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規範靈活地應用(1 / 3)

畢業幫·做計劃

1.閱讀優秀的應用文5篇、名作2篇,及時記錄自己學到的寫作技巧。(每4周)

2.搜集日記類的好句好段,練習兩段以上的片段描寫。(2~3周)

3.搜集讀(觀)後感類的好句好段,練習兩段以上的片段描寫。(2~3周)

4.對常見的應用文進行簡要構思與選材,做好記錄。(3~4周)

5.擬寫10個常見應用文的寫作提綱,及時修改。(1~2周)

6.對應用文的寫作技巧作好分類整理,並對每一種技巧進行舉例說明。(2~3周)

7.練習常見日記、書信、讀後感各1篇。(每8周)

畢業幫·幫手段

幫主有話說

小妮子@you:應用文包括書信、讀後感、日記、啟事、會議記錄、讀書筆記、說明書、通知等,這裏就隻對我們經常要寫的幾類——日記、書信、讀後感進行詳細闡述了。

日記。簡單地說,日記是我們一些生活、學習活動的記錄,隻要把自己在一天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選擇其中最有意義的事記錄下來就是日記。也就是說,日記可以寫自己看到的或聽到的事物,也可以寫自己親身感受到的事情,所以說日記的材料還是非常豐富的。我們必須明確,寫日記不是記流水賬,要注意選材和剪裁,不能把我們每天看到的、聽到的和我們親身經曆的事都寫進去,一定要有所選擇,應寫當天感受最強烈,體會最深刻,對自己教育意義最大的事情,這樣寫出來的日記才不會“又臭又長”。

書信。書信曆史悠久,其格式也幾經變化。今天,按通行的習慣,書信格式主要包括五個部分: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

稱呼也稱“起首語”,是對收信人的稱呼。稱呼要在信紙第一行頂格寫起,後加冒號,後不再寫字。稱呼和署名要對應,明確自己和收信人的關係。稱呼可用姓名、稱謂,還可加修飾語或直接用修飾語作稱呼。

書信的正文通常以問候語開頭。問候是一種文明禮貌行為,也是對收信人的一種禮節,體現寫信人對收信人的關心。問候語最常見的是“您好!”“近好!”依時令節氣不同;也常有變化,如“新年好!”“春節愉快!”問候語寫在稱呼下一行,前麵空兩格,常自成一段。問候語之後,常有一句起始句。如“久未見麵,別來無恙。”“近來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類。問候語要注意簡潔、得體。

接下來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體文,即寫信人要說的話。它可以是稟啟、複答、勸諭、抒懷、辭謝、致賀、請托、慰唁,也可以是敘情說理、辯駁認證等。這一部分,在動筆之前,就應該成竹在胸,明白寫信的主旨,做到有條有理、層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時要談幾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頭有尾,說略得當,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為一談。

結尾,正文寫完後,都要寫上表示敬意、祝願或勉勵的話,作為書信的結尾。習慣上,它被稱作祝頌語或致敬語,這是對收信人的一種禮貌。祝願的話可因人、因具體情況選用適當的詞,不要亂用。署名和日期在書信最後一行,署上寫信人的姓名。日期一項,用以注明寫完信的時間,寫在署名之後或下邊。

讀後感。讀了文章、書記,把自己的體會、感想寫下來,就是讀後感。寫讀後感,“讀”是基礎,要讀懂文章想告訴我們什麼;“感”是重點,要著重寫出自己的感受,不宜過多的重複作品內容。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也可以適當引用相關資料來為表現主題服務。我們可以簡述原文有關內容,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內容,隻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即可。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個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很靈活,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圍繞基本觀點聯係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曆,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係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不能盲目聯係、前後脫節。

幫你查不足

1.每天都是一樣過的,不知道該寫什麼嗎?

2.一天發生的事情太多,想一股腦全寫進去嗎?

3.寫出來的日記連自己都覺得沒意思嗎?

4.寫出來的日記沒有什麼實質上的意義嗎?

5.有很多感想,但是不知道該寫那一個?

6.是不知道該怎麼安排引用原文與抒情的比例嗎?

怎麼樣,上述幾點有沒有猜中你的難點呢?如果沒有的話,沒關係,我這裏還有一些問題一定有些是你遇到過的。

——米米拉@you

1.每天寫的都是吃飯、上學、睡覺,枯燥極了。

2.覺得很難遇到有意義的事情。

3.寫日記時語言很囉嗦,也很無趣。

4.讀得不透,感得不深。

5.讀與感不匹配。

6.讀了幾遍還是沒有感覺。

7.沒有讀過很多名著,看過什麼電影。

幫你解難題

日記一般分為三種,生活日記、觀察日記和隨感日記,寫日記能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還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寫日記貴在持之以恒,我們要堅持做到天天寫,日日記,不能半途而廢。日記既然記錄的是我們當天發生的事情,那我們首先要注意的留心生活,在上學放學途中,在學校裏,每一個活動我們都可以積極地參與其中。在街上看到的感人的一幕,在學校同學們努力學習的狀態,在操場上體育生們奔跑的身影,甚至路邊一株頑強的小草,都可以寫進我們的日記裏。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我們的所見、所聞,親身體會,記住一定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哦,這樣日記才能生動感人。

讀後感,讀是基礎,讀後感包括“讀和感”兩個部分。讀是感的基礎,感因讀而觸發,所以讀後感首先要求精讀原作,準確全麵地把握原作的寫作意圖和其所蘊含的思想意義,然後在此基礎上對原作恰當地引述,為下麵的感醞釀情感,使感有堅實的基礎。這樣不但有助於立論的確立,而且本身也是為立論服務的一個有力的證據。離開了對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讀後感就成了空中樓閣,缺乏高度的語言組織和概括能力,寫作時往往會陷入對原文不停地複述以至於喧賓奪主,對原文照抄照搬,也是同學們寫讀後感的通病。

幫你出妙招

1.“觀後感”式日記,幫助積累。

寫日記是為了積累寫作素材,所以將平時很有意義、很特別的事記錄下來,寫作時便能文思泉湧。也許你覺得生活平淡單調,感覺一天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值得記錄下來的事,不知道寫點什麼,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你可以嚐試寫“觀後感”式日記。比如,從報刊、雜誌上剪下一篇新聞稿或一張照片,貼在日記本上,然後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很好的積累素材的方法,也可以達到記日記的目的哦!

這招可以幫你解決日記素材匱乏、無東西可寫的問題。

——馬賽克@you

2.引議聯結,線索分明。

對於讀(觀)後感而言,引,就是引用材料。引用不是照抄,而是對原材料或是概述內容,或是取其精要,並據此提出自己的觀點。議,是針對前麵提出的觀點,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議論,使觀點確立起來。聯,是文章的關鍵,由材料發散開去,聯係廣闊的社會生活,或曆史,或現實,或集體,或個人,多角度、多側麵地把中心論點闡述得深刻有力。結,即收尾,總結全文,對論述的問題有所深化或拓展,要精練,不要重複。

這一招是寫讀(觀)後的行文思路,可以解決行文紊亂,思路不清的問題哦。

——小妮子@you

3.精選句式,恰當表意。

判斷句表意明確,反問句情感強烈,選擇問句委婉含蓄,連續問句引人深思;排比句氣勢十足,對偶句結構嚴謹;長句表意完整、舒緩有致,短句短小精悍、節奏明快。應用文應根據表意的需要(如強調的重點不同,語意深淺的不同等)選擇恰當的句式。比如演講中,長短句交錯使用,會使語氣有張有弛,語調有輕有重,富於表現力;讀(觀)後感在表達情感時,可用排比句增強氣勢;在書信中提出問題或建議時,可以連續發問,使情感更強烈。

這招能使應用文更能吸引人閱讀,切記不要忽視哪!

——米米拉@you

畢業幫·優品彙

多彩日記

不想成為籠中鳥

陳婷

5月14日 星期六 陰

“去做作業!”媽媽一大早就嚷開了。“唉,可憐的我,可惡的周末!”我小聲地嘀咕著。剛坐到座位上,媽媽就走過來:“婷,這裏有《AB卷》《一課三練》《作文訓練》,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後,你就做這些折好的習題。”看到這一疊厚厚的作業,我心中的委屈真是一言難盡啊!

我無心寫字,心裏一陣煩亂,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般,什麼滋味都有。再加上媽媽的嚴加看管,我偶爾開下小差,就會大難臨頭。我整個人都快崩潰了,所以每到周末,我就有種恐懼感,但隻能獨自一人心情煩躁地抱怨……

記得上次,媽媽照例把一堆作業放到我麵前,並把我關起來,說要把作業做完了才能出去玩兒。嘿,“寫完作業”成了我的“出門證”!我氣得火冒三丈,咬牙切齒地抓起那堆作業撕得七零八落。我仿佛是一頭發怒的獅子,鼻孔直冒粗氣。我以為會有一場劈頭蓋臉的責罵等著我,怪了,媽媽推門進來,看見我的“瘋婆狀”,沒說一句話,也不讓我出去,隻是微微一笑,轉身走了。我關起門,振臂歡呼,慶祝我反抗所取得的勝利。我一會兒高唱《明天會更好》,一會兒朗誦毛澤東的《長征》,最後還在紙上寫了一副對聯:“看窗外依然舊景,喜心中已是新春。”真是愜意極了。

幫你提個醒

將煩亂的心情與快樂的心情進行對比,“我”的不快樂被表現得更突出了。

——米米拉@you

但是,我高興得太早了。半小時後,媽媽又推門進來了,手裏拿著幾本習題,激動地說:“媽媽知道你的辛苦,可你也要體諒體諒媽媽吧!鄰居家的洪芳姐當年就是這麼練,才考上重點中學的……”沒等我答話,她就轉身走了。屋裏隻剩下我一人,還有桌上的一大堆作業。我真不曉得媽媽哪來的這般耐力。我不再反抗,隻有忍氣吞聲。

唉,可憐的我呀,成了一隻名副其實的籠中鳥,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展翅高飛的快樂,失去了童年的浪漫情趣……

幫你學鑒賞

文章選材鮮活,貼近實際,小作者選取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素材,描述了父母因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從而使“我”成為了“籠中鳥”,字裏行間無不透露著“我”對生活的向往,以及追求自由的美好願望。文章語言精彩生動,真切地表現了“我”壓抑的心理狀態,如“我仿佛是一頭發怒的獅子”,寫出了“我”忍無可忍的痛苦的心態。

錯位的鴨湯

黃依晨

10月7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是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媽媽給我燉了一隻老母鴨,說是給我開學加點兒腿勁,增點兒腦力。喲,那鴨肉的味道真是太棒了,讓人回味無窮。

誰知,我在夾鴨腿時,一不小心沒夾穩,湯汁濺進了我的眼睛裏。頓時,我的眼睛就像火燒一樣,難受極了!我馬上衝進衛生間,像一隻無頭蒼蠅似的亂撞。好不容易摸到毛巾,我馬上擦了擦眼睛,這才舒服點。“今天真倒黴!”我顧不上擦臉,氣得臉都綠了。

我賭氣地坐到沙發上,正在這時,中央電視台12頻道的《社會與法》欄目正在現場直播撒貝寧主持的“十一”長假體驗城市交通、衛生管理情況的節目。撒貝寧和侯豐到了最後一站——安徽黃山旅遊風景區,他倆在風景區撿遊客隨地丟下的垃圾。撒貝寧身係安全繩,下到陡峭的山穀中拾遊人丟棄的垃圾袋、塑料瓶。為了撿起一個垃圾袋,他們真是付出了不少的汗水。

幫你提個醒

想象奇特,由眼睛濺進了湯汁想到眼睛裏容不下不文明的生活行為,妙極了。

——小妮子@you

看著看著,我突然有所醒悟:人的眼睛是不能隨便摻進一點雜質的,一點異物就能讓眼睛感到無比難受,若是受到了傷害就會使人失明。人們常說眼裏容不得沙子,道理就在於此。而黃山風景區也是眾多風景名勝中的一隻眼睛,素質不高的遊客隨手隨地亂扔垃圾,就是向這隻明亮的眼睛裏揉沙子。遊客每亂扔一次垃圾,就是向這隻眼睛裏揉一粒沙子。清潔工若不及時清除,黃山就會黯然失色;遊客如果不改掉這不文明的陋習,黃山這隻美麗的眼睛就會受傷,甚至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