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我有千千萬萬個師傅,光是念出他們的名字就需要花上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時間,現在已沒有那麼多時間了,但是有三個師傅我一定要告訴你。”
“其中一個是賊。有一次我在沙漠中迷了路,當我找到一個村子。天已經很晚了,每一扇門都關了;但最後我找到一個人,他試圖在一戶人家的牆壁上挖洞。我問他說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過夜,他說:‘現在夜已經這麼深了,要找地方很難,但是你可以跟我待在一起——如果你能夠跟一個賊待在一起的話。‘”
“那個人非常美,我跟他在一起住了一個月。”他每天晚上都會告訴我說:“現在我要去工作了,你可以休息,你也可以祈禱。’當他回來我就問他:‘你有偷到什麼東西嗎?’他就說:‘今天晚上沒有,但是明天我會再試試看,如果上帝允許的話……’他從不絕望,他許的話,他明天就會發生。’”
“我的第二位師傅是一隻狗。有一次,我口渴而來到河邊,有一隻狗跑過來,它也口渴。它往河裏一看,看到另外一隻狗也在那裏。”
那是它自己的影像,它變得害怕,吠了幾聲就跑開了。然而它實在太口渴了,所以又跑回來,最後,不顧一切就跳進了水裏,那個影像就消失了。從那裏我得知一個神的信息:一個人必須不顧一切恐懼地跳下去。
“第三位師傅是一個孩子。我到了一個城裏。看見一個小孩帶著一支點燃的蠟燭,他要將這支蠟燭放到寺院裏麵去。”
“隻是好玩,我問那個孩子說:‘這隻蠟燭是你自己點燃的嗎?’”
他說:‘是的,先生。’然後我問他:‘本來蠟燭沒有被點燃,你能不能顯示給我看,那個光來自哪裏?’
“那個孩子笑了,他將蠟燭吹滅,說:‘現在光消失了,它消失到哪裏去了?你告訴我!’”
“我的自我被粉碎了,我的整個知識都粉碎了,就在那個片刻。
我感覺到了自己的愚蠢。從此我就放棄了我所有的知識。”
“是的,我沒有師傅,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就不是門徒,我從生活中學習,我信任雲和樹木……我按照存在的本然的樣子來信任他。
我沒有師傅,因為我有無數的師傅,我從每一個可能的來源學習。”
如果能讓生活中的每一種情況來告訴我們生活所需要的智慧與道理,即使是從一個賊的身上,那麼還有什麼難處理的事呢?
孩子生病了、劃傷了,自己不小心懷孕了,抽油煙機堵塞了……我們都能從中獲得經驗、知識……留意生活,留心思考,開掘生活中的美麗與智慧,也應該成為跟我們每天需要照鏡子一樣正常與經常的事。
名家思語:女性的自由要靠兩樣東西來獲得:一是避孕藥,二是省力的機械如洗衣機。要靠科學,而不是女權主義。(多麗斯?萊辛)
彈性麵對生活
Lose not time;be always employed in something useful;cut 0ffall unnecessary actions。不要浪費時間,做些有益的事情,停止一切不必要的行動。
《橡樹與竹子》的故事:
橡樹與竹子采取了兩種不同的生存策略。
橡樹的策略是憑著長得堅硬與強壯來抵擋風的強勁。竹子的策略是維持彈性,隨著風的力量而彎曲。
風,隻是一個比喻,象征改變的力量。
橡樹是憑著自己的強硬來抵擋改變。竹子是憑著自己的彈性,隨著改變而彎曲。
有一次,安得魯颶風橫掃過佛羅裏達州南部。樹木被連根拔起。房子被吹倒。攝影機鏡頭掃過的整個地區,顯現出災情的慘重。每棵棕櫚樹和橡樹都被連根拔起,然而卻有一小堆的竹子完好如初。
橡樹,連同它的超級力量,並沒有能夠存活。竹子卻活了過來。
具有彈性的力量活了過來,缺乏彈性的力量卻滅亡了。
在一個急速轉變的世界裏,彈性是比較好的生存策略。生活中,物質的泛濫有時畢竟撫慰不了孤寂的心靈。所以彈性生活很重要。
哪怕給沉悶已久的書房增添一把綠色轉椅,或給客廳換一盞燈飾,給衛生間加放一盆小花……這些是女人最喜歡的東西,我們真不能因為工作生活忙碌而疏忽了。生活中需要變化,這樣才能讓人覺得有新鮮感,才能長時間地保持著活力。隻要多一點變動。就可以讓家多一種姿色。
彈性生活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哲學。想一個人安靜一天就可以獨自找個地方安靜著去,想與丈夫兩個人一起出去玩玩,就兩個人出去。想約一群好朋友一起逛逛街一起逛逛公園或是一起去爬爬山。一個人靜心,兩個人貼心,一群人開心。在各種不同的狀態中安排自己的悠閑時間,總比隻在一種狀態中生活更好,更富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