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如何提高學習力工作是最好的學習(2 / 3)

劉伯承元帥有個工作習慣,每次作戰結束後,都要專門召開一定規模的總結講評會,進行戰術總結和政治思想總結,而且總是將兩個總結放在一起搞,既肯定成績和進步,又找出缺點和不足,進而明確今後打仗應繼續發揚什麼,注意克服什麼。使部隊每打一仗,不僅指揮方法上有進步,思想作風等方麵也能得到提高。

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總結實踐經驗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柳傳誌就經常說:“最好的認識人才和培養人才的方法就是讓他去做事。”

職場就是戰場,在幹中學習也就是要求在職場中、在工作中學習。任正非曾再三表示:“我們提倡自覺地學習,特別是在實踐中學習。你自覺地歸納和總結,就會很快地提升自己。”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每天工作占據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不是沒時間學習,而是對於學習的理解本來就存在誤區。其實,工作是學習最豐富、最生動的課堂。雖然不見得在書本裏出現,工作中的經驗也是很好的學習對象。在企業的工作中學習是提升自己的很好途徑。

王福良是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礦物工程研究設計所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他於1983年畢業後就來到北京礦冶研究總院選礦室工作。

雖然王福良從事的工作與他的專業比較對口,但他深知學校學習的書本知識與實踐中的技術應用存在不小的差距。為了盡快彌補這種差距,把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更好的結合起來,在做中學,終於在鉬礦選礦、鉛鋅礦選礦、多金屬選礦和非金屬材料的加工等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精湛的技術。這讓他在選礦試驗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之後的西林鉛鋅礦電化學控製浮選技術工業化、青海德爾尼銅礦選冶試驗以及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863計劃項目中都有著非常突出的表現,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才能夠進行創造性地工作。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最好的課堂。不管你原來的學識有多高,都要在做中學。毛澤東認為,“真正親知的是天下實踐著的人”,一個人,隻有在實踐中才能不斷修正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隻有在實踐中才能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隻有在實踐中才能不斷地向他人學習,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

在當今年代,我們不必再冒槍彈炮火的危險,但生存仍是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需要麵對的問題。商場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企業要在這個戰場上生存、立足,個人要想在迅猛發展的大潮中勇立潮頭,就要學會學習,把自己放到廣闊的實踐大課堂裏,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作為,作出自己應有的成就。

遇到新事物,先看看別人是怎麼幹的

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獈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

——瑞士德語作家 凱勒

“拿來主義”是學習的一條捷徑。工作中遇到新事物或新的困難時,不妨先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這可能少走很多彎路,比自己閉門造車效果好得多。

“對亞馬遜的財務報表,我比一些華爾街的分析師們還要熟悉。我會用當當的指標和它一一做對比,最新的結果是,9項指標中我們隻有庫存周轉率不如它。”

當當網上書店聯合總裁俞渝毫不諱言對亞馬遜這個世界最大、最知名的網上書店的模仿和學習。她將當當網比作是“學齡前兒童”,而“亞馬遜”已經是進入“青春期”了。她說:“中國古話說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當當不恥於當學生,因為有得學比沒得學要好。”

由於每個人的生命和精力有限,實踐的深度和廣度也十分有限,不可能事事都親自實踐,大量的知識要通過向別人學習來獲得。直接學習別人的有效經驗能夠使自己從一個比較高的起點開始繼續努力學習,從而避免從頭花很多時間走彎路。

2006年百度剛剛在納斯達克上市不久,就成為在美國上市的非國有中國企業中交易額最大的公司。但如何讓百度進入納市百強成分股呢?

Shawn覺得這件事情很難,與李彥宏一起商量對策。兩人一時都想不到好的辦法,李彥宏對Shawn說:“這是一個新的問題,咱們不妨先看看別人是怎麼幹的。”通過了解幾個進入納市百強成分股的海外公司當初進入時的各方麵條件,他們找到一些可借鑒的思路。

時機終於來了。2007年底,金融危機開始爆發,美國本土很多行業開始衰退,導致有幾支原來是成分股的股票出現明顯下滑,而中國經濟仍然蓬勃。天時地利已到,早有準備的Shawn此時正帶領著百度投資者關係部的同事對納斯達克和百度的投資者進行走訪,向他們進一步闡述中國經濟的影響力和百度對百強成分股指的價值,以詳實的數據分析新業務的發展前景,堅定了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公司的信心。本來人氣就正旺的百度,更是逆市上漲。一舉通過了所有評估標準,取代了業績下滑的公司,進入了納市百強成分股指數。

2007年12月14日,百度如願地成為第一個進入納斯達克百強成分股指數的中國企業。

這件事情證明,麵對全新的挑戰,隻要你善於從別人的成敗中學習經驗,總能找到一條新的解決辦法。先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並不等於簡單的模仿,而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從他山之石中吸取經驗教訓,為自己的創新規避風險找到思路,最終的目標是突破別人的做法,做得更好。

創新和試錯當然要付出代價,但這代價應該是企業有能力支付的代價,而不是搭上企業的成長性甚至企業的生命。

柳傳誌說:“在根本不會遊泳的情況下奮不顧身地跳入水中,除了泛起一陣泡沫和帶來滑稽的悲壯以外,什麼結果也沒有。”聯想的目標不是引人注目,而是做一個“能成事的英雄”。因此,柳傳誌覺得“必須狠下心來,踏踏實實跟在別人後麵‘吃土’,但心裏希望的是做‘領跑’。”

遇到新事物,先看看別人怎麼幹,不等於跟風。事實上,由於處在不同的行業,公司的等級和規模也不同,聯想、華為、海爾很多經驗無法被百度借鑒,但有些共同的原則是相通的。比如,海外市場要取得成功,一定要給予當地足夠的資源和獨立決策的權力,如何正確製定海外市場目標,設定組織架構,在海外市場找到最合適的人才等方麵也都很重要。

個人的能力、學識、水平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正確看待自己,謙虛謹慎,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在相互學習和交流中加強合作,共同提高。通常學習的對象主要有一下四種:

一是向師長學。一般來說,職業集體中的師傅和較年長者,不僅有較高的思想品德,而且經驗比較豐富,生產技能比較熟練,他們身上有很多我們可以學習借鑒的地方。在企業中,作為年輕人員工要虛心向師傅和長者學習,主動拜師,生產和工作的疑難問題多向他們請教,吸取他們豐富的工作經驗,盡快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和品德。

27.7分、7.1個籃板、3.3次助攻、1.7次搶斷,年僅21歲的凱文·杜蘭特在自己的第三個賽季取得了一個近乎完美的開局,四項數據都較此前有所提高。似乎每一天你都能發現:這個瘦瘦高高的大男孩又進步了。你能想象,職業生涯罰球命中率高達86.6%的杜蘭特,罰球時的小動作居然是學習的安東尼·沃克!

二是向同行學。同行之間從事共同的工作,每個人都在工作過程中積累一定的經驗,有自己獨特的生產經營方法和技能技巧,在行業中也有一些在各方麵都走在前麵的先進分子。這就要求同行之間要追趕先進、互相學習彼此的長處,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從而促使整個集體團結向上,更好地實現共同的利益和目標。在行業內部和行業之間,我們應該做到“見賢思齊”,虛心向同行業中的其他企業學,向本企業中的其他每一個同行學習,取長補短。

三是向後生學。青年職工和比自己年幼者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經驗、工作方法和生產技能比較欠缺等不足,但是他們身上,也有著思想敏銳,充滿朝氣、富於工作熱情,最少保守思想,文化知識水平較高,易於接受新生事物,更為熟悉和較快掌握現代社會廣泛應用的信息技術和高新知識等長處和優勢。彭麗媛作為音樂方麵的大師,仍向一個比她小很多的年輕人學習聲樂知識。年長者和老師傅也應虛懷若穀,注意學習後生、晚輩的長處,同他們互相切磋技藝,溝通交流,從而使自己跟上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腳步。

四是向社會各類有經驗、長處的群眾學。毛澤東早就說過:“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通常說,處處留心有學問,在職業活動中,在同行、同事、師徒之外,還有許多用戶、朋友以及外界人員,他們都可能與我們發生這樣那樣的關係,在他們那裏,同樣也有許多長處和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俞敏洪說,如果不是身邊有一大批精英可以借鑒和學習,他可能到現在也是一個目光短淺的個體戶,新東方到今天還可能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培訓學校。王強他們將外國的管理方式帶到了新東方,把坦蕩的做人原則和虛心學習的風格帶到了新東方。

隻有虛心向別人學習,才能進步。不要覺得向別人學習就是丟麵子,文壇巨匠蘇東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談,萬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無法解答“兩小兒辯日”的尷尬,但這些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崇高與偉大。把虛心作為一種狀態貫徹始終,才能真正從小處、從細節中學到東西。

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成為巨人

在許多問題上我的說法跟前人大不相同,但是我的知識得歸功於他們,也得歸功於那些最先為這門學說開辟道路的人。

——現代天文學創始人 哥白尼

牛頓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把自己取得的成就說得微乎其微,而把前人的探索成果看得無限重大。這似乎有些太過謙恭,可實際上,前人的很多經驗和結論對我們今天的進步的確幫助巨大。牛頓之所以能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和他個人的親身實踐及付出的艱苦勞動密不可分。同時,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創立的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以及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觀察星空所取得的成果,也都為牛頓的發現提供了紮實和珍貴的基礎。

通過讀書,我們的思維往往能借助前人的高度,向更深遠的地方拓展開去。從中我們可以總結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輩學習,學習前人的知識,在前人的基礎上才能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夠成為巨人,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生活和工作,我們可以省卻更多的時間,可以更快地接近成功,取得事業上的巨大進步。

例如多普達手機,在中國手機市場上已完成諸侯割據的局麵的情況下,多普達手機,從公司成立到產品上市,隻用了短短4個月的時間,而且從2002年8月正式上市到同年12月份,多普達的手機銷量就已經達到2.5萬台。多普達手機能夠以這樣如潮般的攻勢入主手機市場,完全是因為他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在2002年8月22日,多普達dopod686正式麵世的新聞發布會上,多普達老總楊興平興奮地向大家介紹了他的合作夥伴:微軟、中國移動、英特爾、新浪網、搜狐。這些巨頭齊聚一堂,他的手機能不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