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人交往要守信
守信,在社會交往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信就是一個人能遵守承諾、講信用。如果一個人說話實在,並說到做到,這就會使他人產生信任感,願意同他交往或合作。相反,如果一個人言而無信,接二連三地自食其言,這將會引起人們的猜疑和不滿,讓人們對其也不會有什麼好的印象。特別在青少年時期,塑造良好的品德也是很重要的,學會守信更是培養好青少年時期自己的良好品德首當其衝的代表。
守信是做人的最基本底線。你們是祖國的未來,你們的誠信意識決定著未來社會的誠信度。因此,青少年們要懂得不管是在做人還是做事上,都不要離開誠實守信的基本原則。建造你們誠信的基礎需要家庭及學校的共同努力,為全社會構建守信的大廈。信用就是真心誠意、實事求是、不虛假、不欺騙;守信就是要做到遵守承諾、講信用,注重自身的名譽及信譽。隻有營造守信的環境,才能培養出誠實守信的年輕學子。
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青少年要引以為自豪,以此為基礎,從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做起,時時尊敬他人。清朝政治家曾國藩說:“不成才可以,不成人不可以。”人的一生中,誠信是道德規範的重要內容,是做人之本、辦事之根。隻有做到守信,才能弘揚中華民族的誠信美德,才能使社會更文明、和諧。
守信第一
守信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高尚的品德。胡錦濤主席曾經在2008年把在《八榮八恥》中明確的在其裏麵也把守信作為了一個人最基本的人生原則。個人若能守信,即使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會肅然起敬,守信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道德準則。著名的經濟學家阿羅所說:“信譽是社會中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它非常有效並會省去很多麻煩,使人們可以對他人的話給予一定的信賴。”青少年與別人交往時要為人和善、真誠相待、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等。
守信是一種高素養的道德準則,青少年要學會擁有誠實的態度是很有必要的。古人雲:“人之初,性本善”說明守信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18世紀,美國一位有錢的老板,深夜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
小男孩兒說:“先生,請您買一個打火機吧!”
老板回答說:“我不買”,說著他繼續向前走。
小男孩追上來又說:“先生,請您買一個吧,我一整天都沒有吃東西了”。
他看著甩不掉的小男孩兒說:“我沒有零錢,怎麼買啊!”,
小男孩回答說:“先生,你先拿著打火機,我去給你換零錢”。
說完男孩兒拿著他給的一個美元快步跑走了。這位老板等了很久,小男孩兒始終沒有回來,他無可奈何地回家了。
第二天上午,這位老板正在辦公室工作,他的秘書說來了一個小男孩兒要求麵見老板。
這位老板說:讓他進來吧!這個男孩兒比賣打火機的男孩兒低了一點,穿的比賣打火機的小男孩更破爛。
小男孩進來第一句話就說:“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送零錢來了”
老板問:“那你的哥哥呢?”。
小男孩說:“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時,被路上的馬車撞成重傷了,他現在在家躺著呢”。
這位老板被小男孩兒的講信用的行為深深感動了。
“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於是他就去了小男孩的家裏,他看著受重傷的男孩兒在床上躺,一見老板來了,受傷的小男孩連忙說:“對不起,先生,我沒有按時給你零錢,失信了!”這位有錢的老板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小男孩兒的父母親都不在世了。最後,他決定把小男孩的日常生活費用全部都承擔起來。
這其實隻是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事情,許多時候都是為了個人的一點私利,而不顧一切,甚至可以不講信用。但是,這不僅違背了道德上的良心,還毀滅了一代人的心靈。
特別是青少年,在什麼事情都處於不穩定的時候,要學會像例子中的那個受傷的男孩一樣,對人講信用,這對自己的以後也是一種很好的道德培養,能促使自己成為一個品德才能集聚為一體的偉大的人士。
學會做人講守信原則
不少名人都曾經在小的時候很講信用的。比如華盛頓。他就很講信用,自己當上了最偉大的美國的總統後,盡管可以抬高自己的身價,把自己想得很成功,但是他還是很講信用的和平常人一樣準時赴約。並且,還是在別人還沒到達的時候,就自己等候多時卻不說什麼。
這就是為什麼才成就了一個偉大的總統的原因。因為你們從自身做起,就十分講信用。
青少年,你也要學習那種做人要講守信的原則。從小樹立自己要誠實做人,不能欺騙別人,待人處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要保持一個和諧的心理去麵對自己的人生,不能想著自己那樣對別人了,別人會不會同樣的對待自己,那樣就大錯特錯了。
在自己做錯了事情之後,要學會敢於承認錯誤。糾正自己的不良情緒,不要把個人的原因附加到別人的頭上去。
對自己答應別人的事情,青少年你要保證一定遵循其原則,不可以胡攪蠻纏,以至於嚴重影響到別人的正常工作或是學習。
讓你們心理上知道什麼是做人該遵循的原則。這樣,對你們以後形成美好的人生也是很有幫助的,並且還可以幫助青少年朋友們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
青少年,你要學會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守信用,不能說話不算數,最後會導致別人的不信任,或是人格上有問題。
因此,這一時期,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學會合理地處理事情,對別人說出去的話,要懂得去遵守。做出去的事情,要敢於去承擔。如果遇到了自己做錯的話,也要學會敢於去麵對錯誤。
2要富有同情之心
當別人處在困難的時候,你是否能伸出自己的友誼之手,學著去幫助別人?當別人正在水深火熱的時候,你是否能深表同情。青少年,經常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會冷眼看待一些事情,社會的冷漠則成了你們笑料的方式。此刻,作為青少年,是否就已經意識到自己的人情太冷漠了?那就是你缺乏一種重要的人生最基本的心——同情心。
青少年,你可能是因為年紀還小,有很多的事情不懂的去珍惜,有些事情不知道如何把握,同樣在生活中,對於一些很感人的事情,則是無動於衷,事情的嚴重度則往往是與自己毫無任何關係的,對此則采取漠不關心,其實,這就是缺乏一種巧妙溝通的心。
人生中缺乏同情心
同情心是人們對一件事情通過自己的觀察之後發自內心的表露。這是人與人內心都應該具有的不同程度的同情心。這種同情心也是一種能夠良好與他人感情產生功名的本能反應。並不一定悲傷。
現在,同情心正在被社會所吞噬,隨著人們的精神生活上的冷淡,時刻影響到青少年的心理上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你從小到大都受其家庭以及周圍環境的影響,大人的不良行為的灌輸和熏陶,讓很多的青少年朋友們就失去了心裏最純正的東西——同情心。
小花已經15歲了,有一次,媽媽為了孩子的學習沒有太多的壓力,就陪孩子一起觀看電視節目。電視上放的正好是一個關於動物世界的紀錄片。小花看了一會,突然問媽媽:“媽媽,電視上的大熊能把小雞給咬死嗎?它就那麼強壯啊?”這不僅讓小花的媽媽大吃一驚。
這個事例,讓我們知道了現在的青少年朋友腦子裏一點同情心都沒,小雞那麼幼小的一個生命,居然被你們想成能被大熊吃掉,可見,青少年們的心理現在正在受著很大的思想上的汙化。這麼小就有失做個未成年的同情心。
同情是美好的心的表現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青少年你要能體會他人的長處,時刻關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多去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別人,學會去用真心感受,學會正確處理自己的和別人的交往能力。
許多著名心理學家在進行青少年的人際交往上做出了明確的規律分析,特別強調,同情心是人際交往藝術的交往技巧,是能夠更好地讓青少年在交往中處於一種值得被對方所信任的有效的途徑。
同情心是人際交往的重要環節,是個人性格發展與日後能否成功的基礎。同情心在青少年人際關係的溝通上突出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一旦人具備了同情心,就更容易獲得平等的信任,比如同學間相互信任。而所有人際關係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
做一個有同理心的人,應該做好以下六點:
(1)自己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自己——自己要設身處地地為別人多去想想,多從他人的利益上去考慮。
若想被人愛,就要先去愛人;希望被人關心,就要先去關心別人;想要別人善待你,就要先善待別人——這是一個可以適用於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定律。
(2)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報——要拋棄麵具,真誠對待每一個人。
真情流露應該是自發的、自然的、真誠的、不設防的,讓感情毫無保留地經由言語、表情、體態呈現在他人麵前。如果你能夠以真情打動他人,同學們就會把你當做搭檔,朋友會把自己當做夥伴,因為自己的真情也會“反射性”地激起他人對自己的真情。
(3)想要真正得到他人的理解,就要首先自己學會真正地理解他人——隻有付出自己的真心去對待別人,別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任何人都希望被別人所理解。缺乏同理心的人隻會產生霸道的心理、很果斷地將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別人。反之,一個有同情心的人則會先把自己的意見或建議放到一旁,認真傾聽別人的想法。當別人表達意見時,要理解他所處的立場和想要表達的感情,還要設法使對方明白自己已經完全了解他的想法。這麼做除了能表達出對對方的尊重和真誠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獲得對方充分的信任——就像一個善解人意的心理醫生可以依靠細心去傾聽病人的陳述可以完全讓病人去信任他,並把他當做是自己人一樣。
(4)別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活出了自我——要學會以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這樣可以有效地改善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在現代社會裏,每個人都生存在他人的心目中,每個人都會在他人的心中留下或多或少的清晰的印象,這些印象的總和代表了社會對個人行為和能力的判斷——無論自己是否成人這樣的判斷,也許它美好也許是醜陋的。它們都會影響到青少年的人緣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自己眼中的自己不是真正的我,而是存在於別人的心中的。隻有在別人眼中才能體現出自己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