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夠負責你的成長。隻有不斷刷新對工作的認知,才能發揮自己最大潛能。學習不是某個人某一階段的任務而是一種受益終生的習慣,學習不是上級的要求而是自我的使命。對學習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以學習為責任、以成長為動力,你也可以成長為卓越的人。
工作就是來解決問題的
思路一轉變,原來那些難以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石油大亨 洛克菲勒
在當今的競爭環境下,沒有人會否認知識的重要性,但是應當認識到學習與知識並非完全相同。學習更強調實用性,活學活用。學習的目的是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生活和工作,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夠不斷解決新的問題,才真正是學習力強的表現。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在日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力水平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及時發現問題,琢磨問題,緊緊圍繞問題去學習。
學習往往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往往還有一個個的問題,就像一隻隻想像不到的“攔路虎”。這些“攔路虎”,可能是沒有人可以請教、以前的知識結構不行等等。那該怎麼辦?唯一的辦法就是解決。工作的過程就是解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有時候,一個問題會擺到你的辦公桌上讓你去解決。問題本身已經相當清楚,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很清楚。但是,不管你要衝向哪個方向,想先從哪個地方下手,正確的工作方法隻能是:在此之前,請你確保自己正在解決的是正確的問題——很有可能,它並不是先前交給你的那個問題。搞清楚交給你的問題是不是真正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更深入地挖掘和收集事實,問問題,多看,多聽,多想,一般用不了多久,你就能搞清楚自己走的方向到底對不對。
在美國,年輕的鐵路郵務生佛爾曾經和許多其他的郵務生一樣,運用陳舊的方法分發信件,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使許多信件被耽誤幾天或更長的時間。
佛爾對這種現狀很不滿意,於是想盡辦法來改變。很快,他發明了一種把信件集合寄遞的方法,極大地提高了信件的投遞速度。
佛爾升遷了,5年後他成了郵務局幫辦,接著當上了總辦,最後升任為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總經理。
從佛爾身上我們能夠看出:在工作中解決問題的人會主動思考、學習和提高,也最容易脫穎而出,得到公司的認可。
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不能給他人帶來財富的人,自己也無法獲得財富。你必須持續地為他人創造價值。”當誰都認為工作隻需要按部就班做下去的時候,偏偏有一些人,會主動去思考學習尋找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將問題解決得更好,也正因為他們善於主動地去尋找方法,所以他們也常常最容易得到認可,最容易獲得成功。
華人首富李嘉誠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他初涉商海時,就是一個通過找對方法解決問題的高手。他先是在茶樓裏做跑堂的夥計,後來應聘到一家企業當推銷員,他總是在想辦法如何才能成功地產品推銷出去。
有一次,李嘉誠去一棟辦公樓推銷一種塑料灑水器,一連走了好幾家都無人問津。一上午過去了,一點成績都沒有,如果下午還是毫無進展,那這一天就是白跑了。
盡管推銷非常艱難,他還是不停地給自己打氣,精神抖擻地走進了另一棟辦公樓。他看到樓道上的灰塵很多,突然靈機一動,沒有直接去推銷產品,而是去洗手間,往灑水器裏裝了一些水,將水灑在樓道裏。經他這樣一灑,效果很好,原來髒兮兮的樓道一下變得幹淨了許多。這一舉動立刻就引起了主管辦公樓的有關人員的注意,主管人員向他購買了灑水器。就這樣,一下午他就賣掉了十多台灑水器。
在問題中確立學習的重點,在重點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夠在以後的生活出現問題時解決起來遊刃有餘。
問題的解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事情,“台上十分鍾台下十年功”,隻有你在平日裏多琢磨、多學習才可能提前預料,避免問題的出現;在問題出現時以最簡單的步驟解決;在問題出現後在別人都無法解決的時候挺身而出把問題解決掉。
從2005年提出強化培訓後的行動轉化,到2010年推出“I-90”行動學習會議,李寧公司的行動學習在人才發展方麵的應用在近六年時間裏日漸深入,其運作的核心原則就是“用問題推進反思和學習”。
李寧公司最新實施的行動學習項目被稱為“I-90行動學習會議”,其目的旨在深入促成員工的“內在反思和改變”。“I-90”的含義是,在90分鍾內,解決一名員工所麵臨的問題。通過提問者、小組成員和學習教練的集體合作,推動成員去反思、解決提問者提出的問題。
琢磨問題是一個思考的過程,通過思考分析可以抓出問題的重點,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順著思路重點學習,尋找解決的突破口。
微軟通過在內部推進“問題導向型學習”,推動企業內部員工迅速成長起來,公司內研發係統裏的領導者,80%都是從微軟成長起來的。
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用創新的思維去思考問題,看似難以逾越的困難便可以迎刃而解,那些難以完成的工作也得以順利進行。
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企業發展的智慧源泉,員工有責任要求自己在工作中積極地尋找方法,從而更為出色地完成任務。任何企業都喜歡不找借口找方法、有智慧有能力的員工,他們是最受企業歡迎的人,他們用學習去提升能力,用智慧去掃除棘手難題,為企業創造海量財富。
讓夢想為我們的學習導航
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是潛伏在我們心底,使得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
——著名文學家 林語堂
有一天兄弟兩人在村裏找到了一份賣水的工作,就是將離村民居住地較遠的河裏的水用水桶裝著再挑到村裏賣,第一天結束後,兄弟兩人在聊天,哥哥很滿意這份工作,說他的夢想實現了,每天這麼挑水賣,再過幾天,他可以買一雙新鞋,再過一個月,他可以買一頭驢,再過一年,他可以蓋新房子,然後有自己的家庭。
弟弟很不滿意,說天天這麼挑水,肩膀又酸腿又疼,他覺得他應該跟哥哥合作,修一條管道,將水引到村裏,再賣給村民。哥哥聽了哈哈大笑,說弟弟在做白日夢,以他們倆的能力,現在這樣差不多了。然後哥哥第二天又開始挑水,而弟弟卻開始張羅挖管道。幾天過去了,哥哥買到了鞋,幾個月過去了,哥哥又買了驢,而弟弟還在挖管道,過了一年,哥哥的房子也蓋好,而弟弟還是在哥哥和村民的嘲笑下滿身泥巴地挖管道。
直到後來,在政府鄉村居民生活改善的工程中,弟弟的工作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最終管道通了,水通過管道引進村裏,村民都使用自來水,再也沒人去買哥哥的水,哥哥失業了。
看完這個故事,你是不是在為哥哥感到悲哀,但是往往一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還是默默地生活在“提桶”的世界裏,沒有夢想,就是偶爾做做夢,也是自己把自己否定了,認為是白日夢,更別說是做“建造管道”的夢。弟弟因為有夢想,所以學習挖管道,也不再拘泥於生活的現實不思進取。是繼續“提桶”還是想通過夢想 “建造管道”?這需要我們深思。
夢想是人生色彩單調時需要用到的調色劑,它將我們灰白或是黑白的生活調得豐富多彩、五彩斑斕;夢想是我們生活遇到坎坷時,需要用到的墊腳石,讓我們順利地通過一條條道路;夢想是我們在我們不知道下一步走向哪時,給我們指路的燈塔,為我們指明道路。
夢想有種種好處,但它畢竟是夢想,我們可以天天做夢,但我們不能每天都活在夢中。我們每一個普通的和聰明的人都愛做夢,我們也常常被人說是在做白日夢。但是,我們和那些聰明人的不同,就是聰明的人知道夢和現實的距離,每天在丈量著這個距離,並且每天都在采取行動縮小這個距離。
稻盛和夫自稱是“愛做夢的人”,他說他經常做最狂野的夢,毫無邊際的夢,一個接一個的彩色的夢。最終,他的企業王國也是在夢想中拓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