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怨,李憑中國彈箜篌[2]。昆山玉碎鳳凰叫[3],芙蓉泣露香蘭笑[4]。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動紫皇[5]。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6]。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7]。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8]。
箜篌:古樂器名。杜佑《通典》(卷一四四):“豎箜篌,胡樂也。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三弦,豎抱於懷中,兩手齊奏,俗謂之擘箜篌。”《箜篌引》,樂府舊題。李憑:唐代箜篌演奏家。此詩約作於元和元年(公元811年),時詩人居長安,任奉禮郎。
[2]吳絲:吳(今蘇、浙地區)產蠶絲;蜀桐:蜀(今四川)產梧桐木。吳絲蜀桐:即指箜篌。意思是他以吳絲為弦,蜀桐為身,用借代法。張:張弦彈奏。高秋:深秋。頹不流:頹然停滯不動。江娥:一作湘娥,湘水女神。據傳說:舜帝死,其二妃蛾皇、女英相與痛哭,淚下沾行,竹盡斑。然後雙雙投於湘水,化作湘水女神。素女:古之女神。中國:國之中,指長安。首四句倒文,意思是:李憑在長安彈奏箜篌,時值深秋,他所奏樂曲,音韻動人,山上行雲亦停留不動,專心傾聽;湘水女神感動至淚落沾竹;素女為之愁容滿麵。
[3]昆山玉:昆侖山所產玉。鳳凰:傳說中的神鳥。這句的意思是:箜篌樂聲如昆山玉碎之聲,又如鳳凰之鳴,清脆悠揚。白居易《琵琶行》:“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4]芙蓉:蓮花。泣露:滴露如淚珠。笑:花盛開之貌。這句的意思是:樂聲清越,如蓮花上的滴露;或樂聲輕快,如蘭花之展笑。
[5]十二門:長安城有四麵十二門。融:消融。冷光:清冷月光。二十三弦:指箜篌。紫皇:天帝,李防《太平禦覽·秘要經》:“太清九宮,皆有僚屬,其最高者,稱太皇、紫皇、玉皇。”這三句的意思是:長安十二門前的清冷月光為之消融;箜篌妙音連天上玉皇大帝亦被感動。
[6]女媧:《淮南子·覽冥訓》:“女媧煉五色石補蒼天。”逗:引。這二句的意思是:女媧煉石補天,石塊突然破裂,秋雨傾盆而下。
[7]神嫗:指此成夫人。老魚跳波:《荀子·勸學》:“瓠巴鼓琴,而沉魚出聽。”《列子·湯問》:“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這二句意思是:神嫗聞樂而感動,托夢向李憑請教,更令魚躍蛟舞。
[8]吳質: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舊言月中有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吳質:即吳剛。寒兔:指月中玉兔。露腳:露珠。這二句的意思是:月宮吳剛、玉兔亦為樂聲吸引,倚樹靜聽,直至深夜,露滴濕身,猶不眠不休。
李賀詩以造語奇巧見稱,讀其《箜篌引》詩。說李憑彈奏箜篌樂曲美妙動聽,令天上行雲亦停留不動,專心傾聽,老魚、瘦蛟受感動而起舞跳躍。“空山凝雲頹不流”,“老魚跳波瘦蛟舞”。設想異乎常人,洵是奇語。
說箜篌琴音的起伏變化,曰:“芙蓉泣露香蘭笑”,“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以芙蓉滴露如淚珠喻其聲的清越;以蘭花展笑喻其聲之輕快;以秋雨驟降喻演奏曲的高潮,旋律急勁,音響雄亮。將音樂變作圖畫,化聽覺意象為視覺形象!洵是奇想,予人觀感一新,印象深刻。
說李憑演奏技巧超妙異常,曰:“二十三弦動紫皇”,“江娥啼竹素女怨”,“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紫皇、江娥,吳質皆神話中人;即使確有其人,然一在湘水,一在天宮,李憑在長安彈奏箜篌,彼可同時聽聞?乃至感動流淚?不眠不休?以常理繩之,乃絕不可能之事,然用以烘托李憑奏箜篌的技巧精妙過人,至“驚天地,泣鬼神”境界,又極貼當。是“反常”而“合道”。造語雖乖常理,對讀者卻更具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