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的作用
提問,是社會交往中很常見的一種互動活動。如何使對話按照自己計劃的方向發展,使社交對象說出自己想要得到的回答,主要取決於人們提問技巧的高低,這也是口才高低的表現。提問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讓對方為自己解疑釋難,此外,提問還有以下作用。
1. 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我們每天遇到熟人都會說:“小陳,上哪兒?”“老林,你來啦!”“小白,吃過了嗎?”很顯然,問題的內容並不是我們所關心的,而是用這種問候語進行感情交流。在同事、好朋友之間也經常用提問來交流情感。例如:你的女同事坐在那兒哭,其實你也明白她哭泣的原因是由於夫妻倆感情不融洽,受到丈夫的欺負。但是如果你坐近她,從事件的起因問起,一直問到結束,她一定會感激你的體貼和關心。如果你不問她的苦衷,說上一些大道理,肯定不能使她得到安慰。
2. 以問話作為話語的引子
馮玉祥將軍統領西北軍時,部隊中有個外國軍事專家經常提問刺探軍事秘密。馮玉祥不高興了,有一天對他說:“你知道中國‘顧問’二字是什麼意思?”
“不知道。”
“‘顧’者看也;‘問’者問話也。‘顧問’者,我看著你,有話問你時,才請你答複。”
顯然,馮玉祥將軍的問話,其目的就要引出對方講“不知道”,然後就勢講出後麵他想說的,對他進行教育。
3. 以提問代回答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寫道:有一天晚上,保爾和安娜不幸被幾個匪徒攔劫。一個匪徒用手槍逼住了保爾,另外兩個獸性大發的匪徒把安娜拖到了一所空房子裏。事後,一個正愛著安娜的工人茨維泰葉十分不安地問保爾安娜是否被強奸了。保爾很難過,反問道:“你愛安娜嗎?”茨維泰葉費力地說:“是的。”聽了這話,保爾抑製住憤怒,頭也不回地邁步走了。
這裏,保爾對對方提出的問題不作正麵答複。保爾這個反問,實際上回答了對方的牽掛問題,這個問句起到了一種以問代答的作用,反駁了對方的話語。
4. 回擊、反駁對方的話語
回擊、反駁有三種情況,一是回擊對方刁難、攻擊自己的話語動機;二是反駁對方的人品;三是反駁對方話語中提出來的觀點。試舉一例:
徐孺子,南昌人,十一歲時與太原郭林宗遊,稚與之還家。林宗庭中有一樹,欲伐去之,雲:“為宅之法,正如方口,口中有木,困字不祥。”徐曰:“為宅之法,正如方口,口中有人,囚字何殊?”郭無以難。
郭林宗有迷信思想,認為宅中有樹,猶如口中有木,成了不吉利的“困”字,因此想把樹砍掉。而十一歲的徐稚一個問句就把這種觀點給反駁了。他說如果宅中不能有樹的話,那麼宅中也不能有人,因為口中有木成了“困”字,口中有人成了“囚”字。如果說“困”就不祥,那麼“囚”字又有什麼不同呢?問得對方無言以對。
提問的技巧
打工妹燕子找到了一份在飯店做服務員的工作,卻隻上了一天班就被老板辭退了。其實她的條件並不是很差,也沒有做錯什麼事,隻是不小心問了一句不該問的話。
那天,燕子剛一上班,店裏就進來了三位客人,她隨即拿了菜單,去讓客人點餐。第一位客人點的是糖醋裏脊,第二位客人點的是宮保雞丁,第三位客人點的是京醬肉絲,但是,他特別強調要用幹淨一點的杯子倒啤酒。
很快,燕子將這三位客人所點的菜,用盤子端了出來,一邊朝他們坐著的方向走來,一邊還大聲地向這三位客人問道:“你們誰要用幹淨一點的杯子盛酒……”就憑燕子的這一句問話,老板當然會毫不客氣地向她下辭退令,因為她的問話很使老板臉上無光。
要恰當,得體、有效地提問,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提問技巧。
1. 選好對象,有針對性地提問
(1)根據對方的年齡、身份、文化素養、性格等特點提問。
你可以問小朋友“你幾歲啦”對老年人就不宜這樣問。再如你可以問一個中國人“你在哪兒工作”,“收入不錯吧”,“家裏有幾口人”,這是關心尊重對方的表示;但這樣問一個美國人,就是打聽別人隱私的不禮貌行為。被問人有的熱情直爽,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文靜安詳,有的急躁草率;有的高傲,有的謙虛;有的誠懇,有的狡黠。性格不同,氣質各異,提問的方式也應當有相應的變化:或單刀直入,或迂回進攻,或敞開發問,或試探而進。隻有這樣,才能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