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德軍剩下來的東西(1 / 2)

易名

戰爭結束了。他回到了從德軍手裏奪回來的故鄉。他匆匆忙忙地在路燈昏黃的街上走著。一個女人捉住他的手,用吃醉了酒似的口氣和他講:“到哪兒去?是不是上我那裏?”

他笑笑,說:“不。不上你那裏——我找我的情婦。”他回看了女人一下。他們兩人走到路燈下。

女人突然嚷了起來:“啊!”

他也不由抓住了女人的肩頭,迎著燈光。他的手指嵌進了女人的肉裏。他們的眼睛閃著光,他喊著“約安!”把女人抱起來了。

點亮一盞心燈

劉墉

從前有位善心的富翁,蓋了一棟大房子,他特別要求營造的師傅,把那四周的房簷,建得加倍的長,使貧苦無家的人,能在下麵暫時躲避風雪。

房子建成了,果然有許多窮人聚集簷下,他們甚至擺攤子做起買賣,並生火煮飯。嘈雜的人聲與油煙,使富翁不堪其擾;不悅的家人,也常與在簷下的人爭吵。

冬天,有個老人在簷下凍死了,大家交口罵富翁不仁。

夏天,一場颶風,別人的房子都沒事,富翁的房子因為屋簷特長,居然被掀了頂。村人們都說這是惡有惡報。

重修屋頂時,富翁要求隻建小小的房簷,因為他明白:施人餘蔭總讓受施者有仰人鼻息的自卑感,結果由自卑成了敵對。

富翁把錢捐給慈善機構,並蓋了一間小房子,所能蔭庇的範圍遠比以前的房簷小,但是四麵有牆,是棟正式的屋子。許多無家可歸的人,都在其中獲得暫時的庇護,並在臨走時問這棟房是哪位善人捐建的。

沒有幾年,富翁成了最受歡迎的人,即使在他死後,人們還為繼續受他的恩澤而紀念他。

造就與迷失醉心戲劇的某人,不顧親朋的反對,毅然選擇一處並不熱鬧的地區,興建了一所超水準的劇場。

奇跡出現了,劇場開幕之後,附近的餐館一家接一家地開設,百貨商店和咖啡廳也紛紛跟進。沒有幾年,那個地區竟然發展得非常繁榮,劇場的賣座更是鼎盛。

“看看我們的鄰居,一小塊地,蓋棟樓就能租那麼多錢,而你用這麼大的地,卻隻有一點劇場的收入,豈不是太吃虧了嗎?”某人的妻子對丈夫抱怨,“我們何不將劇場改建為商業大廈,分租出去,單單租金就比劇場的收入多幾倍!”

某人想想確實如此,就草草結束劇場,貸得巨款,改建商業大樓,怎料樓還沒有竣工,鄰近的餐飲百貨店紛紛遷走,房價下跌,往日的繁華又不見了。更可怕的是,當他與鄰居相遇時,人們不但不像以前那樣對他熱情奉承,反而露出了敵視的眼光。

某人終於想通了,是他的劇場為附近帶來繁榮,也是繁榮改變他的價值觀,更由於他的改變,又使當地失去了繁華。

人們常因建設自己而造就別人,又因別人的造就而改變自己。在這改變中,某些人迷失了,不但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那些曾被他造就的人。

懷才不遇小王和小李是藝術係的同班同學,小李畢業後因為父親的關係,進入某報社擔任美術設計工作。

不甚如意的小王,每次看見小李在報上刊出的作品,就痛罵報社隻認人情,不長眼睛。但是原本遠不及小王的小李,由於報社的工作環境好,經常能接觸最新的材料與作品,加上困而後學的努力,幾年後樹立了獨特的風格,也闖出了不小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