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完全失去東非(1)(3 / 3)

1941年5月,由於德軍隆美爾的裝甲部隊在托布魯克受挫和補給困難,韋維爾指揮英軍進行了試探性的“短促”進攻,又發動了“戰斧”攻勢。

雙方激戰到6月17日,英軍戰敗。雙方的人員傷亡不大,但韋維爾損失了91輛坦克,隆美爾隻損失了12輛坦克。

1941年7月,韋維爾調任印度英軍總司令。1942年1月4日,韋維爾擔任西南太平洋地區美英荷澳司令部盟軍最高司令,指揮西南太平洋地區的陸海空軍。2月25日,韋維爾調任印度英軍總司令。第一次緬甸戰役失敗後,韋維爾接收了撤退到印度的中國遠征軍,並開辦了訓練中心。1943年2月至3月,韋維爾指揮奧德·溫蓋特的遠程突擊部隊在緬甸展開抗日遊擊戰。

1943年,韋維爾升任元帥,6月19日,出任印度總督。1945年,韋維爾出任阿貝丁大學名譽校長。1946年,出版了《直言不諱》和《艾倫比:軍人與政治家》

1948年,韋維爾出版了《優秀軍人》。

1950年5月24日,韋維爾在倫敦逝世。

利比亞大敗

意軍戰敗後,格拉齊亞尼和墨索裏尼的關係惡化了。在兩封電報中,格拉齊亞尼批評墨索裏尼不聽他的勸告,把意軍推入一場毫無把握的戰爭中去。格拉齊亞尼要求德軍提供強大的空中支援。格拉齊亞尼說,隻靠手指是不能摧毀英軍坦克的。

墨索裏尼遇到戰爭的災難時,總是把罪責留給他的將領們。

墨索裏尼對外交部長加裏亞佐·齊亞諾說:“我們有5個將軍被俘,1個戰死,這就是格拉齊亞尼的戰果。”

墨索裏尼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貝古佐立中將身上了,貝古佐立是巴迪亞要塞的指揮官。

巴迪亞要塞座落在離邊境線20公裏的海岸邊的高104米的懸崖上。巴迪亞要塞由45000意軍堅守,設有400門大炮,防守線的前麵有一道3.7米寬的反坦克溝,埋設了大量地雷。

墨索裏尼認為貝古佐立中將是意大利最優秀的軍官。貝古佐立在西班牙內戰中脫穎而出,臉上蓄有火焰般的紅胡子,綽號“電胡子”。

1940年12月14日,英軍進入利比亞,來到巴迪亞要塞附近。澳大利亞軍隊趕到後,英澳軍包圍了巴迪亞要塞。

1941年1月3日,英澳軍隊在23輛坦克、英國皇家海軍和空軍火力的掩護下,向意軍發動了進攻。

第6澳大利亞師衝過反坦克戰壕,直接向海岸進攻,將意軍分成兩截。

1月4日日落時分,英澳軍隊占領巴迪亞要塞。4萬多名意軍成了俘虜。

北非戰役期間,有個意大利要塞在英軍射了幾梭子子彈後就投降了,要塞軍官厚顏無恥地對英軍軍官說:“我們已經打光了最後一顆子彈。”英軍士兵們進入要塞,發現裏麵堆滿軍火。

少量英軍坦克炮擊意大利的反坦克炮陣地,意大利人開炮還擊,剛打了兩三分鍾,忽然意大利人停止作戰,高舉白旗。英軍問為什麼不打了,意大利軍官笑道:“我們沒有撬棍,打不開彈藥箱,所以我們才投降。”????

在北非,5000人的意大利部隊行進時碰到一個連的英軍設下的路障,連忙向英軍繳械投降。

韋維爾通過電報詢問坦克兵們到底抓了多少俘虜,得到的回答是1英畝軍官,9英畝士兵。戰俘太多,英軍感到頭皮發麻。隻好讓軍需官發給意大利戰俘材料,命令他們自己搭建戰俘營,把自己關進去。?

一個德軍小分隊發現兩個英軍士兵壓著一個團的意大利戰俘,為了拯救他們,向英軍士兵射擊。結果,意大利人終於肯跑了,卻向英軍陣地逃去。

英軍的下一個月標是托布魯克港,英軍迅速控製了托布魯克周圍地區的所有交通,等待澳大利亞軍隊的增援。1月21日淩晨,英澳軍隊突然向托布魯克發動猛攻,英軍的12輛坦克也參加了進攻。

奧康納將澳大利亞騎兵營支援裝甲師,並將繳獲的意軍坦克裝配給裝甲師。這時,在利比亞的意大利軍隊為保衛殖民地,比以往任何一次戰鬥都更加賣力。貝克上尉是參加此次進攻的一名英軍軍官,他回憶了這場托布魯克戰役的戰鬥:

“我們進攻一塊幹涸的濕地時,約距離托布魯克3英裏處遭到意軍炮火的猛擊,大家都不知道炮火從哪來的,在走出窪地邊緣時,我終於看到了敵人的炮兵陣地,立即派兵去進攻,士兵們不顧密集的機槍子彈和反坦克炮火向前衝鋒。我聽到到處都是轟炸聲,不知道首先該向哪裏進攻,隻好指揮士兵們一直向前衝,路很顛簸。很快,我們把敵人的炮台端掉了。我們又去尋找其他的炮台,敵軍的炮彈在我們身邊爆炸,塵土飛揚。我立即衝出塵霧,看到就在我們附近的地方有一些敵人穿著綠色的軍裝,汗流滿麵,他們正掉轉炮口,想轟擊我們。我們馬上射擊,如果沒有幹掉炮台,那麼我們還想繞過去再打,結果幹掉炮台了。我們都進入防空洞,意大利人投降了。”

英軍向托布魯克的推進速度之快使駐守的意軍感到很難抵擋,盡管意大利軍隊這次努力了,但仍無法挽回戰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