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明朝(7)(1 / 2)

但之後,明神宗命撫、按衙門追捕“亂民”。葛賢得到這消息,怕連累大家,自己跑到蘇州府衙門,說:“領頭的就是我,要殺頭我一個人頂著,與其他人不相幹。”

葛賢進監獄那天,成千上萬的蘇州市民含著眼淚為他送行。葛賢進了監獄,又有上千個人絡繹不絕帶著酒飯、衣服來慰問。葛賢再三推辭不收,大家還是不肯帶回去,葛賢就把大夥慰問的酒飯等都分給監獄裏被押的難友了。

葛賢本被判處死刑,但明政府見他如此受民眾愛戴,恐怕眾怒難犯,一直沒敢執行。關押了2年後,葛賢終於被釋放出來。

■虎丘五人墓

魏忠賢殺害楊漣、左光鬥等人後,把持了朝政的大權,凡是過去巴結他的人,都被他提拔起來,擔任朝廷要職。他們有的幫他出謀劃策想歪點子,有的幫他專門幹特務殺人的勾當。民間給他們起了一些綽號,叫“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

朝廷上下被魏忠賢一夥人搞得烏煙瘴氣,一些稍微正直的官員,因對閹黨的行為看不慣,就紛紛提出辭職。周順昌就是一個令魏忠賢頭痛的人物,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的奏疏就是他寫的,由於這件事,他被魏忠賢指使內閣將他削職回鄉,在蘇州家中閑居。

天啟五年(1625),遭迫害的東林黨人魏大中被東廠特務押往北京,經過蘇州時,周順昌激於大義,為他送行,擺了酒席,席間指名道姓地痛罵魏忠賢。押送的兵士回去,報告了魏忠賢。魏忠賢大怒,命令東廠派出兵士,由南京巡撫毛一鷺帶領,到蘇州捉拿周順昌。

東廠到蘇州抓人的消息很快在蘇州大街小巷傳開。到了東廠兵士到蘇州的那天,蘇州成千上萬市民憤怒不已,紛紛擁上街頭,聲援周順昌。

市民們攔住毛一鷺的轎子,推了幾名秀才向毛一鷺請願,要求取消逮捕周順昌的命令。毛一鷺見群眾聲勢浩大,嚇得滿頭大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旁邊的兵士著急了,他們把手裏的鐵鐐往地下一扔,厲聲嚇唬說:“我們東廠逮人,你們這些鼠輩竟敢如此!”

市民們聽到東廠特務的威言恫嚇,被激怒了,大夥一麵叫,一麵向毛一鷺和兵士們衝了過去,聲音像山崩地裂一樣。這些平日仗勢欺人的兵士見狀,抱頭鼠竄,不要命地逃跑。憤怒的群眾趕上去,把他們揪住,劈頭蓋臉地痛打。一個兵士被擊中了心窩,倒在地上滾了滾,就斷了氣。其餘的兵士也被打得頭破血流,連滾帶爬地逃走了。

市民們見事已至此,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又擁到毛一鷺的轎前,一掀門簾,轎子裏沒人,原來毛一鷺早鑽出轎子,趁人群亂哄哄的時候,脫了官服,從一條小巷裏溜出去,正見到前麵有一個糞坑,也顧不得體麵,鑽到臭氣熏天的糞坑角落裏。直到市民散去,街上平靜了,隨從們才把他從茅坑裏拉出來。

那些東廠特務逃回京城,又哭又叫,向魏忠賢告了惡狀。魏忠賢哪肯罷休,命令毛一鷺派兵到蘇州鎮壓。他們把那天帶領市民暴動的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五人抓進監牢,加上一個煽動叛亂的罪名,把他們定了死罪。

過了幾天,這五個人就被押赴刑場處斬。臨刑時,他們“顏色不改”,慷慨就義。事後,為了抗議殺害五人,蘇州市民曾倡議拒用天啟錢達十個月之久。市民們又從劊子手那裏領回五人的屍首,隆重地安葬在虎丘東邊的山塘,立了墓碑,碑上寫了四個大字“五人之墓”,並由複社領袖張溥寫下了那篇著名的《五人墓碑記》。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

宋應星,字長庚,江西南昌府奉新縣北鄉人。他出身於一個詩禮傳家的官僚家庭,自幼聰穎好學,興趣廣泛,哲學、地理、數學、技藝等方麵的書,無所不讀。他不僅讀書認真,而且善於獨立思考,鑽研起問題來十分細心。

明萬曆四十三年,宋應星和哥哥宋應升參加鄉試,宋應星名列第三名,宋應升名列第六名,當時人稱“奉新二宋”,一時在當地傳為美談。但從萬曆四十四年至崇禎四年,宋應星和哥哥先後6次參加進士考試,都名落孫山。

於是,宋應星不再參加科考,而是著手對農業和手工業進行研究,作了多年的考察和廣泛的社會調查。1635年,宋應星就任分宜縣的教諭,主要教授縣學生員,這個工作讓他擁有了許多業餘時間。在這裏的四年間,宋應星不停地寫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公元1636年,宋應星刊行了《畫音歸正》、《原耗》、《野議》和《思憐詩》等著作。公元1637年,刊行了《天工開物》。

在這些著作中,最有名和最有影響的就是《天工開物》這部科技巨著。經過宋應星搜集、整理和編撰的這部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