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船通過西迪·優素福海灣時,大夫看到有人正在往岸上搬運槍支彈藥,甚至還有幾門小型野戰炮。由於這一帶位置偏僻,遠離突尼斯攝政區的邊境線,最適合於在這一帶搞武器走私了。

呂吉提醒大夫,有人往碼頭上卸武器。

“是啊,呂吉,”大夫回答說,“如果我沒搞錯的話,這是阿拉伯人在提取武器。這些武器是否要送到那些山裏人手中,用以對付剛在突尼斯登陸的法國部隊,我還搞不清楚!不過現在有很多薩努西教告誡——陸上和海上的強盜正在昔蘭尼加集結,難道這些武器是要運送給他們嗎?不過我看得出來,這些阿拉伯人,說他們是突尼斯外省人,還不如說他們是非洲內陸的人。”

“但是,”呂吉問道,“突尼斯當局,起碼說法國當局,他們怎麼不想辦法阻止呢?”

“在突尼斯城裏,人們並不了解阿達爾貝角後麵發生的事情,”大夫回答說。“一旦法國人成了整個突尼斯的主人,恐怕整個山地東部還將長期失控。無論如何,我覺得卸武器這件事很可疑。要不是我們的汽船航行迅速,我想那支船隊會毫不猶豫地攻擊我們。”

事實果真如此的話,即使阿拉伯人有這種想法,也沒有什麼可怕的。汽船不到半小時就駛過了西迪·優素福灣的小錨地,它到達突尼斯高原伸向大海的阿達爾貝之後,又很快繞過照耀北端的燈塔。整個北端岩石林立,景色壯觀。

全速行駛的“費哈托”號汽船從阿達爾貝角和迦太基角之間的突尼斯灣通過。左麵,幫一卡寧山、羅薩山和紮古安山連續從眼前晃過,有幾處村落隱沒在山口裏麵。右麵,阿拉伯式的宮殿金碧輝煌,聖城西迪·布·塞德光彩耀眼。那裏,很可能是古代迦太基城的一個郊區。後麵是突尼斯城,在陽光照耀下呈現一片白色,屹立在巴伊哈湖之上,古累特港就在突尼斯城前麵不遠的地方。所有從歐洲郵船上下來的遊客都在此登陸。

在離港兩三海裏的海上,有一支法國艦隊,再近些是幾艘商船,一字排開,隨波搖蕩。船上掛著各色旗子,為錨地增添了許多景致。

“費哈托”號於古累特港外三錨鏈處停泊時,已是下午一點了。辦完海關檢疫手續後,汽船上的乘客可以自由行動了。安泰基特大夫、皮埃爾、呂吉和他的姐姐都下了汽船,登上小艇。小艇離開汽船,繞過防波堤,進入那條狹窄的兩岸停滿小船的運河,然後駛到一個四周參差不齊的廣場前麵。那廣場位於古累特主街的入口處,周圍有樹木、別墅、辦事處、咖啡館,廣場上擠滿了馬耳他人、猶太人、阿拉伯人,法國士兵和當地人。

鮑立克的信來自迦太基。迦太基這個名字和它地麵上殘存的古跡遺址,便是漢尼拔城所遺留下來的全部東西了。

古累特港和突尼斯之間,有一條繞過巴伊哈湖的意大利小鐵路。可到迦太基沙灘去,並不一定要乘坐火車。人們或沿海濱過去,一路均是細沙路麵,質地堅硬,特別適合散步;或者穿過平原,沿著一條多塵的馬路走去。也可輕易到達。路上繞過一個小山崗,山上有聖路易教堂和阿爾及利亞傳教士修道院。

大夫和同伴們登岸時,幾輛套有小馬的車子停在廣場上。他們立即登上一輛馬車,命令車夫向迦太基快速前進。馬車在古累特主街上疾馳,穿行於突尼斯商人居住的豪華別墅之中,穿行於凱萊迪宮和穆斯塔發宮之間。這些宮殿矗立在迦太基古老的海港岸邊。兩千多年前,迦太基曾是羅馬的勁敵,他們占領了從古累特到迦太基角的整個海岸。

聖路易小教堂聳立在一個高約六十米的小山崗上,據說一二七〇年法國國王就死在這裏。那教堂在一片圍地的中央。在這片圍地上有許多古代建築物的殘骸:古雕像、容器、短石柱、圓柱、石碑。這些殘留物遍地都是,比圍地內的樹木和灌木多得多。教堂後麵是傳教士修道院,考古學家德拉特爾神父是現任院長。在這個小山崗上,可以盡覽自迦太基角至古累特港口的建築和海灘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