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數字的意義(1 / 2)

——訪黃石市鍛壓機床廠

一、二、三、四、五……個、十、百、千、萬……這些普通而又平常的數字,常常深深地打動人們的心,使人們為之激動,為之振奮。

請看下列數字:

黃石市鍛壓機床廠今年1至11月工業總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26.8%;相當於1973年至1975年3年的總和;上繳利潤——比去年同期提高107.88%,相當於1966年至1975年10年的總和。

最近,我們來到這個廠采訪,和廠裏的幹部、工人、工程技術人員分別舉行了座談。這些數字,如同一把金鑰匙,打開了大家的話匣子。參加座談的同誌們告訴我們: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轉移工作重點以來,我們廠裏的工作確實在變。前些年,廠黨委雖然帶領全廠職工頂著“四人幫”的路線幹了一下,也總是不能放開手腳。那時候,從黨組織書記、委員,到廠長、車間主任,開會作報告,總結布置工作,都是“口裏不提綱,心裏就發慌”。

今年,廠黨委在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大膽、迅速地帶領全廠職工實行工作重點大轉移,明確地提出了“以生產為中心,以質量求生存,以品種求發展”的口號,一反過去這也是中心,那也是重點的局麵。

年初訂計劃時,廠裏召開職工代表大會進行討論。今年全廠的生產計劃指標,都比上升幅度較大的1978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產值要突破800萬元,上繳利潤要翻一番。

任務是艱巨的,廠裏的工作是紮實的。紮紮實實的工作,留下了紮紮實實的數字。

為了跑任務、跑材料、跑銷路,廠黨委主要領導成員先後11次親自出馬上武漢、進北京。

改革行政機構。廠政治處原有5個工作人員,今年抽調出4個人充實到生產業務部門;廠長辦公室配備了兩名副主任、兩名秘書。

改革廠長辦公製度。由廠長、副廠長帶領生產科、技術科、工藝科、質量管理科等部門的幹部,到車間實行“大查房”,每周一次。

在廠黨委統一部署下,黨、政、工、團充分利用宣傳工具,大力宣傳大轉移中的新人新事。前幾年,廠區通道兩旁的宣傳欄上,連篇累牘的大批判文章,人們很少過目。如今換上了“革新能手”、“質量標兵”、“勞動模範”和先進集體的照片和事跡,工人們說它是新長征途中的“加油站”。為了搞好工人和幹部的業餘教育,廠工會還主辦了工人夜校,辦起了一個初級班和一個中級班,最近又辦起了掃盲班。廠團委在團員青年中,廣泛開展“爭當新長征突擊手”的活動,青年工人中不少人每月實際完成的生產工時,都兩倍、三倍地超過定額標準。工人們高興地說:“黨、政、工、團‘鑼鼓’敲到一個點子上了,我們工人的勁也就擰到一股繩上了。”

在和部分生產班長座談時,我們了解到:往年,當班長的有名無實,對班裏的事不敢管,管不好,有些工人也不服管,有不少班長向廠裏或車間提出過辭呈。今年不一樣了,參加座談的班長們給我們講了許多生動的故事:加一車間車工班,過去當班長的活沒少做、苦沒少吃、氣沒少受,班長換了好幾個,班裏的工作起色也不大。這個班的現任班長是今年春上民主選舉產生的,他卻感到自己並沒有傷多少腦筋、費多大力氣,今年頭10個月,全班完成的工時就比去年全年還多三分之一以上。為什麼現在班長的工作好做了呢?他們說:一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搬去了長期壓抑人們生產積極性的石頭,人們的革命熱情迸發出來了,班裏的事不再是班長一個人叫、一個人幹了,大家都關心生產了。二是廠裏給班長下放了一些權力,班長真正有職有權了。三是現在實行了定額管理,大家都清楚地看到:沒有好的勞動態度、沒有過硬的技術,“鐵飯碗”是捧不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