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夏、商、西周(2)(2 / 3)

■薑太公釣魚

商朝統治了中國六百年後,出了一個暴君,叫紂(音zhòu)。紂是一個酒色之徒,寵愛妃子妲(音dá)己,每日飲酒作樂,不管百姓死活。他們經常待在別都朝歌(今河南淇縣),享用搜括來的民脂民膏,還在朝歌城裏造了一座“鹿台”,儲存了很多金銀珠寶。

紂王把成噸的酒倒入水池裏,稱為“酒池”;把成堆的肉懸掛起來,形成樹林的形狀,稱為“肉林”。

紂王還喜歡虐待奴隸。他把銅柱燒紅,然後讓奴隸抱住銅柱,稱這種刑罰為“炮烙”。他將奴隸砍成肉塊曬幹,稱為“肉脯”;把他們剁成肉醬,稱為“肉醢”。大臣梅伯勸諫了他幾句,紂王竟然怒氣不息,將他處以炮烙之刑。就這樣,忠心耿耿的梅伯被活活烙死。

在商紂王恣意橫行的時候,西部的周族逐漸興盛起來。周族的祖先是曾幫助大禹治水的後稷。紂王的時候,這個部族的首領是周文王。文王尊敬老人,愛護幼童,以仁義治天下。很多諸侯見周族勢力雄厚,都望風歸順。

這時,在周族領地的渭水之濱,來了一位白發老者。此人姓薑,名尚,字子牙,因祖先的封地在呂,所以又名呂尚。他在這裏隱居,無事時就以釣魚為樂。其實,他並不想在清山秀水中了此餘生,而是等待時機,想輔佐明主,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一天,周文王想出去打獵。這位部族首領非常敬畏上天,每次進行重大活動都要進行占卜。這次他也請太卜占一卦。太卜占完卦後對文王說:“你這次出去打獵,既不能捕到龍,又不能捉到熊,卻能找到輔佐您成就大業的賢人。”

文王很高興,帶領文臣武將出了門。在回來的路上,紂王看到一位白發老人坐在渭水河邊一塊大石頭上垂釣。這位老者頭戴鬥笠,腰杆挺得筆直,手拿一根漁竿,魚鉤居然是直的。

一般人都知道,直的魚鉤隻能通過掛住魚的兩腮來僥幸釣得魚,與彎魚鉤相比,效率要低得多。這位老人為什麼要用如此笨拙的辦法來釣魚呢?

這位老人正是薑尚,他是想用這種奇怪的釣魚方式,引起周文王的注意。盡管周文王身邊的文臣武將、左右隨從很多,薑尚卻麵不改色,仍然低頭釣他的魚。周文王覺得這個釣魚老頭不是凡人,就下了車,主動跟薑尚搭起話來。

薑尚見文王主動和他說話,果真有禮賢下士之風,確是一個值得為之效力的明君,就與他暢談起來。通過一番交談,周文王發現,這個釣魚老者精通軍事,對排兵布陣非常在行。薑尚還告訴文王,要想振興周族,就必須發掘人才,使用人才,把人才看成興邦之本。

周文王非常高興,誠懇地請求薑尚放棄釣魚生涯,助他一臂之力。薑尚慨然應允。周文王喜出望外,說道:“我的太公(即祖父)曾說:‘隻有賢能之士來到周族,周族才能真正興旺發達。’您不是這位賢能之士誰是?我的太公盼望先生很久了!”

於是,文王扶著薑尚,與他同登龍車,下令啟駕回宮。回宮之後,文王拜薑尚為軍師,讓他掌管周族的政治、軍事,作為輔弼重臣。這一年,薑尚已八十多歲。

因為周文王認為自己的太公盼望薑尚很久了,薑尚就被稱為“太公望”,民間則稱薑尚為“薑太公”。

薑尚知道崇國(今陝西戶縣東)是商朝西邊最大的屬國,對周族的威脅很大,就勸文王消滅它。文王就與薑尚統率大軍,征討崇國。崇侯平時仗著紂王的勢力,欺壓百姓,橫行霸道,等到周族軍隊兵臨城下時,老百姓都不肯為他出力。結果崇國被周族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