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見我喜愛天文,又經我再三請求,終於答應了給我買台小型天文望遠鏡。望遠鏡買來了,樣子像門高射炮,可真神氣,我立即把它命名為“探索者”號。我焦急地等待黑夜的來臨,準備用它觀測月球。然而時間像一名不合格的長跑運動員,等啊等,好不容易盼到了黑夜。
月亮出現在我家陽台上方,這可真是個好機會。我迫不及待地把凳子擺在陽台上,為我的天文台奠基,再把“探索者”號往上一擺。嘿!我的小天文台落成了。我坐在旁邊的小椅子上,用望遠鏡尋找月亮。可是我不是看到那些頑皮的小星星,就是眼前一片黑暗,再不就是月亮在鏡頭前一閃而過,我耐著性子等了半個多小時。“呸!什麼破東西,我不看了,這麼小的視野,什麼都看不見。”可就在這時,媽媽的話響在我耳邊:“做什麼事都要動腦筋,多想辦法呀!”“對!”我要多動腦筋。於是我靜下來想了想:咦!大炮不是有準星嗎?我也想給望遠鏡裝上準星。說幹就幹,可用什麼做準星呢?竹棍嗎?不行。太不結實。那就用大頭針。對!於是我拿來了大頭針、硬紙,先把大頭針穿過硬紙片,再把這簡單的準星固定在我的“探索者”上。
於是我第二次擺好“探索者”號。先把準星對準月亮,再把眼睛對準鏡頭,然後往下輕輕地一按。月亮出現了,我又細心地調節著望遠鏡,終於,月球清晰地展現在我的眼前。啊!我看到了隻有書本上才能看到的火山。這時我竟一個人咯咯地笑起來。成功了!成功了!我終於嚐到了動腦筋的樂趣。
當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乘坐“飛龍”號太空船來到了月球,見到了紅色世界——火星,還訪問了X星球,那裏的居民很友好。我告別了他們,繼續在夢幻般的星海裏遨遊……
二等獎
追“球”樂趣
眼下有個時髦的詞兒叫“追星族”,什麼“歌星”、“影星”等都是很多人崇拜、追蹤的對象。可我居住的大院卻有這麼一個“追球族”,這個“追球族”是與我年齡相仿的近20個小夥伴。為什麼叫“追球族”呢?因為我們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什麼球最“火”,我們就追什麼球。不信,你看:
隨著綠茵場上的一聲哨響,96甲A聯賽開始了。那熟悉的足球場,熟悉的足球名將的身影,早把我們的心勾向了足球,我們也在每個隊員的短褲上印了號。一提起印號,我就特別高興,因為我是10號——與宿茂臻大哥同一個號,多神氣!
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就開始了訓練和比賽。每天放學寫完作業,我們就奔向操場,人少時練練球,人多時就打比賽。我們踢球的火勁,絲毫不比甲A聯賽差!我們比賽的結果也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在一場不到一小時的小賽中,我隊竟以16:2的成績打得對方萬劫不複!
誰知好景不長,NBA男籃聯賽的序幕拉開了,足球的火熱勁兒漸漸地被籃球取而代之。隨著比賽的日益緊張激烈,我們“追球族”的身影又出現在籃球架下。稍有時間,就打籃球,過了不長時間的“訓練”,我們的籃球技術大有長進。不過因為籃球少,隻好拿足球到籃球場上“過把癮”。
“第14屆世界乒乓球賽開始啦!”這消息傳遍了整個大院。不用說,“籃協”變成了“乒協”了。這下可好,小小的乒乓球像變魔術似地飛遍了院裏各個角落,學校的幾個水泥乒乓球台,遠遠滿足不了我們的需求,我們隻好在地上打。“兩軍”對壘開始了。單打、雙打、混打……全齊了,隻缺少獎金和獎杯了。
這就是我們院的“追球族”,怎麼樣,挺有意思吧!我們現在人人都有一個強健的身體,這當然是有“追球”的一份功勞,你會問:“下一步追什麼?”還是那句話:“什麼球最‘火’,就追什麼球。”
三等獎
看書的樂趣
一提起書,有的小朋友一定會說:“看書,那有什麼好玩的,下棋,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才棒呢!”可我卻不是這樣想,高爾基的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直牢記在我心間,看書已逐漸成為我每天的精神食糧。
我愛看書,因為它給了我無窮的樂趣,每天放學,我回家做完作業,就一頭紮進書本,在知識的海洋中漫遊,遊覽壯麗的四大佛山,觀賞奔騰不息的長江、黃河,從幹旱的沙漠一直遊覽到江南水鄉,我真希望所有的書都跑到我麵前,排好隊,讓我盡情地讀、想、記、用,那該多棒啊!
我愛看書,因為它給了我豐富的知識。有一次,老師向我們提了一個問題:“我國最後一個皇帝是誰?”同學們都答不上來。他們知道我讀了很多書,都用期待的目光看著我,可我也不知道,羞得低下了頭,老師見我們都回答不出,就說:“這個問題留著你們下課去想吧。”下午,我回家後,就直奔圖書館,終於找到了答案:我國最後一個皇帝是溥儀。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我的知識還少得可憐,我要繼續從書中吸取知識。我愛書,因為它給了我豐富的知識,給了我極大的興趣。
一篇寫得很有章法,從出現困難到自己克服困難,從而嚐到動腦筋的樂趣,敘述合理,寫得有板有眼,有條不紊,與作者生活十分貼近。第二篇、第三篇雖能從文中體現樂趣,但與第一篇相比,文章敘述描寫不夠深刻、生動。
猴猴題解
題目19:我是××迷
題目是《我是××迷》,要求你寫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是象棋呀,足球呀,讀書呀等等,關鍵是要寫出自己怎樣迷,迷到了什麼程度,比如為讀書忘了吃飯等,而這樣入迷又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歡樂,都可以寫進文章裏哦!
等級示範
一等獎
我是古箏迷
我是怎麼愛上彈古箏的呢?那還得從一次音樂會說起。
6年前的一個晚上,奶奶帶著我去參加音樂會。我看見節目單中有古箏獨奏的節目,這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古箏是什麼模樣的呀?當帷幕徐徐拉開時,我看見舞台上安放著一個條案似的東西。隨著演奏者的手指在琴上彈撥,美妙的樂聲也如泉水丁冬,滋潤著我的心田,我被陶醉了。音樂會結束後,我拉著奶奶跑到了後台。後台擺著四五架這樣的大怪物,它們渾身棕黑,長約1米,在中央凹進去的地方,係著20來根弦,有綠的,也有白的。奶奶在一旁告訴我:“這就是古箏,是我們中國的民族樂器,具有兩千年的悠久曆史呢!”我十分羨慕,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學會彈古箏。
於是,我纏著媽媽買古箏,後來媽媽被我磨得沒辦法,終於買了一架古箏,我別提有多高興了。從此,白天我在老師家中認真學習,晚上,我在家裏刻苦訓練。有時連續練習3個小時,手都酸得抬不起來。但對古箏的濃厚興趣,又使我忘記了酸疼,經過6個嚴寒酷暑,我已經彈熟許多曲子了。
其中,我最喜歡《戰台風》這首曲子,它是王昌元的傑作。它氣勢磅礴,快速熱烈,彈著這首曲子,我仿佛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麵:碼頭上,工人們正忙碌地搬運貨物。突然,刮起了大風,海麵波濤洶湧,台風來了!碼頭工人迅速地與狂風展開搏鬥,奮力保護國家財產。台風過後,貨物一樣不少,工人們終於喘了一口氣,欣慰地笑了。彈著彈著,我不禁為工人們這種維護集體財產的精神感到驕傲!
《山丹丹花開紅豔豔》是一首藏族歌曲,也是我喜愛的曲譜之一。它描述了解放軍來到西藏時,山上的紅花盛開,紅豔豔的一片,表達了藏族人民對黨的熱愛,對大自然的讚美,整首曲子先舒展後歡快,使我覺得自己仿佛與藏族同胞們一起載歌載舞,在歡迎解放軍的到來……
古箏,其吟似歌唱,敘如故事,訴像哭泣,瀉成瀑布,滋潤多少心田,激勵多少壯誌。我為會彈古箏感到自豪,我愛彈古箏!
二等獎
我是美術迷
不知怎的,我從小就酷愛美術,經常拿著水彩筆在紙上亂塗亂畫。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美術的興趣也就更加濃厚了。
記得我剛到老師那兒學畫時,由於和老師不太熟悉,總是有點兒怯生。老師見後,便帶著我去公園玩;去山上找螳螂窩熏老鼠等等。漸漸地,我了解了老師,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畫家。我不再懼怕他了。他便教我畫幻想畫、簡筆畫,而且我也特別感興趣。在班上,我的美術成績可以算是數一數二的了。這樣持續了3年。有一天,老師叫我帶幾根“HB”等7種型號的繪圖鉛筆來。我感到很奇怪,畫畫不是帶彩色筆嗎?帶這麼多鉛筆有啥用處?不過我還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做了。他說:“今天我們結束了兒童畫來學習‘素描’。”“素描”我好像聽說過,是用線條來表現物體。隻見老師從冰箱裏取出一隻雞蛋,放在一張用紅布蓋住的桌麵上。“今天我們來畫雞蛋,我們先從簡單的開始,隻用線條表示。”老師微笑著說。我聽說著名畫家達·芬奇也是從畫雞蛋開始他的繪畫。回到家後我不停地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5年的學習實踐,終於在“雙龍杯”書畫比賽中獲了獎。望著那張證書,我的心情無比激動……
我喜歡美術,因為我從美術中懂得了“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並不斷鞭策自己去攀登繪畫藝術的高峰。
三等獎
我是小書迷
我叫樂帥,是四年級的學生。我的特點是看書,每得到一本書,我總是廢寢忘食,非得一口氣看完才肯罷休。有時為了能借到一本好書,我不惜一切代價,甚至願意用心愛的郵票去交換。
記得有一次,我聽說鄰居家的金明心買了一套叫《七龍珠》的小畫冊,又聽說內容很精彩,我的心不禁癢了起來,就跟媽媽要錢買,可媽媽說價錢太貴了,不同意,我隻好去向金明心借。可我費盡了口舌,好說歹說,他也沒吐出一個借字,還說:“我的書是不隨便借人的,除非拿郵票換。”我隻好怏怏地回去了。
回到家裏,我打開集郵冊,看看這張舍不得,看看那張也舍不得,這些可都是我的寶貝呀!可是我又想像著小悟空正背著小猴子笑盈盈地向我招手呢。換,還是不換?我掂量來,掂量去,終於下了決心,挑出一張唐老鴨郵票。我看看郵票說:“鴨老弟啊,鴨老弟,如今隻得委屈你一下,有機會一定把你換回來。”我把這張郵票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才朝金明心家走去。
第一篇除了審題、選材等方麵很好之外,語言也很有特色,看得出來,小作者對古箏一定是很入迷,不然那麼多樂曲名稱及對其理解怎麼能記得那麼清楚,感受那麼深呢。第二篇、第三篇也各有長處,第二篇敘述清楚,第三篇語句簡練,但相比之下都不那麼具體。所以“迷”的程度表現得不夠深。
猴猴題解
題目20:中秋的夜晚
既然是中秋夜晚,那在文章中就要抓住能體現是中秋節日夜晚的活動或事物、景色,這樣才能緊扣文題。
等級示範
一等獎
我喜歡中秋之夜
月,是那麼溫柔,她將黃色的光亮輕輕地灑向大地,灑進每個小院的角落。
我終於盼到了中秋節,那天晚上,吃過團圓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文化宮觀賞花燈。沿著林陰道,我們漫步向前走著。這時,早已明月當空了。那大玉盤似的月亮鑲嵌在深藍色的天空中,顯得格外美麗。旁邊幾縷薄薄的雲,不正是嫦娥跳舞時飄出的細帶嗎?“好美的夜色啊!”我不禁喊出。
突然,遠處出現一片耀眼而美麗的燈光,我飛奔而去。啊,原來是花燈走廊,我沿著五彩繽紛的燈廊,來到了花燈最密集的地方。那五花八門的花燈,使我目不暇接,仿佛走進了迷宮一般。
這時,傳來了一陣悅耳動聽的音樂與人們的讚歎聲。我擠進人群一看,啊!好美麗啊!隻見一個由紅黃藍綠等顏色編織成的大型毛線宮燈,在不停地轉著,發出了悅耳的音樂。宮燈上麵粘著許多照片,反映了祖國紡織行業欣欣向榮的麵貌,那些愛織毛線的阿姨們個個看得目瞪口呆,恨不得把這些毛線搬回家,可這是不可能的,隻好一邊稱讚著一邊依依不舍地離開。
離開毛線音樂燈,我邊走邊想,如果在中秋之夜,台灣的小朋友也能參加,那多好啊!我跟媽媽說了這個想法,她充滿信心地說:“快了,快了!”我真希望祖國統一早日實現。
突然,一陣喝彩聲打斷了我的思路,把我引向被人們圍著的藥瓶燈,它是由上千個小藥瓶組合成的“天安門”。小藥瓶裏裝滿了水,一開燈,簡直比水晶宮還要美千百倍。人們都紛紛伸出大拇指誇讚:“真美麗!夠氣派!”我真想把它抱回家,哪怕一天也好。我十分敬佩那些修建“天安門”的師傅們。
我和爸爸、媽媽懷著喜悅的心情,又觀賞了青蛙燈、白兔燈,直到夜深。林陰道上,兒女們攙著年過半百的父母,青年們手拉著手講敘著觀花燈的感受,大家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離開了文化宮。
我喜歡這中秋之夜,因為它給我帶來了歡樂。
二等獎
中秋賞月
明月如鏡,星鬥滿天。在農曆八月十五幽靜的月夜裏,我們全家一起興奮地來到陽台,欣賞那十五的月亮。我還反剪著手搖頭晃腦地吟著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把全家逗得哈哈大笑。
人們常說:“月到中秋分外明”,這話很有道理。看,那帶著一圈金環的月兒終於升起來了,它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穿過一線一縷煙似的白雲,向上升著,升著,就在一刹那間,月兒的顏色變淺了,淺了,變白了,變白了!它高傲地升起來了。它圓得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啊,皎潔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的豐富想像:嫦娥,因偷吃仙藥,被關在寂寞的廣寒宮內;吳剛,被罰砍那砍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兒,在廣寒宮為嫦娥做藥……
三等獎
中秋節
晚上,皎潔的月光,照射著祖國的大地。我們全家圍桌而坐,桌上擺著月餅、蘋果、酒等好多東西。我們津津有味地吃著笑著,聽著電視機裏的歌聲,歡樂籠罩了我家明亮的小院。
這時,爸爸講話了:“每逢佳節倍思親哪,我們全家能歡歡樂樂地過著中秋節,這種安寧幸福的日子是來之不易的,是咱們的解放軍同誌用血汗換來的。現在他們仍在守衛著祖國的疆土,為了他們——我們的親人,祝酒吧!”大家都鄭重地舉起了酒杯,“還有我們的台灣同胞,至今還沒能回歸祖國,與大陸人民團圓,共度佳節。”爸爸的這些話使大家都沉默了,隻有電視機裏在唱著《十五的月亮》,我的心隨著思念的歌聲飛到了南疆,飛到了寶島台灣。
晚上,我做了一個美麗的夢,我手捧著鮮花,迎來了凱旋的威武戰士,又同紅嘴相思鳥一起迎來了回歸祖國的台灣小朋友,我們手拉手唱啊,跳啊,幸福的淚水流在了一起……
這是一個多麼不尋常的中秋節啊!
第一篇,在小作者的筆下,中秋之夜的燈會是多麼美啊!
夜色美,但五彩繽紛的燈會更美。小作者巧作比襯,把讀者帶進那“迷宮”一般的燈廊。寫毛線宮燈時,先寫悅耳的音樂,再寫用各種顏色毛線編成的宮燈,然後寫人們觀賞時的讚歎。寫得有聲、有色、有感。寫藥瓶燈時,重點寫了它的“氣派”,突出了“天安門”宮燈比水晶宮美千百倍,最後表達了對“師傅們”的敬佩。寫得有景,有情。
第二篇是一篇情景交融,富情於景的抒情散文。作者在描寫中秋之夜明月初升和滿月當頭的美好景色之時,產生了情感豐富的遐想,抒發了思念親朋之情。文章還用古詩開頭加突出。使人讀後確有“每逢佳節倍思親”之感。與第一篇相比缺少生動描繪。
而第三篇則沒能抓住重點,隻寫了爸爸的話。
猴猴題解
題目21:雨
寫下雨,怎樣去表現主題呢?這就需要借景抒情了,即通過描述雨景,來表達作者自己喜、怒、哀、樂的感情。
等級示範
一等獎
雨
天,就像破了的鍋,雨,一下就沒個完。溝裏滿了,田裏滿了,還在嘀嘀嗒嗒地下。
黃昏時分,又起了風。風按著大樹的脖子搖。大樹拚命地掙紮著。
“唉,大風一起暴雨就要來了!”奶奶歎息著說。
我心裏一驚,田裏的禾苗經得起嗎?那大堤經得住嗎?
一會兒,玻璃窗上“咚咚”的雨點聲響起來了,又一會兒,屋頂上像萬馬在奔騰,一條簷溝就是一股飛泉,茫茫田野,黑沉沉煙蒙蒙。
我向大堤方向望去,一道道手電忽閃、忽閃,那是守衛大堤的人們在巡邏。
突然,“噔、噔、噔”,一陣腳步聲從窗前響起,它壓倒了雨聲;接著一個個身影,肩扛著飽鼓鼓的草包,在窗前閃過,向大堤那邊奔去。
我打開門,風帶著雨點向我直撲過來,雨水潑了我一臉,我眼眯起來,用手抹去臉上的雨水,心裏在說:“雨呀,你再狂暴也算不了什麼,我也要上大堤去看個究竟。”
此時,有人在我身上蓋上雨衣,我轉身一看是奶奶。奶奶再將一隻用塑料布包裹好的籃子塞進我懷裏,說道:“你爸和守衛大堤的叔叔連中飯也沒吃,你送些饅頭去吧。”我一聽,用力接過籃子,將腳上的鞋子一甩,幹脆光著腳,身子一彎,鑽進雨簾中。那雨像鞭子一樣往我身上抽、臉上打,我一個勁地往前衝,嘿,原來雨也是不中用的東西,它欺軟怕硬,你不怕它,它倒後退了,一會兒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