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做家務事的獎勵,這種很樸素的方式給了我相當有激情的學習動力。
記憶中爸爸僅打過我兩次,第一次是我跟夥伴一起玩時,他們不知從哪兒撿回一大塊當時田裏殺蟲子用的生石灰塊。丟在一水溝裏,大家看著它冒泡泡取樂,並且一個個都從它上麵跨過跳到溝那邊去,還一個勁地“慫恿”我,我聽了那些大孩子的話,二話不說,內心裏卻也是以為自己肯定也能像他們那樣輕鬆躍過去的,根本沒估量自己的身高與腿長。結果是可想而知。我的一隻腳踩進了冒著泡泡的滾燙的生石灰裏,都快燒熟了。我也不知怎麼回的家,坐在灶台下看著腳上冒起的一個個泡泡。隻有嗚嗚哭的份了。爸爸傍晚下工回來,直奔灶台,擰起我狠命在我屁股上打了幾巴掌,口裏還嚷著:“看你不長心眼,看你不長心眼。”打完我,再給我去二十裏外的開藥鋪的舅舅家取藥。
第二次是吃飯時,不好好吃飯,好像是嫌紅鍋菜(沒放油在燒紅的鍋裏炒出的青菜)不好吃,爸爸又是將我擰起來,在我背上拍了一巴掌。我一邊大哭,一邊摸著背。被媽媽看見,媽媽怪責爸爸怎麼不看地方打,不打屁股打背,手無輕重,兩人大吵起來,爸爸氣得掀翻了飯桌,我也不哭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時候,我的皮格馬利翁在外麵要算是我的老師與鄰居。老師對學生考的名次的重視程度,我想現在學校似乎還真做不到:那時候。沒有錢買獎品,但是全校老師會帶著用紅紙或是獎狀寫好的一份喜報,送到家裏。那種隆重在我小小的心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從鄰居們的嘴裏我也常會聽到“蔣家出姑娘”,也就是說蔣家裏姑娘聰明的話,因為我姑姑(一個當了一輩子村支書,一個當商場經理)在家鄉人的心目中都是很不錯的。這些期待與鼓勵讓我從不敢懈怠。
現在自己身為人母,條件這麼好,不像爸爸媽媽那時常要為生計擔心,卻似乎少了許多耐心。那時,似乎一整個夏天爸爸都會在乘涼的時候讓我們數著星星給我們講很多故事,很多時候我會在外麵的竹鋪上佯裝入睡,這種時候每次他都會背著我進屋。我什麼時候這樣做過?爸爸還會為我去山上到處找尋蘭草花,然後移栽到自己家的後山來,讓我每年都能看到那龍形美麗的、清豔含嬌幽香四溢的花兒的開放。
那麼艱苦,三個孩子,爸爸媽媽從未對我說出泄氣的話。可是現在,兒子這麼小,我卻時常會在言語裏挫傷他的積極性。琴彈不好,會生氣。字寫不好,會說他。有的是煩躁與無耐心,這種心態如何教育好他?
我也不止一次聽到過周圍成功人士這麼解讀他們成功的動力:“小時候爺爺就說我聰明,將來一定能讀大學,我就真的讀了大學。”“有一次上課,老師誇我作文寫得好,將來一定能成作家,我就這樣成了作家。”
表麵看來。是如此簡單的一個積極暗示,造就了以後一路順風的事業。究其背後,掩藏了怎樣深刻的道理與隱喻:人的能力、性格等的形成,相當一部分取決於周圍環境和他人的期待,以及他對自己的期待。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人都是他自己的創造者,都是自己信念的啟示。
生機勃勃、潛力無限同時又需要引導的孩子,多容易受外界成年人的影響啊。我不能再這樣下去,我也要做孩子的“皮格馬利翁”。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和心理環境,讓他有一種良好的期待心理,從而樹立“我能夠成功”的信念,努力培養他成為一個才智、勤奮、良好的品德合於一身的棒孩子。不能棍棒教育,而應該是耐心鼓勵,發現他的每一處進步,就像爸爸在我小時候,見到我用棍子在地上畫了一隻小鴨也會稱讚老半天一樣。
名家思語:有哪一種創造比得上生命的創造呢?那是一個奇妙載比的生命工程。我以全部女人的心計投入到這樣一個充滿歡樂和痛苦、充滿溫馨和疲憊的創造中。我從這並非尋常的創造中享受到極大的快樂。(葉夢)
肉丸子專家
A sound mind in a sound body。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
琢磨孩子的飲食,我在家裏都有一個“肉丸子專家”的稱號了。
為了讓他能多吃肉與蔬菜,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是想盡了辦法,最後變成各種法兒做丸子:豬肉丸、羊肉丸、牛肉丸、魚丸等等。
每次的丸子裏至少放上黑木耳+小蝦米以外的五樣蔬菜:芹菜、空心菜、韭菜、胡蘿卜、白菜葉、冬瓜、南瓜、柿子椒……所有時令蔬菜都可以作為我的丸子原料。
剁得碎碎,和上麵粉、香料、胡椒、鹽、醬油、花生油、味精,捏成一個一個精致的小丸子,灑點大蒜籽末兒和薑末兒,放在薄薄的碟子中,在蒸鍋內蒸熟。
看著孩子狼吞虎咽,連吃七八個並將他的一小碗米飯快速吃得幹幹淨淨的模樣,我心裏麵的那個甜呀,真是無法形容。
為了孩子不會動不動就感冒發燒,為了能提高他的免疫力。費點心思又能耽擱自己多少時間呢?不要真是等到他生病,陪著掛吊瓶的那種無奈而又心痛的時刻再想起要給他食補而心生歉疚與傷心。
不管是孩子身體上還是精神上的營養,精心並盡心了。定是會得到讓自己欣慰的回報的。看著他一天一天地健壯起來、成長起來,我的心智也跟著愉悅起來。我甚至還學會了各種雕蟲小技:我會自己做豆漿、果汁、燉製各種骨頭湯甚至做各種餅食、生豆芽……以前從來不會做這些玩藝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