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清朝(8)(1 / 3)

此時,北王韋昌輝正在江西前線作戰。他聽說楊秀清已觸怒天王,就偽造天王密詔,帶兵回京。“天京事變”終於爆發。9月,北王包圍東王府,將楊秀清滿門抄斬。被摛的東王府部隊有兩萬之眾,韋昌輝將他們囚禁起來,全部殺掉。

翼王回京後,見北王欲加害於他,在城上用繩子係著,爬到城外。韋昌輝遂將他滿門誅殺。天王洪秀全指責韋昌輝道:“東王雖對我不敬,可是對天朝立有大功,你怎能將他殺死?就算東王有罪,東王府將士與翼王又有什麼過錯!你的行為實在令朕心寒!”

韋昌輝大怒,認為天王不知好歹。11月,韋昌輝撕下“忠君愛民”的假麵具,率兵圍攻天王府。洪秀全率領京城軍隊與之激戰,終於將北王軍隊打敗。韋昌輝驚慌不已,逃出天京。可是,天王的軍隊很快追上韋昌輝,將他擒獲。洪秀全遂將韋氏一黨處死。天京事變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實力。從此,天朝開始走下坡路了。

■撚軍反清

19世紀初,安徽北部及河南、山東、江蘇等省部分地區的農民秘密組織“撚”黨,以反抗封建壓迫,尋求生活出路。“撚”是淮北方言,是從撚繩而來的,意即一股一夥,團結起來就是力量。

1851年,河南南陽、南召、唐縣(今唐河)等地撚黨聚眾起義。次年,淮北地區的亳縣等地大旱,民不聊生,農民紛紛入撚。11月,張樂行、龔得樹等於皖北雉河集(今渦陽西北)一帶起義,撚黨聚眾萬餘人,攻克河南永城等地。1853年,太平軍北伐進入黃河、淮河流域,撚黨紛起響應,形成十餘支相對獨立的隊伍,並逐步由分散、零星的鬥爭趨向聯合。

1855年,張樂行召集各地撚子在雉河集會盟,大家公推張樂行為盟主,稱他為“大漢明命王”,建立黃、紅、藍、白、黑旗軍製,發布“救我殘黎,鋤奸誅暴,以減公憤”的文告,宣布撚軍行軍作戰19條軍紀,為進行大規模反清鬥爭創造了條件。

1857年春,張樂行接受太平天國的印信,從此改用太平天國的旗幟。同時,洪秀全封張樂行為沃王。撚軍以雉河集為根據地,四處出擊牽製清軍,他們運用打圈圈的戰術,使敵人的馬隊找不到、摸不著,疲於奔命,清軍急得焦頭爛額。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清軍加緊迫剿撚軍,派出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全權督辦攻撚戰事,他上任後全力進攻撚軍的根據地。在清軍的瘋狂反撲下,張樂行殉難,皖北根據地喪失。突圍而出的張宗禹等部,繼續以流動作戰的方式,堅持鬥爭。

1864年夏,撚軍與太平軍餘部在鄂、豫邊境會師,改編組成新撚軍,推賴文光為首領,隊伍發展到十餘萬人。1865年,撚軍在山東菏澤西北的高樓寨,痛擊僧格林沁部,當場擊斃僧格林沁,殲滅蒙古馬隊7000餘人。清廷震驚,同治皇帝因驚憤三日未上早朝。

清軍加大兵力追剿撚軍,任命曾國藩為欽差大臣,但撚軍以靈活機動的戰術,粉碎了曾國藩“以靜製動”和“聚兵防河”的攻撚方略。清廷不得不命李鴻章為剿撚統帥,接替曾國藩。李鴻章采取的剿撚方針是:扼地圍剿,重點防守黃河運河。

為了躲避清軍的追剿,撚軍在河南許州分為東、西兩部。其中東撚軍馳騁在山東、河南、湖北等地,西撚軍在張宗禹的帶領下,轉戰於陝西各地。

1867年,東撚軍在山東壽光遭到了淮軍的包圍,受到了重創。東撚軍殘部在賴文光的帶領下,雖然奮力突圍,衝破了兩道防線,但是李鴻章老奸巨猾,道道防線環環相扣,賴文光終究沒有能夠衝出李鴻章的包圍圈,在揚州附近被俘。

西撚軍聽說東撚軍被圍,轉兵東進救援,經山西、河南,進入直隸,於饒陽之戰失利後,繼續轉戰於山東、河北地區,但在淮軍的圍追堵截下,日趨被動,1868年8月,終在山東荏平徒駭河畔覆沒。

長達16年的撚軍起義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他們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清王朝經曆了太平天國和撚軍起義的衝擊後,已經搖搖欲墜。

■火燒圓明園

在天京事變發生的同年秋天,清政府在珠江海岸發現了一艘商船,這艘叫“亞羅號”的商船被發現有販賣私鹽的罪證。清水師軍官梁定國下令將船上的12名船員,全部押到了巡邏船上。

本來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南京條約》簽訂之後,英國人越來越不滿足於已有的權利。於是他們硬說“亞羅號”是英國商船,向兩廣總督葉名琛發出了通牒:“24小時內必須釋放12名船員,否則英國海軍就要攻打廣州。”

膽小怕事的葉名琛把人送了回去,可是英軍還是不罷休,仍以此為借口,於1856年10月下旬向廣州發動了進攻,第二次鴉片戰爭從此開始了。

英國向中國開戰不久,法國人也借神甫馬賴事件參加了戰爭,和英軍一起組成英法聯盟侵略中國。馬賴是法國的一名傳教士,他偷偷跑到廣西傳教,還在西林縣招收了一夥流氓無賴做教徒。表麵傳教,實際上強搶豪奪,奸淫婦女,無惡不作。為此,西林知縣張鳴鳳把馬賴這夥人抓起來,並把馬賴和兩個作惡多端的教徒處以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