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去世後,朝廷把他的《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作注的書作為學校的教材。
作為宋代新儒學的代表人物,朱熹繼承了孔孟儒家的修身思想,並在新的曆史時期加以發展。在重視和提倡修身的同時,亦強調把修身落實到篤行上,主張修身之要在於實際去做,而非空談心性修養。
朱熹的修身思想把窮理與修身相結合,使儒家修身思想具有了新時期的時代內涵。同時,更把修身與窮理並列為世間根本之法。他說:“世間萬事須臾變滅,皆不足置胸中,唯有窮理、修身為究竟法耳。”表明他對修身的重視。
朱熹窮理修身的思想通過注解儒家經典主要是“四書”體現出來,這與當時的經學轉型相關。他對“四書”十分重視,以“四書”義理之學取代“六經”訓詁之學在經學史上的地位。他的理論建樹,為我國古代儒學思想增添了新鮮的內容,豐富了修身的內涵。
[旁注]
《孝經》 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傳說是孔子自作。該書比較集中地闡發了儒家的倫理思想,首次將孝親與忠君聯係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並把“孝”的社會作用絕對化神秘化,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鄉貢 不由學館而先經州縣考試,及第後再送尚書省應試者叫鄉貢。古代的科舉製度中,常科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50多種。科舉製度在我國實行了整整1300年,對我國以至東亞、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侗 (1093年~1163年),學者稱延平先生。南宋時期學者。朱熹曾從遊其門,並將其語錄編為《延平答問》。李侗對朱熹十分器重,把貫通的“洛學”傳授朱熹。自此朱熹不但承襲“二程”的“洛學”,並綜合了北宋時期各大家思想,奠定了他一生學說的基礎。
李渤 (?~831年),唐代詩人。工詩文,書、畫也皆可喜。《舊唐書》對李渤的評價是:品德高尚,不隨便附和。勢利之徒謂其矯情求譽;正人君子言其以直言被斥,終不息言,以挽救時弊,值得尊重。
提刑官 全稱“浙提點刑獄公事”,是宋代特有的一種官職名稱。相當於現在的法醫這一概念。提刑官是提刑司的長官。提刑司是“路”級的司法機構,主要掌管刑獄之事,並總管所轄州、府、軍的刑獄公事、核準死刑等,也有權對本路的其他官員和下屬的州、縣官員實施監察。
《中庸》 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的後裔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北宋時期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時期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宋元時期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教科書。
篤行 “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隻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誌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訓詁之學 即訓詁學。是我國傳統研究古書中詞義的學科,是傳統的語文學即小學的一個分支。訓詁學在譯解古代詞義的同時,也分析古代書籍中的語法、修辭現象。從語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獻,幫助人們閱讀古典文獻。
[閱讀鏈接]
朱熹的弟子曾經對朱熹讀書方法進行概括,總結出“朱子讀書法”6條:
一是循序漸進,即按一定次序讀書,不可急於求成;二是熟讀精思,即讀書既要熟讀成誦,又要精於思考;三是虛心涵泳,即讀書時要反複咀嚼,細心玩味;四是切己體察,強調學以致用;五是著緊用力,即讀書必須發憤忘食,精神抖擻;六是居敬持誌,強調讀書必須精神專注。
“朱子讀書法”集中反映了古代對於讀書方法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合理的內容,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