題被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放在你麵前時,你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征服它們。所以,嚐試用吃牛排的方式來對待你生活中遇到的各種複雜問題,然後再一件件加以解決,你會發現那要容易得多。

機遇留給有準備的人

戴高樂說過:困難,特別吸引堅強的人。因為他隻有在擁抱困難時,才會真正認識自己。這句話一點也沒錯。麵對挫折,我們不妨問一下自己:我努力嚐試過了嗎?我不止一次地努力了嗎?我真的用心去思考過這些問題嗎?隻試一次是絕對不夠的,更不用說從未思考、從未嚐試過了。

危機這個詞很奇妙,因為它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個是危,即困境、挫折,另一個則是機,即機會、機遇。物有兩麵,相反相成。對待同一件事情,如果我們能夠充滿信心,樂觀看待,一定可以找到有利於事情發展的一麵。

南宋紹興十年的一天,杭州城最繁華的街市失火,火勢迅猛蔓延,數以萬計的房屋商鋪陷入汪洋火海之中,頃刻之間化為廢墟。有一位裴姓富商苦心經營了大半生的幾間當鋪和珠寶店,也在那條街。火勢越來越猛,大半輩子的心血眼看要毀於一旦,但是他並沒有讓夥計和奴仆衝進火海,舍命搶救珠寶財物,而是不慌不忙地指揮他們迅速撤離,一副聽天由命的神態,令眾人大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