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索裏尼在把意大利拖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深淵以後,由於他並沒有愷撒那樣的軍事才能,不是軍事天才,還過高地估計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使意大利軍隊在各個戰場上慘敗。
在二戰期間,作為最高統帥的墨索裏尼,仍與和平時期一樣,經常為了追求榮耀而犧牲意大利的利益。
希特勒認為,墨索裏尼給人的印象與其說是一位元首,還不如說是一個小記者,因為他滿腦子想的都是新聞標題。
意大利三軍統率部麵臨的難題是墨索裏尼的一係列魯莽決定。墨索裏尼經常把部隊部署在能給他帶產生榮光的地方。
墨索裏尼不僅指手畫腳,而且把意大利軍隊在戰場上失利的責任都推卸給軍隊,推卸給意大利人民,認為他們辜負領導。一向自負的墨索裏尼開始在戰略上完全追隨德國。
雖然意大利越來越依賴德國的援助,但是墨索裏尼卻對希特勒越來越痛恨。他經常說,希特勒長得太醜,沒有獨裁者所應具有的軍人儀表,弄得他的臉上也不光彩,使傑出的超人在世人的心目中減色不少。
墨索裏尼向英法宣戰後,不到半年的時間,一向貪圖享受、散漫慣了的意大利軍隊十分厭惡作戰,特別是意大利軍隊在希臘和埃及的慘敗使意大利軍隊變成了驚弓之鳥。
德國入侵蘇聯時,墨索裏尼派出大量陸軍和空軍部隊。連續多年的戰爭,使意大利經濟接近崩潰。英國對地中海的長期封鎖,使意大利進口的糧食越來越少,意大利的麵包定量每人每天為150克,咖啡、汽油和肥皂等生活用品十分缺乏。意大利人民的反政府情緒高漲,反法西斯和反戰活動多次發生。
在法西斯集團內部,很多人對墨索裏尼的獨裁統治表示不滿。
齊亞諾等人於1942年底竟向盟國求和,企圖擺脫戰爭。1943年2月,墨索裏尼改組了內閣,撤掉齊亞諾的職務和格蘭迪的職務,但更激起了意大利軍政要員對他的不滿。
1943年3月,米蘭和都靈13萬工人舉行了大規模罷工,要求意大利向盟國求和,退出戰爭。倫巴第和熱那亞的工人紛紛加入罷工的潮流。這次大罷工使軍工生產停頓,墨索裏尼政權危在旦夕。
1943年5月,非洲戰役結束,盟軍兵鋒直指西西裏島。1943年7月初,盟軍在意大利西西裏島成功登陸,意大利軍隊紛紛投降。同時,盟軍開始轟炸羅馬和那不勒斯等地,麵對敗局已定的形勢,齊亞諾等人決定與墨索裏尼決裂。
墨索裏尼處在政治下坡路時,用盡渾身解術挽救敗局,夢想東山再起。他在意大利實施了21年的法西斯統治,最後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他的擴張政策給意大利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意大利人早就想向盟國投降了,失敗主義情緒籠罩全國,再加上戰爭太殘酷了,許多軍民大量死亡,墨索裏尼成為眾矢之的。
齊亞諾認為隻有推翻墨索裏尼政府,向盟國投降,才是意大利的惟一出路。此時,意大利法西斯黨內的一些元老紛紛找出路。齊亞諾夥同國王在內的反墨分子策劃推翻墨索裏尼政府。
1943年7月24日,委員會召開會議,決定恢複君主立憲製,把軍隊指揮權還給國王。7月25日,國王下令逮捕墨索裏尼。這時盟軍沒有進入意大利本土,但意大利已經無力再戰了。
1943年8月6日,巴多格利奧政府請求希特勒解除意大利的同盟義務,遭到希特勒的拒絕。9月3日,巴多格利奧政府簽署無條件投降書。這時,德軍占領意大利北部,讓被德國傘兵救走的墨索裏尼在意大利北部成立“社會共和國”。
墨索裏尼發動的戰爭為什麼總是失敗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1.意大利人從來不重視戰爭,因為意大利曆史上長期分裂,對國家沒有認同感。意大利人從來沒有緊迫感,做事不講效率,說話很少算數。意大利人最喜歡談論的是古羅馬帝國,擅長作秀。
2.墨索裏尼的所有政績都虛有其表,他的陸海空三軍都是供表演用的,部隊的訓練和裝備很差。盡管意大利部隊也有少數勇敢者,但大多數意大利官兵膽小怯戰。
3.意大利沒有充分利用戰爭潛力,動員機構做事馬虎,人力和物力被大量閑置和浪費。
4.意大利的軍官不務正業,與土兵的待遇差距巨大,像貴族老爺一樣,而普通土兵的軍餉經常被隨意克扣。
整個二戰期間,意大利對德國毫無貢獻可言,經常扯後腿。為了幫意大利收拾爛攤子,德國損失了寶貴的時間,消耗了大量了軍事資源。
意大利對同盟國卻有間接的貢獻:破壞了德國孤立英國的計劃;使英國在非洲有了用武之地,並為日後的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