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要麵對大大小小的壓力和挑戰,我們需要像雪鬆那樣彎下身來。這樣才能放鬆自己緊繃的神經,釋下重負,才能夠重新挺立,避免被壓斷的結局。彎曲,並不是低頭或失敗,而是一種彈性的生存方式,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名家思語:你不能改變過去,但你可能改變未來!(非洲婦女組織出版的年曆上的警句)
WithanorchidI think of music as a menu。I can,t eat the same thing everyday。我把音樂比作菜單。我不能每天吃同樣的菜。
夏夜的傍晚,帶兒子跑完步回來,讓他泡在花露水澡盆裏,給他拍上痱子粉。因為電腦裏播放著“百度MP3”的輕音樂,他讓我放他在我的大床上,聽音樂。我再去淋完一身的黏糊。和他一起享受一段無與倫比的天籟之音。
《和蘭花在一起》,多吸引我的名字,我喜歡蘭花,我名字中有蘭,網名也是蘭花草與梔子花輪換著。家裏買的傘、甚至出恭器上都有蘭花影子,何況每天早晨還要給蘭花洗葉兒呢。忙打開“試聽”。這首曲子,就是這樣在一個夏夜的傍晚,進入了我的耳朵裏,再也難以割舍。不知不覺中,四歲的孩子聽音樂,在我背後吃西瓜,吐了滿地的瓜籽兒,也不知何時自個兒睡覺去了。笑著撿著瓜籽兒,飄逸、舒展、柔和的音樂讓我沒了脾氣。
《和蘭花在一起》是雅尼(Yanni)的作品,一首很不錯的純音樂鋼琴曲子,真的很好聽。曲子的名字起得恰如其分,現代感十足的流動中隱藏著一顆追尋愛與美的心,流泉般的旋律,蕩滌盡滿眼的繁華,餘一抹淡淡的傷感。
一個晚上我聽著空靈脫俗的音樂讀書寫字。在自己的心靈世界裏陶醉著,感覺美麗、平靜而幸福。
我在想,如果能做一朵空穀幽蘭,從容不迫地開著,靜靜地散發著自己的清香,完成著自己的使命。永遠尋求一種永恒的自由之境,尋求一種生命氣息永恒的充盈狀,讓內在的美麗超越外在的浮華,誰能說這種如蘭花般的寧靜的美麗不可以直追風月呢。誰又能說我的人生沒有成就感呢。
在動聽的音樂裏,我突然悟到:能知萬物起源的人。能將一切恐懼與無情命運,以及貪婪之欲的誘惑踏在腳下的人,是最快樂的。一切皆服從自己的心,從容而安靜地完成自己的使命的人,是最幸福的。
在動聽的音樂裏,我也想到:他要與這樣的蘭花在一起,是不是會頓覺心靈澄澈,不至於心浮氣躁?他會不會心滿意足,氣定神閑地體貼她照顧她一輩子,相濡以沫直至天荒地老?他的兒子要與這樣的媽媽在一起,是不是心靈豐富,健康快樂?他的生活是不是永遠充滿了自信與幸福?
音樂會給聽眾帶來希望的撞擊,聽著“With an orchid(和蘭花在一起)”,我渴望我真能做朵這樣的蘭花……名家思語:作為一個華裔女人,我能夠在美國立足而且有所成,實非易事。我可以坦然地說一句:沒白活。(陳香梅《陳香梅傳奇》序)
那個愛學習的村童
You must not lose faith in humanity。Humanity is an ocean;if afew drops of the ocean are dirty,the ocean does not become dirty。(Mohandas Gandhi)
絕對不能對人性失去信念。人性就像是大海;如果大海中有幾滴水髒了,大海也不會變髒。(莫罕達斯·甘地)
我住的小村莊,坐落在山溝溝裏,開門見山,四周綠野環繞。大小池塘水庫一年四季都是碧清見底,是一個山青水秀、美麗寧靜的小村莊。
不遠不近常會傳來幾聲雞啼和狗叫聲,打破她的寧靜。幾縷炊煙常會喚醒樸素簡陋的房子,小路會牽著農婦下了田。
一路上長滿了各式各樣的花草,認識的,不認識的,或者認而不識的,都掛滿了露珠,打濕了我的褲管,沾在了小腿上。我幹脆卷起褲腿。把鞋拎在手中,赤著腳走。
天晴的日子,陽光在樟樹冠裏顫抖,在樹身間飛掠,撒落在地上。代替了夜裏的星辰。
要是有一群鴨嘎嘎嘎地歡快晃過,趕鴨的鐵伢揮著竹篙,靦腆地笑著,我最高興了。等他們走過,我每次都會仔細地尋找,因為在它們走過後,我曾幾次撿到過大大的、沉甸甸的鴨蛋,還撿過一個軟軟的沒長殼的鴨蛋。每次我都小心翼翼捧回家,想給老有些咯血的爸爸補補身子。每次送給鐵伢家幾毛錢回來後想看著爸爸吃下鴨蛋能降降火,可是每次都不能如願以償,鴨蛋總是被媽媽用蔥花打了一鍋湯,全家六口吃了。
於是從那時候起,我就想著要爭氣。能像叔叔家那樣吃到從鎮上買回來的蘋果和菜,還有過年時用大魚做的幹魚。每次都饞得門外站著的弟弟直流口水。還記得,有一次,奶奶夾了一塊給坐在公用堂屋大門坎上流哈拉子的弟弟吃了,正巧被嬸撞見,奶奶挨了一頓好罵呢。記得當時正在灶間燒飯的小小的我,趕緊將嚇壞了的弟弟抱回屋來,給他燒豇豆(從洗碗刷上扯下一根竹簽,串起豇豆放灶裏燒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