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暢交際的通行證
做人受歡迎其實就是深諳人際交往中的方圓之術。在需要“圓”的時候圓通一些,便能在複雜的人情關係中,取得順暢交際的通行證。這種做人的技術就是善於圓場。
在社交活動中,能適時地提供一個恰當的台階,使人免丟麵子,是圓場的一大原則。然而,台階怎麼個給法,圓場應該怎麼打,並不是所有的朋友都很清楚。下麵對怎樣圓場作簡單總結。
1.調侃自嘲,低調退出,自找台階。
如果下不了台的事因自己不慎而生,隻有自己承受了。一群二十年後相見的老同學中,有一男一女曾是同桌,因而說話遮攔便少一些。但女同學不久前丈夫因病去世,男同學並不知道,因而在玩笑中一無顧忌地提及其丈夫。另一同學知情,便忙阻止,但他不知其詳,玩笑開得更為厲害。阻止的同學隻得說出實情,這個男同學可謂無地自容,非常尷尬。不過他迅速回過神,先是在自己臉上打了一下,之後調侃地說:“你看我這嘴,幾十年過去了,還和當學生時一樣沒有把門的,不知高低深淺,隻知道胡說八道。”
“該打嘴!該打嘴!”女同學見狀,雖有說不出的苦澀,但仍大度地原諒了老同學的唐突,苦笑著說,“不知者不為怪,事情過去很久了,現在可以不提它了。”
一旦因自己失誤而造成不好下台,最聰明的辦法是:多些調侃,少些掩飾;多些自嘲,少些自以為是;多些低姿態,少些趾高氣揚。像上麵的無意中觸人隱痛的男同學那樣,用調侃自嘲之法,低調退出,便容易輕鬆地找到可下的台階。
誰都有可能碰上難下台階的情境,但隻要能多想辦法,給自己找一個台階也並不是太難的事。要給自己找個台階,所有的好方法有一個共同點:都要在窘境中及時調整思路,選擇一個巧妙的角度,改變眼前的被動局麵,想方設法爭取主動。
2.指鹿為馬,巧妙解釋,化解矛盾。
有時某種行為在特定場合中雖有著特定意義,但圓場者為了化解,卻巧妙地解釋為另一種意義。
戈爾巴喬夫偕夫人賴莎訪問美國時,在赴白宮出席裏根送別宴會途中,他在鬧市突然下車和行人握手問好。蘇聯保安人員急忙衝下車,圍上前去,喝令站在戈爾巴喬夫身邊的美國人把手從口袋裏抽出來。他怕行人口袋裏有武器,行人一時不知所措。這時,身後的賴莎十分機智,立即出來打圓場,她向周圍的美國人解釋說,保安人員的意思是要人們把手伸出來,跟他丈夫握手。頓時,氣氛變熱烈了,人們親切地同戈爾巴喬夫握手致意。這裏,賴莎機巧應變,妙打圓場緩解了當時尷尬的場麵。
3.擅用虛榮心,以恭維圓場。
古往今來,君子小人無不愛聽好話,在當事人十分懊惱或不快時,隻要旁人說幾句得體的美言,便雲散天開了。
一次,解縉陪朱元璋在金水河釣魚,整整一個上午一無所獲。朱元璋十分懊喪,便命解縉寫詩記之。沒釣到魚已是夠掃興了,這詩怎麼寫?解縉不愧為才子,稍加思索,立刻信口念道:“數尺綸絲入水中,金鉤拋去永無蹤。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隻釣龍。”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
南朝宋文帝在天泉池釣魚,垂釣半天沒有任何收獲,心中不免惆悵。王景見狀便說:“這實在是因為釣魚人太清廉了,所以釣不著貪圖誘餌的魚。”一句話說得宋文帝拿起空杯高興地回宮了。
4.善用假設,巧避鋒芒。
在特定的交際場合,有時礙於麵子,有時把握不準,這時可以用假設句去表達。
甲有兩個朋友乙和丙,不料這二人反目成仇,一天乙對甲說,丙在眾人麵前說甲的壞話並揭其隱私。甲聽後半信半疑,罵丙吧,怕冤枉好人,不罵吧,一來怒氣難消,二來怕乙尷尬,他琢磨了一會兒,說了一句兩全其美的話:“如果那樣,丙這人可不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