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歸來,拿傘的旅行者淋得渾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滿身是傷,而第三個旅行者卻安然無恙。於是,前麵的旅行者很納悶,問第三個旅行者:“你怎會沒有事呢?”
第三個旅行者沒有回答,而是問拿傘的旅行者:“你為什麼會淋濕而沒有摔傷呢?”
拿傘的旅行者說:“當大雨來到的時候,我因為有了傘,就大膽地在雨中走,卻不知怎麼淋濕了;當我走在泥濘坎坷的路上時,我因為沒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細,專揀平穩的地方走,所以沒有摔傷。”
然後,他又問拿拐杖的旅行者:“你為什麼沒有淋濕而摔傷了呢?”
拿拐杖的說:“當大雨來臨的時候,我因為沒有帶雨傘,便揀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沒有淋濕;當我走在泥濘坎坷的路上時,我便用拐杖拄著走,卻不知為什麼常常跌跤。”
第三個旅行者聽後笑笑說:“這就是為什麼你們拿傘的淋濕了。拿拐杖的跌傷了,而我卻安然無恙的原因。當大雨來時我躲著走,當路不好時我細心地走,所以我沒有淋濕也沒有跌傷。你們的失誤就在於你們有憑借的優勢,認為有了優勢便少了憂患。”
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要把握好自己的優勢。我們應該隨時提醒自己,優勢隨著環境的變遷也會變成劣勢。隨時注意提升自己各方麵的素質與技能,誠信做事,誠實做人。
名家思語:眼界越開闊,行動就越成功。敞開心扉,互相關愛,我們就可能成為最高尚最可敬的人,就會更加愛自己,活得更加大氣、更加真實,生命也就富於新的意義。(黛爾·海頓《活得大氣活得真實》)
心靜如水
kt your。body be a Buddhist tree。Let yourmind be like a bright mirror。And often clean them aU over。Thenfree from dust they,will be。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平淡是真,寧靜是福。可真正的寧靜究竟是什麼?是工作時的寧靜、思索時的寧靜、享受時的寧靜,也是失落時的寧靜、繁忙時的寧靜。
寧靜的心靈,是快樂的源泉。
作家約翰·海恩斯遠離人群,在阿拉斯加的冰雪曠野中度過25年狩獵生活,他也在一種獨立自然、寧靜健康的生活中領悟世界、了解自己。他在其《星·雪·火》中所寫:“什麼都不做,當個無名小卒,那會是一種好生活。像陽光下一塊石頭那樣安靜,伐木、劈柴、生火取暖,將雪和冰融化成水,這一切,生活的追求,事物的追求,都是無窮無盡的。”
像陽光下一塊石頭那樣安靜,像陽台上那盆蘭花一樣的寧靜。
這寧靜,讓我內心升騰起一股震撼生命的力量,它豐盈而豁達。孕育著睿智。讓我無所不能,無所畏懼。
像我此刻,沉浸在家的寧靜氛圍裏:孩子在另一間房裏睡著了。他在我身邊的床上睡著了,聽著他寧靜的呼吸(幾個月下來,他今天終於輕鬆了,過了考試關,可以出國門看看了)。放著輕輕的《春水》鋼琴曲。我心若止水,安靜地敲著鍵盤處理作者給我的書稿,寫寫自己的心思。
男人一旦遭遇了重大事件都會變成另一個人。樂觀的會變得悲觀,灰心的會變得振作。他考試成功了,可以公費出國留學一年。
初中英語基礎的他,一路順利地過了研究生英語考試關、雅思英語考試關。看他精神振作的樣子,我也受了感染,他的成功讓我內心裏充滿了快樂。也感覺有一股力量正卷過來。雖然想到他要離開我這麼長的時間,我有些悵然若失。但中和起來,心裏還是平靜的。家裏多了一份希望。也正如他對我說:你也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沒人打擾你,也很好。再重新開始書信往來的日子,多浪漫。
倘若真的因為空間的阻隔而發生什麼意外,那也不值得懷念了。這樣想想,心境真是平和許多。放心他的為人,也放心自己的承受力。
當不再十分在意形式和外表,開始用靈魂觸摸欲望,思想便能安寧,愛恨情愁便能一一化解。
當不再十分在意成功和失敗,開始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審視走過的生命曆程,溫暖的陽光就會進駐你曾經滄桑的心田,和煦的春風就會拂幹你曾經苦澀的心淚。
當不再十分在意名利和金錢,就會開始珍惜自己的生命,就能做到享受生活,體會人性的至純至美。
其實,人,隻要知足,便會心靜如水。
我,獨坐於此,傾聽音響裏緩緩流淌出來的如水音樂,懷揣著真誠,用鼠標描摹平靜的模樣,感受到了平靜的召喚。我,獨坐於此。看到了人死了,葬在地裏,安慰垂死者“你睡著了之後。我來替你蓋被”的沉著與寧靜的地母。還有當眾喂了一千餘年的奶金發的聖母,“翩若驚鴻,宛若遊龍”的洛神,神情親切、姿容美麗華貴的觀音,半裸的高大肥碩的希臘女石像……感受到了寧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