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回家找幸福(4)(2 / 3)

除了“肉丸子專家”,我真還渴望成為“營養專家”、“病理專家”、“教育專家”……總之我更想成為“媽媽專家”!

名家思語:什麼也比不過人的重要,比不過一個幼小的生命重要。女人既創造了一個新生命又造就了個新自己。(葉夢)

孩子學彈琴的插曲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離幼兒園大爺五點鍾的準時開門還有三十二分鍾。我看見有一修鞋攤——掌門的是女的。於是去給鞋子釘鞋跟。旁邊有一老太,手拿一件羽絨服,正在整理著往一個皺巴巴的塑料袋裏裝。自我解嘲地朝我揚了揚她的活計:“你們年輕人哪,肯定不做我這個了。”原來,她想把她的羽絨服的麵子拆卸掉,換成新的,還想在外孩子三歲時畫的畫麵加兩個口袋。為了冬天買菜放錢包,因為她覺得買新的又浪費錢。於是話匣子打開,聊了起來。她一人住,她就一個兒子,兒子兒媳兩個孫子在美國。老伴在美國幫著照看孫子去了。她兩個月前剛從美國回來,因為又累又不適應,不能呆了。兩個孫子上學,三頓飯,整天忙得滴溜轉。回來自在多了。剛聊著,來了一個老師,騎好,在美國還在學,琴弦老壞,想給他準備好琴弦下次再帶去,那邊太貴。這麼一說,倒是更引起了我的一心想讓孩子學琴的心思。

孩子也四歲多了,他樂感很強,對琴又那麼感興趣。也得讓他學一個呀。

於是,周六,去了小區裏同一棟樓的鋼琴老師家,有一女孩子在等著,還有一個媽媽在客廳裏等著裏屋彈琴的孩子。彈著琴的孩子時間到了,跟媽媽走了。老師將我們和小女孩子同時讓進了琴屋。裏麵有六台電子琴,一台鋼琴。趁小女孩練習的機會,老師看了我孩子的手,說可以彈了。又對著牆上那麼多孩子的獎狀,給我做了介紹。周六一整天的課,隻能排到六點半了,學到七點,學半小時,四十元。在我們說話中,孩子從沙發上跳到琴邊,想彈,可電子琴都沒插電。孩子想彈,老師接上電源,孩子彈了幾下,勸他下來了,因為實在太影響那個小女孩彈了。一個屋子,聲音特響。留下電話,回來了。

孩子午睡醒來,為喝水的問題又在跟奶奶強著。我躺在被子裏,想著閣樓上那台電子琴,是我愛人宿舍老大的孩子用過後送給我們的。“大樹媽媽,個兒高……”唱著歌,這是我在孩子哭鬧時慣“找電池。”

孩子直奔他的玩具箱,找了兩節出來。“不夠。”奶奶也幫著找。

最後,還是孩子想了想,從他的一輛玩具車裏,掏出八節七號電池。

把我們都樂壞了。

“你怎麼藏了這麼多電池?”其實車隻要四節,他是將另四節塞在了車廂裏麵。

“就是我藏的呀!”

忙裝上,嗚,還是不響,電池早沒電了。因為自有了滑板車後這車孩子好幾個月都沒玩過了。

不能讓孩子失望。

“媽媽帶你到樓下買電池去!”

“給你拿鞋,媽媽!”

買電池時,孩子眼睛盯著他喜歡的棒棒糖。我看著他,他說:

“媽媽,不買棒棒糖,可以省五毛錢啊?”

“嗯,就是!”

“那我不買了。省了錢買車票。”因為前段有很多天。奶奶帶他下樓買菜吃早餐,都要買一根棒棒糖,我說了他不節約來著,他倒記住了,還算懂事。

摸了摸孩子的頭,讓他拿著六節南孚電池,跑步回家。

琴聲在屋子裏回蕩,美妙,讓我想起在師範琴房練琴的時光。

呀。“四十元自己掙了吧,又不是錢沒處花?”婆婆看我彈得那麼溜,鼓勵我。

想想也是,既省錢,又能陪孩子,自己還可以學,一舉三得。

從今天起,教孩子吧。

孩子在一旁默默地看我彈,“1234567i”,我教他指法。再讓他彈,他用一個手指,我告訴他錯了。

他說:“媽媽,你閉上眼睛聽。”

還挺順。

“一個手指頭彈的。”奶奶在一旁揭發。

“觀觀能彈好呢。奶奶,你看!”我在一旁為他鼓勁。孩子特別愛聽表揚話,鼓勵話,不知道別家孩子是不是也這樣,我算是摸清了,如果這個時候非得說他錯了,硬讓他彈的話,他會甩手而去。他爸爸老說,是遺傳了我的脾氣,我不服,覺得我小時候沒這麼強。他爸爸還說讓我將頭發剃了,看看是不是也和孩子一樣有兩個“旋”。

再也不不耐煩地逼他。跑回房中看自己的書,居然聽到彈得很溜。再躲門縫裏一瞧,孩子正耐心地轉他那大拇指,彈完3,得轉用大拇指彈4。看他照著我教他的試彈了好幾次,終於成功了,跑過去告訴他:“媽媽今天最高興,你知道為什麼嗎?”“就是因為看到你彈得這麼好啊,好好彈,觀觀肯定會像電視裏的小哥哥小姐姐一樣彈出優美動聽的曲子來的。”孩子麵帶羞澀地笑了,繼續練習他的1234567i,我也不“打擾”他了,他自己有興趣,應該就算是成功了一大步。不能將他的興趣扼殺在埋怨裏。

童年是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光,生活如此簡單,沮喪離我們如此遙遠。我要給孩子一個寬鬆快樂的童年!

名家思語: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林海音《城南舊事·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