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儒學的大師朱熹(2 / 3)

1181年秋浙東饑荒,朱熹由宰相王淮推薦任提舉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到職後,他微服下訪,調查時弊和貪官汙吏的劣跡,彈劾了一批貪官以及大戶豪右。他不徇私情,牽連攻擊了王淮等人。於是,王淮指使人上書抨擊理學。

另外,朱熹以道德文章名震朝野,也引起有些人的忌妒,這些人乘機群起攻擊,誣朱熹理學為“偽學”,以至於朱熹被罷職回鄉。

朱熹在回鄉途中,路過一個叫山下村的地方。那天驕陽當空,盛暑難當,朱熹也走得口幹舌燥,雙腳發軟,瞥見路口開一片茶館,忙走進茶館坐在板凳上,“呼哧呼哧”直喘氣。

這茶館旁邊一棵大榕樹,枝幹蒼虯,綠葉如蓋,清風颯然,令人神清氣爽,是納涼的好地方。朱熹口啜香茗,開襟納涼,渾身舒坦,連日的困頓疲勞消除了大半。

茶館主人是個年近半百的婦女,膝下僅有一個八九歲的男孩,是她在下山路上生的,取名“下山”。

這下山自幼好學,終日手不釋卷。朱熹是一個大儒,自然喜愛讀書郎。他沉吟一會,從身上摸出一枚銅錢,笑著吩咐道:“替我辦9種下酒菜來。”

女主人接銅錢在手,心裏有些忐忑:不辦吧,得罪了客官,辦吧,區區一枚銅錢如何端出9碗菜?怔怔地愣在那裏,腳像生了根似的提不起來。

下山見母親受窘,抓起銅錢說:“娘,我有辦法!”說完如飛一般出了茶館。不一會兒,隻見他攥著一大把韭菜,喜眉笑眼地站在朱熹麵前。

朱熹見狀,忙把下山摟在懷裏,抖動著花白胡須,高興地流出淚水。

原來,韭菜的“韭”與“九”同音,朱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驗證下山的才學,不料聰慧的下山即刻猜中了啞謎,怎不使朱熹興奮激動呢!

朱熹在茶館住了一夜,第二天帶走了下山,悉心教授。下山悟性極高,不負師教,後來高中進士,官拜兩浙提刑官。

下山官高爵顯,舉家北遷臨安,他為感激朱熹提攜教誨之恩,在茶館原地修起一座“朱子祠”,奉供朱熹牌位。春秋兩季,鄉人頂禮膜拜,遺跡至今尚存。

朱熹解職後,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廣召門徒,傳播理學。為了幫助人們學習儒家經典,朱熹從儒家經典中精心節選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並刻印發行。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四書”影響深遠,後來成為封建教育的教科書,使儒家思想成為全麵控製中國封建社會的思想。

朱熹後來受當時南宋宰相趙汝愚推薦,當上煥章閣待製兼侍講,即皇帝的顧問和教師。朱熹為剛即位不久的南宋寧宗進講《大學》,每逢雙日早晚進講。

朱熹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符合禮儀規範,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中規中矩。朱熹平日家居的時候,每天天色還沒有亮,就起來了,穿好衣裳相連的製服,戴了襆頭,穿上方頭鞋子,到家廟裏和先聖神位前去跪拜。行了禮以後,退回到書房裏,幾案必定擺得很正,一切書籍器用,必定也是整整齊齊的。有時候疲倦了休息,就閉著眼睛端端正正地坐著,休息完了起來,就整齊了腳步慢慢地走。

朱熹的威儀和容貌舉止的法則,從少年時直至老始終沒有放棄。

朱熹的一生誌在樹立理學。1200年農曆三月初九,朱熹在建陽家裏去世,享年71歲。臨終前還在修改《大學誠意章》,可見他是如何矢誌於樹立自己的理學。

朱熹做學問,主張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內在規律,並自我檢束,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他曾說過,古代聖賢的思想學說流散在典籍之中,由於聖賢經書的宗旨沒有闡明,聖賢思想學說的傳授也就含混隱晦。於是,他竭盡精力,深入探究聖賢的思想準則。

朱熹在從事教育期間,對於經學、史學、文學、佛學、道教以及自然科學,都有所涉獵,而且著作廣博宏富。他所寫的書在世上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