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在德勝門受挫,隻得向南撤退。他來到彰儀門(今北京廣安門)時攻擊明軍,遭到石亨之侄石彪的奮勇抵抗。也先發動了幾次進攻,連連失利。這時,石亨率領大軍趕到,向敵人發動猛攻。
城外的老百姓也來助戰,他們爬上屋頂,將磚頭、瓦片拋向敵陣。瓦剌軍遇到鋪天蓋地的磚瓦,被打得頭破血流,叫苦不迭。在戰鬥中,瓦剌軍死傷無數,軍心大亂。也先不敢戀戰,帶領敗兵向西逃竄。
於謙帶領軍隊追擊敵軍,奪回敵軍搶掠的百姓和財物。也先非常害怕,於是兵分兩路,也先率一支人馬出居庸關而逃,部將伯顏貼木兒而挾持明英宗,經紫荊關撤退。北京一戰,瓦剌軍被徹底打敗,元氣大傷。
也先派人到北京議和,同意釋放明英宗。大臣們非常高興,都說:“隻要能迎回太上皇,咱們怎能吝惜一點財物?”於謙說道:“咱們不能再上當了!敵人沒有釋放太上皇的誠意,隻是向我們勒索錢財!”明景帝不願屈辱求和,支持於謙的意見。
也先見明朝的態度非常強硬,對自己貿然出兵感到後悔,決心與明朝和好。公元1450年8月,明英宗回到北京。明景帝怕英宗奪取皇位,將他軟禁在南宮。此時翰林侍講徐珵已改名徐有貞,得到重用,他與大將石亨聯合起來,想擁戴英宗複位。
1457年12月,明景帝得了重病,臥床不起。1458年初,明英宗發動政變,重新登上皇位。不久,景帝在疾病和憂鬱的雙重折磨下逝世。
徐有貞、石亨對於謙心懷不滿,指使官員彈劾於謙,於謙終於被捕入獄。明英宗念於謙有功,不想殺他。徐有貞卻說:“於謙曾扶立郕王,反對議和。不殺他,您即位之舉就名不正,言不順。”英宗終於處死於謙。行刑時,百姓悲泣不止,哭聲震地。
■南宮複辟
明正統十四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役”中被瓦剌軍擒住。英宗被俘以後,於謙等大臣立朱祁鈺繼位,史稱明景帝,並且尊朱祁鎮為太上皇。
明景帝繼位之初,由於擔心皇位受到威脅,非常不願意英宗回朝。於謙等大臣出於戰略上的考慮,也不願與瓦剌議和。後來,也先表示無條件送回英宗時,景帝遲遲不肯派遣大臣迎駕,在給也先的敕書中也沒有迎駕之語。
後來,在群臣敦請下,才不得已派右都禦史楊善出使蒙古,而且給他製造了重重障礙,例如帶去的禮物很少,敕書中不寫明迎回太上皇的意思。可是楊善誤會了景帝的意思,以為迎回太上皇是大功一件,因此多方籌劃,終於使太上皇朱祁鎮於景泰元年回到朝廷。
英宗回來後,便被景帝安置在皇城南宮,實際上是將他軟禁起來,名義上被稱作“太上皇”的英宗在南宮內過著清閑的生活。但是,英宗並不甘心自己的下台,一直夢想著再登皇位。
景帝繼位之初,曾許諾將傳位於英宗的長子,但當他的帝位日漸穩固之時,他開始籌劃易儲,想廢掉太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但卻引起群臣非議和不滿,甚至連皇後汪氏都反對易儲,因為朱見濟並不是汪後的親生兒子。
景帝極力巴結朝臣,結果陳循等大臣讚同易儲。後來經過朝議,景泰三年五月,景帝遂正式立其子朱見濟為皇太子,而改封皇太子朱見深為沂王。但好景不長,第二年十一月,朱見濟突然病逝。
朱見濟既然死了,不少廷臣見儲位虛懸,遂建議“再建皇儲”,複立朱見深為皇太子。明景帝惱羞成怒,對提出複儲建議的官員進行嚴酷的打擊。與此同時,景帝見廷臣懷念英宗,對南宮防範更加嚴密:因探知英宗常依城邊高樹休息,於是便令人將南宮及其附近樹木全部砍光,以防意外。
景泰八年(1457)正月,景帝身染重病,不能上朝。這引起了大臣們的憂慮和猜測,有人提出請沂王複位,有人表示既然已經廢去不應該再立。後來,大家表示隻提建儲的事情,不提具體的人選,由景帝定奪。景帝看了群臣的上疏,說自己偶感風寒,十七日就會早朝。
武清侯石亨因奉詔榻前,見景帝病勢沉重,將不久於人世。於是,就與都督張軏、太監曹吉祥等謀議,認為複立太子,不如請太上皇複位,可得功賞。此話一出,大家都紛紛稱是,說這可是一件大功勞。
正月十六日晚上,太監曹吉祥等人打開長安門,石享等率兵千餘人闖進皇城,直奔南宮。英宗早已得知了一點信息,於是走出來問有什麼事,眾人跪地說:“請陛下繼位。”把事先準備好的禦輦拉來,扶英宗上車。
來到東華門,天色已慢慢亮起來了,這時衛兵不開門,英宗大喝:“我是太上皇。”禁衛兵士也不敢再加阻攔,一行人順利地進入皇宮,擁著朱祁鎮來到奉天殿,請上皇帝寶座,鳴鍾擊鼓,大開宮廷各門,徐有貞等三呼萬歲。正在朝房等候早朝的大臣們被這突如其來的事件弄得目瞪口呆。徐有貞出來大聲說:“太上皇帝複位了!”並催促眾臣入賀。百官驚愕入謁,英宗宣諭複位,眾人才定下神來。
二月,孫太後下諭,把景帝廢為硼王,遷居西苑。不久,硼王朱祁鈺死在西宮,年僅三十。
■正德斬劉瑾
公元1505年,朱厚照繼承皇位,這一年他才十五歲。這位皇帝史稱明武宗,因為年號正德,又稱正德帝。正德皇帝對宦官非常倚重,宦官劉瑾等八人最得武宗寵信,號為“八虎”。“八虎”仗著皇帝的寵信,整日胡作非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