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奇妙小心思(2)(2 / 3)

名家思語:我無法講述我對杜拉的迷戀。這迷戀已經持續了很多年。近乎賭癮一般的。杜拉就是那株罌粟。開在遙遠的法蘭西。

遠遠近近地誘惑著你。(趙玫《寫作之於激情》)

綠豆心情

Fallen in mud and ground to dust,she seems no more。but herfragrance is still the same。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夏天裏,熱得冒汗,我也不喜歡吹空調。生完孩子三個月在外企上班,正好搬了座位,坐在了空調底下,右腿讓它吹了個正著。好幾年過去了,一遇天氣變化,就會有些酸酸的疼。因為這樣,也不敢睡涼席。於是隻能通過食物療法來解暑熱了。

每年爸爸媽媽都會從湖南老家寄回大袋的涼茶:有淡竹葉、夏枯草、大青、車前草、白泥雪(老家就是這叫法,一直我沒弄清楚它的學名)、矮茶、水燈芯等等。都是媽媽自己到山裏、溝邊采的。熬水喝,清香清香的。一種山野裏的香,含著濃濃的故鄉的味道、家的味道。又清涼又溫暖。小孩喝了,也不上火不長痱子不再大便不出或是拉一粒粒的羊兒屎了,讓我這個做了媽媽的人又省去了很多煩惱心思。

爸爸去世了,弟弟弟媳出外打工。媽媽一個人守在一棟兩層樓的家裏,帶著兩歲的小侄子,再也脫不開身去采這些人間美物了。

但每年媽媽還是會想辦法,找姨媽、舅舅、鄰居,寄一些過來。但少了,熬不過一個夏天了。雖然這樣,我哪還好意思再電話去說啊。

本草綱目稱:“綠豆粥,解熱毒,止煩渴。”那就每天熬綠豆粥吧。總是納悶,為什麼我的綠豆熬出來變成了紅色,而不像媽媽給我熬的綠豆水的清綠清綠顏色,依然像沒煮前一樣碧綠得很好看的那種。開始以為不是老家的綠豆的緣故呢。記得小時候,夏天。媽媽在院子裏支個圓竹盤(老家叫楠盤,可能因為是用楠竹織的的緣故)把剛收回的綠豆夾全倒進去在陽光下曝曬。到了傍晚,大家邊乘涼,邊把楠盤裏的豆莢、石子、泥巴、沒成形的扁扁豆子挑出來。最後剩下的都是顆粒飽滿,綠幽幽的豆子。

後來上網一查,原來不是因為綠豆,而是自己熬的方法不正確。要先在開水裏浸泡二十分鍾,再加涼水熬,熬出來才綠幽幽的,喝起來也感覺有一股清香直透心脾的感覺。打電話一問媽媽才知道她也是這麼熬的。原來經驗都在生活裏。

喝涼茶的生活,是神仙的生活;喝綠豆粥的生活,是詩意的生活。夏天裏,有媽媽寄來的涼茶,清香到心裏,無上的溫暖;有自己精心熬煮的綠豆粥,清綠到心裏,無上的清涼。

熬點綠豆也能讓我翻出來這麼多的心緒,生活中還有什麼不值得我去認真感悟的呢?

名家思語:居家做菜,常常別出心裁。有時異軍突起,鼓搗好戲一台便遍告親友,不敢敝帚自珍。更常見的是弄巧成拙,始作傭者如主婦的我,隻好自食苦果且甘之若飴,不過捏起鼻子罷。(舒婷《好湯送苦夏》)

笑顏如花。生命如花

A good winterbrings a good summer。

瑞雪兆豐年。

大學室友小妹妹小俊在網上每次一見到我,就“警告”我“大姐,別太累,注意休息!”還有潔每周電話裏都說我不容易。要注意愛護自己。牛牛也給我寫Email:祝大姐笑顏如花,生命如花。

我多想永遠這樣。可是摸著自己日漸不再細膩的皮膚,看著自己日漸一副疲遝婦人的模樣,突然心裏會快樂不起來。同時又會突然想抗爭,馬上會去給皮膚補點營養,活動活動筋骨,甚至丟掉渾身的壓力,安安靜靜讀一會文字。好不容易終於讓自己鮮活起來,又覺得什麼都不再可怕了,不是嗎?背著壓力是過。不背壓力也是過。如花般過完一生該是多麼讓人興奮的計劃。

要做手術了,雖不是很害怕,但還是有些擔心。給多年的好友葵發了一條短信,詢問她當年手術的情況,她馬上反應是不是我怎麼了?如實告訴她,過不了兩天,她會給我發個短信問候我的病情。

真是,要不說就不至於讓她牽掛著了。

術前檢查,也是好朋友潔陪去的。她為我排隊。她怕我等結果悶,還給我買雜誌,帶我去看電影,邊吃大罐爆米花邊看電影《雙層別墅》,可愛老太婆的喜劇表演,讓我的妊娠反應也沒有了。做完手術當天,她給我送來一罐土雞湯,從城西端到城東。還給我買了烏雞精、太太血樂。在偌大的北京城,我有了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是她,苦悶時第一個想到的也是她……好朋友對我的關心與照顧,讓我同樣不能有絲毫懈怠。要好好地過。要知恩,要懂得回報。

朋友對你那樣的好,你也要待她好,不然怎麼叫作朋友。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刻,無論外表多麼堅強,事業多麼如日中天,在別人眼中如何形同偶像,她都隻是一個平凡的人,也有內心脆弱和無助的時刻,都希望有一部電話在等候著她,聽她道出心中的苦痛。

我得隨時敲打自己別忘記了好朋友的情誼。我心底裏也祝願所有的朋友都能如花般度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