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回家找幸福(3)(3 / 3)

所以,身為女人,不要抱著徹底改變一個男人的信心來與一個需改造才能與之生活的男人交往,也別指望他像父親那樣寵你。這樣的結果是,要麼你落敗而逃,要麼最終改變的反而是你——其實也就是你改變了自己評價男人的標準。

名家思語:愛一個人就是滿心滿意要跟他一起過日子,天地鴻蒙荒涼,我們不能妄想把自己擴充為六合八方的空間,隻希望以彼此的火燼把屬於兩人的一世時間填滿。(張曉風)

好想做個快樂的全職太太

Big mouthfuls often choke 。

貪多嚼不爛。

有時候,忙累的時候,真想做一個全職太太。

隻要不做衣著普通、虛假的微笑堆在臉上、整天盯著小孩、老公,沒一點自己心思,連自己都厭惡自己的女人就行了。多麼容易做到的事情:花時間打扮一下自己。靜下心來做做自己的事情、安心自己的一隅、有一份養活自己的收入。嗬護好老公和孩子、家人。

這樣是不是可以不會擔心:做全職太太是不是馬上會變得不再可愛了、不再擁有什麼魅力了。

身邊的朋友,這樣的很多,而且隊伍也越來越壯大了。而且一個一個的都很快樂。時間能自由安排,孩子輔導得一個比一個出色,個個都是光鮮亮麗的。也忙,但忙得有條有理,忙中能找出很多悠閑的時光來,可以帶著家人出去爬爬山、劃劃船……日子過得很節儉也不求奢華的那種,有一種返璞歸真的美妙,有什麼不好的呢?

年輕的時候,總是對生活充滿著憧憬和希望,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對男人的要求都有著極高的標準。一旦嫁為人婦,溫柔持家,覺得很多東西可以不需要。簡單過輕鬆優雅的日子,一家子身體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比什麼都幸福。將生活理念不必要求再降低一層。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想想做一個快樂的全職太太,粗茶淡飯,閑閑地過著日子,也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那麼為什麼要逼迫自己沒日沒夜地勞累呢?

有了這種心態,我也突然發覺做起事情來有條理多了、慢悠多了。有時間和好朋友聯係聯係,能得到很多難得的收獲。有時間出去玩玩,心理上身體上也不至於那樣的緊張與疲憊。有時間多和他交流交流,也不至於隻剩自己一個人孤單前行,感受冷暖自知的寒心。

學會做好自己的心理調適,學會換位思考,對老公、老人、孩子以陽光和開放的心態來對待,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讓自己越來越狹隘,越來越吹毛求疵,越來越不注重個人的修養和衣著打扮。

我知道一名成功的、受家人尊敬的全職太太,並不是搞搞家務、做做飯那麼簡單,她必須是從容的、陽光的、安寧的。她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會有很多,開心果、出氣筒、傾訴對象甚至心理醫生!

最終既達到家庭的和睦安康,個人價值照樣也能實現。何況我的做全職太太的心思還是在夢裏呢?太太+半自由職業是我的“全職太太”內涵,應該是更豐富與充實的,還有什麼擔心的呢?

名家思語:就天性而言,人是不能沒有天倫之樂的……你現在這種樣子就很好,在社會上有些名氣,在家仍是我的好老婆。下班回來,圍裙一係,就忙裏忙外地弄家務、做飯,還會使縫紉機……真正能讓人獲得短暫或瞬間超脫的,是安詳寧靜的家。(梅潔《因為說起三毛》)

做孩子的皮格馬利翁

The Oracle says:”Beside God。there’s no God!

I say:“Beside Mum。there’s no Mum!”

先知曉諭說:“除了上帝,沒有上帝!”

我說:“除了媽媽,沒有媽媽!”

當一個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注意和期待,而是被埋沒在人群中,那麼他很可能就這樣一直平庸下去;而當他被周圍人寄予厚望並頻頻鼓勵時,他卻能宛若新生,仿佛突然間充了電一樣,做出一番也給孩子做個我小時候戴的樹枝草帽令人不可思議的“壯舉”。

這就是神奇的“期待效應”,心理學上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國王。相傳,他性情非常孤僻,喜歡一人獨居,擅長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他天天與雕像依伴,把全部熱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少女雕像被他的愛和癡情所感動。從架子上走下來。變成了真人。皮格馬利翁娶了少女為妻。

皮格馬利翁情到深處的夢想成真雖是神話,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他人的期待成為現實,卻並不罕見。

小時候,我的皮格馬利翁在家裏要算是我的爸爸,記憶中爸爸好像常在誇我。不論是在人前,還是在家裏,他總是在鼓勵我,尤其是對我的一點點進步。比如記得沒進學校時,能從一數到一百,他讓我在人前不知表演過多少次。第一天上學我寫了個“語文”的“語”字。他驚訝鼓勵的神態我至今仍記憶猶新。每次考了名次回來,他會在弟弟們麵前替我宣告,有時還給予不用“下水田割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