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更聰明,0~3歲寶寶早教細節(2 / 3)

鈴兒響叮當遊戲

準備比寶寶的小床窄10~15厘米的硬紙板或三合板1塊,鈴鐺1個,拉線1根。將硬紙板或三合板兩邊各穿一孔,拉線綁在小寶寶靠腳一頭的床上,線上可係鈴鐺。讓寶寶平躺在小床上,使得腳能夠踢到硬紙板或三合板。首先,先拉著寶寶的腳去碰,當寶寶一蹬時,鈴鐺便會發出聲響。然後讓寶寶自己練習,當寶寶蹬到板子發出聲響時,便給寶寶以鼓勵,使寶寶不斷的重複這個動作。這個遊戲可以鍛煉寶寶腿部力量,為站立做準備。

細節提醒

找小魚的遊戲隻有在寶寶能夠俯臥抬頭45°時方可進行。

適合4~6個月嬰兒的遊戲

躲貓貓

給寶寶臉上蒙一方手帕,媽媽手中拿1朵紅色的花。用手帕將寶寶的臉蓋住,配合著說:“看不見了”,“看不見了”。迅速拿開手帕並把花放在寶寶眼前時要說“哇”。並注意花要放在媽媽與寶寶兩人對視的視線之間。這個遊戲可以發展寶寶的視覺能力。

蟲蟲飛

媽媽讓寶寶背靠在懷裏,爸爸坐在媽媽和寶寶的對麵。爸爸把自己的手攥起來,隻讓兩個食指尖對攏,然後分開。對攏的時候說“蟲蟲”,分開的時候說“飛”,如此反複幾次,看看寶寶有何反應。對寶寶說:“好,現在寶寶和爸爸一起做蟲蟲飛”,示意寶寶模仿。觀察力強的寶寶可能開始模仿爸爸的動作。也可由媽媽協助寶寶完成動作,媽媽用手抓住寶寶的雙手,用食指和拇指抓住寶寶的食指,做對攏和分開的動作。媽媽教寶寶做的同時,爸爸也應和媽媽一起做,而且節奏也應一樣。重複幾次後,寶寶漸漸的一聽到爸爸媽媽說蟲蟲飛,自己就能對攏食指,分開食指。

紙飛機

爸爸媽媽一起帶寶寶到公園,用鮮豔的彩紙折幾個紙飛機,彩紙的顏色盡可能鮮豔,色彩對比要強烈。拿起紅色的紙飛機,展示給寶寶,告訴寶寶:“這是紅飛機”。將紙飛機輕輕拋向前方,吸引寶寶注意。問寶寶:“紅飛機飛到哪兒去了”讓寶寶指指看,“啊,紅飛機在那兒呢”。換另外顏色的紙飛機重複上述步驟。由爸爸把紙飛機放在寶寶的手中,幫助寶寶把飛機拋向遠處,寶寶的參與感更加強烈,也會更有興致,手眼協調能力得以鍛煉和發展。

細節提醒

遊戲過程中,爸爸媽媽要始終微笑,引起寶寶良好的情緒反應。在寶寶做動作後,要給予鼓勵。

適合7~9個月嬰兒的遊戲

登山小健將

準備寶寶喜歡的玩具1個,媽媽仰臥在床上,讓寶寶趴在自己的身體左側,拿起寶寶喜歡的玩具,逗引寶寶,然後將玩具放在自己身體的右側。幫助寶寶爬上媽媽的身體,然後鼓勵寶寶從媽媽的身體上爬過去,把喜歡的玩具拿過來。寶寶拿到玩具後要親吻、鼓勵寶寶。

餅幹搬新家

準備1盒手指餅幹,2個空的食品盒,媽媽和寶寶都把手洗幹淨,媽媽把10根手指餅幹放在一個食品盒裏,用食指和拇指拿起一條手指餅幹,放進另一個盒子裏。引導寶寶用相同的方法,將餅幹一條一條地放到另一個食品盒裏。寶寶每拿起一條手指餅幹時,媽媽都在一旁數數,讓寶寶感受物品和數量之間的邏輯關係。不過家長要了解,讓寶寶感受數字絕不是讓寶寶學數字,也不是數數,爸爸媽媽不要急於求成,讓寶寶現在就學“數學”。媽媽還可以準備一些圓形餅幹或者大一些的水果,讓寶寶感知不同物體的不同形狀。

細節提醒

遊戲時,媽媽要注意自己的著裝,不要穿太硬、有太多拉鏈的衣服,最好穿睡衣和寶寶進行遊戲。

適合10~12個月嬰兒的遊戲

尋找寶藏

準備大毛巾1條,小玩具或獨立包裝的小食品若幹。媽媽左手拿著毛巾,右手拿出1塊糖,麵對寶寶將糖塊塞到毛巾裏,把毛巾包起來。媽媽蹲下問寶寶:“糖在哪兒呢?”鼓勵寶寶打開毛巾,將糖塊找出來。隨即在毛巾中塞入另外一件小物品,然後再請寶寶打開毛巾,看看是什麼,寶寶打開毛巾後,媽媽要用驚喜的聲調,說出物品的名稱。在遊戲中,寶寶有一種假設——期待——驗證假設(確認)的過程,而這種過程恰恰是人的高級心理過程的一種表現。通過遊戲可以促進寶寶高級心理功能的發展。

和爸爸玩滑滑梯

爸爸坐在沙發上,雙腿自然垂放,略向前伸,媽媽將寶寶抱放在爸爸的膝蓋上,爸爸用雙手扣住寶寶的腰部,爸爸放鬆膝蓋,慢慢將寶寶往下放,用雙臂的力量幫助寶寶向下運動,並對寶寶說“滑滑梯嘍”,媽媽在下麵張開懷抱,迎接寶寶,當寶寶滑下的時候,把寶寶抱住。最好在遊戲區的地上鋪上一層軟墊或地毯,以防寶寶意外受傷,有的寶寶比較膽小,開始可能會害怕,爸爸媽媽要鼓勵寶寶大膽地向下滑。

細節提醒

爸爸的參與對寶寶來說尤為重要,此外,通過感官的情緒教育對寶寶好處多多。知識會被遺忘,但是通過感官學習的情緒教育卻會受益一生。對這個時期的寶寶而言,最重要的是培育其擁有一顆溫暖的心。

訓練幼兒學走

你可以先讓寶寶扶物或扶手站立,並訓練寶寶扶著椅子或推車邁步,可將若幹椅子或凳子相距半米讓寶寶學走,也可讓寶寶在父母之間學走,距離漸漸加大。父母扶寶寶學走時,先用雙手,然後單手領著走。以後可用小棍子各握一頭,待寶寶走得較穩時,父母輕輕放手,寶寶以為有人領著棍子,仍放心地走。寶寶走路與多種因素有關,正常情況下,寶寶滿周歲以後便會蹣跚邁步了,但也有一些寶寶到1歲半還不會走,讓父母很著急,其實這樣的寶寶以後走得很好的例子是很多的,父母不必過分憂慮。寶寶學走路與各自的身體、神經、精神狀態的發育都有關係,如果具備了身體基礎,精神狀態又好,他便會主動地學走,自然很快就學會了。你隻需要保證寶寶身體的健康發育,使寶寶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細節提醒

如果1歲的寶寶腿軟,根本站不起來,建議去醫院谘詢醫生。

訓練幼兒下蹲站起平衡動作

能蹲下去而不是坐在地上的動作,寶寶要到1歲半左右才能掌握,而且要經過反複訓練才能達到。單獨蹲著需要小腿部肌肉的發育和大腦的平衡能力。從蹲位不扶東西站起來更需要下肢和臀部肌肉的力量和平衡穩定性。訓練小兒下蹲拾物,再站起來放好物品,讓寶寶蹲下去將地麵的廢紙撿起來,再站起來將廢紙放進垃圾桶裏。開始寶寶可能蹲下去站不起來,這時你可以用雙手去拉著寶寶的手讓他慢慢站起來,經過多次練習,寶寶就會自己站起來了。

細節提醒

練習下蹲的動作依靠玩具效果更好,你可以在低矮處放些玩具,讓寶寶蹲下去取玩具並放到媽媽手中。蹲下站立的動作能鍛煉寶寶雙腿的肌肉,訓練寶寶身體的平衡性。

對幼兒進行跑、跳的訓練

跑的訓練:1歲半以後就可以開始教幼兒跑步,可以追球、追人等,每次可跑2~3米,還可以在室外或者室內劃個小圈,家長和寶寶繞著跑,熟練後,可以讓寶寶和小朋友比賽賽跑。

跳的訓練:1歲半以後訓練寶寶握著成人的雙手學跳,然後再握著成人的單手學跳。寶寶學會跳的動作後可以自己隨意跳,模仿兔子、青蛙跳。開始學跳的時候雙腳並不齊,腳不離地,不過不要緊,隻要寶寶能跳即可,以後再教跳的動作和跳的姿勢。等寶寶稍微熟練,你可以帶寶寶練習跳台階。

細節提醒

寶寶跑、跳的訓練要量力而行,並要堅持經常做,家人要跟在寶寶身後,注意安全。

對幼兒進行扔的訓練

玩擲球:爸媽和寶寶一起玩擲球,爸媽各站一邊,寶寶站在中間,爸爸說:“把球扔到我這邊”,讓寶寶學著將手舉高,將球扔向爸爸,爸爸再把球輕輕地拋回去,隨後,媽媽說:“寶寶把球扔我這邊來。”寶寶會高興地照辦,循環往複,寶寶能在這樣的親子遊戲中鍛煉臂力。

投沙包:自製小沙包或者裝有糧食的小布袋(重100克左右),在地上劃一條投線,讓寶寶站在線的後方向前方投擲沙包或者布袋,與小夥伴比賽,看誰投得遠,這樣可以訓練寶寶的投擲能力。

細節提醒

扔的訓練是動作訓練的一種方式,它可以提高臂力,投擲能力,使手眼動作更協調,父母和小朋友參加更增加了訓練的樂趣。

1~2歲寶寶手指精細動作能力

搭積木:1歲左右的寶寶坐在小桌旁,把桌上其他東西都挪開,給寶寶2塊一樣大小的積木,讓寶寶把積木搭成兩層樓。媽媽可以先示範,並說“寶寶搭樓房了”,於是寶寶會模仿,就算寶寶搭得不齊,隻要放穩不倒就算成功,你要給予寶寶及時的讚賞。

拾物、取物:用手指在地上拾小樹葉、石子、廢紙等,用手按成人指示去取物,如取報紙給爸爸,取拖鞋給媽媽。

穿大木珠:訓練寶寶用粗塑料繩穿大木珠,學會把繩穿入木孔,將繩拉出,熟悉穿法後可以穿有洞的瓶蓋、算盤珠子、大扣子等。

細節提醒

寶寶初學時,你要耐心地教,雖然剛開始寶寶並不能做好動作,但是慢慢就會熟練,這些訓練能夠發展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並開發腦力。

訓練幼兒認識自己的身體

媽媽抱著寶寶或者讓寶寶仰臥在床上,與寶寶視線相對,問:“寶寶的鼻子呢?”然後用手指輕點寶寶的小鼻子,說:“啊,寶寶的小鼻子在這兒呢!”再次與寶寶視線相對,問:“鼻子呢?媽媽的鼻子呢?”拿起寶寶的小手,讓寶寶觸摸媽媽的鼻子,告訴寶寶:“媽媽的鼻子在這兒呢!”可以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對遊戲進行一些擴展,比如“找耳朵、找嘴巴”。這樣做可以幫助寶寶了解和認識自己的身體,還可以通過鏡子做遊戲,與大人麵對麵地學習,寶寶可以認識臉上器官、手、腳、肚子等部位並指認身體部位。

細節提醒

通過實物和看圖片相結合的方法來教育寶寶,能更快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

把圖片和實物相對應

把與孩子的玩具相似的圖片從廣告上剪下來,貼在紙上。給孩子一個娃娃,讓他找出有娃娃的圖片。不斷地用孩子熟悉的東西做同樣的練習。拿一張表示某物的圖片說:“這是××,找一個跟這個××一樣的東西。”必要時,可以告訴孩子哪一個東西與圖片中的東西是同樣的。一直練習到孩子不用你幫助,能自己把圖片與實物配起對兒來為止。從雜誌上剪下食品的圖片或照片,讓孩子把這些圖片或照片上的食品與冰箱或廚櫃裏的實物配對。如果孩子感到困難,你可以把玩具和孩子熟悉的用品拍成照片,讓孩子把實物與照片配對。稍後再讓他練習用圖片與實物配對。打開畫冊找出指定的圖畫翻開書,找出有孩子熟悉的圖畫的一頁。讓孩子指著這張畫,你來描述它。然後把書合上,讓孩子把這張畫找出來。利用一本硬紙板的幼兒故事畫冊,把故事講幾次給孩子聽,並對其中的圖畫進行描述。這些圖畫中也許有孩子特別感興趣的。把書本合上,讓孩子找出他感興趣的那張畫。起初,你可以幫助他翻書,如果孩子無法立即找到那一頁,你可以口頭指導他,並鼓勵他繼續找。讓孩子看幾本書,選擇一本他最感興趣的做練習用。

細節提醒

書本的頁碼不宜多,每頁隻有一幅圖畫的畫冊比較適合,這樣的訓練還能培養寶寶愛讀書的好習慣。

對幼兒進行語言能力訓練

及時訓練寶寶開口學說話以及理解成人的語言,是1~2歲寶寶的重要任務,你應該用正確的語言結合寶寶認識的事物進行教育和訓練,並使寶寶逐步聽懂和理解,能有更多的機會去模仿發音,學說單詞和簡單句。

結合實物發音:1周歲以後的寶寶能說出簡單的話,多半是一個詞的重複,如茶茶、糖糖、燈燈等,已經能夠和具體的東西聯係起來,這時對寶寶進行語言訓練應該讓寶寶多看、多聽,結合日常生活,邊做邊講,並且麵對著寶寶的臉,讓寶寶看看你的口型,結合具體的實物發音。

大人講話發音要清晰,速度要慢:這樣反複多次,寶寶能很快理解語言,並能正確地逐步講出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詞。

給寶寶提問題:在學口語的時候,你還應該對寶寶提出各種問題,讓寶寶回答,如:“你想出去玩嗎?”寶寶回答:“寶寶去。”

教兒歌,識字,念故事:教給寶寶簡單的兒歌和歌曲,鼓勵寶寶背誦簡單的兒歌3~4首,學會識字若幹,多為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單詞,並能說出,此時寶寶喜歡圖書,所以大人要經常朗讀簡短的故事。

細節提醒

寶寶的語言發展有個過渡階段,他可能說一些父母聽不懂的話,因此你一定要耐心傾聽,注意分析和猜想寶寶的大概意思並盡可能做出反應,滿足寶寶的要求,這能更加激起寶寶學說話的積極性。

學會分清大與小

將寶寶喜歡的大小餅幹各一塊放在桌上,告訴寶寶,“這是大的”,“這是小的”。用口令讓他拿大的和小的,拿對了就讓他吃,拿錯了就不讓他吃,寶寶很快就能學會分辨大和小。再用玩具和日常用品讓寶寶複習,以鞏固大和小的概念。比如玩大小積木等。

細節提醒

可以培養寶寶學會觀察物體之間的不同並弄清楚大小概念。

讓幼兒接觸更多的小夥伴

幼兒1歲半多已經能走會說,交往範圍擴大了,開始對小夥伴感興趣,欲與其他小夥伴一起玩的願望越來越強烈,與小夥伴友好交往,不僅對小兒的成長有重要意義,而且也是小兒成長中的自然需要。彼此年齡相仿的孩子非常容易相互接觸,雖然他們看起來是各玩各的,看似互不相幹,但是小夥伴在場與否,對孩子玩耍的興趣和效果的影響卻是不一樣的,研究證明,有小夥伴在場時,小兒能用一個玩具做出更多的遊戲,玩的時間也長,因此,家長要讓自己的寶寶接觸更多的小夥伴。

細節提醒

小夥伴在一起玩,有時免不了爭搶玩具,家長要教寶寶在與小夥伴玩耍的過程中懂得分享自己的玩具,如果你的寶寶表現得太好強,要製止他,並適當地讓他與稍大一點的寶寶一起玩,讓他收斂自己,這些都是小孩學會成功交往的開端。

讓幼兒知道自己的姓名

孩子出生後,父母一般都親昵地把孩子叫“寶寶”,1歲多的時候,孩子也知道寶寶就是叫自己,並且也會自稱寶寶,但這個時候他還是把“寶寶”當作一樣東西的名稱,自我意識還不是很清楚。當家長給寶寶起了名字以後,家裏開始用寶寶的名稱來稱呼孩子,名字有學名和小名,小名一般都是一個字的重複,而學名則有姓有名,要讓寶寶知道自己的姓名,能夠回答“你叫什麼名字”的提問,一般要到2歲左右。首先要知道“你我他”的概念,然後再把“你我”與名字聯係起來,並且了解這個名字就是“我”,這時寶寶的自我意識已經很明確了,但是開始說出自己的姓名往往是小名,要知道姓什麼,名字是什麼,就要靠家長的教育和訓練了。

細節提醒

讓幼兒知道自己的名字是認識能力提高的表現,在此基礎上,要讓幼兒知道父母以及家人的名字,做什麼職業等,這對掌握、豐富詞彙有利。

對2~3歲幼兒進行跳的訓練

跳高:練習跳躍動作,將10厘米高的小紙盒放在地上,讓孩子跑到近前雙足跳過去。反複練習,要注意保護他。

跳遠:帶小孩去兒童遊樂園,示範雙足立定跳遠,鼓勵他學跳,與小朋友一同練習,邊跳邊說“看誰跳得遠”。

跳格子:在單足站穩的基礎上,訓練單足跳,也可以教小孩從一個地板塊跳到相鄰的地板塊,熟練後玩跳格子遊戲。

細節提醒

在對寶寶進行跳的訓練的時候,家長要時刻站在寶寶旁邊保護寶寶。

與幼兒一起做單足站、踢、攀登的動作

訓練單足站穩,身體保持平衡:開始時你可以雙手拉住寶寶雙手,左腳站穩,右腳提起,然後還原,再調換右腳站穩,左腳提起。開始訓練時每次站穩3~5秒鍾,以後可以增至5~10秒鍾,也可以扶著桌子和牆練習,直到身體能保持平衡後,試著完全不扶站一會兒。

踢的訓練方法:開始訓練寶寶踢地上的小石子、皮球、沙袋等,成人先示範用足尖踢,小兒學會後可以玩踢球入門的遊戲,可以用長凳、小方凳或大紙盒做成球門,在距離球門1米處示範寶寶對準球門用勁踢入。此外還可以將繩子紮在毽子上或者有網袋的球上,讓寶寶拉著繩子的另一端踢毽子或球,以訓練各種踢的動作。

攀登的訓練方法:在家可以利用人字形小扶梯一步並一步地向上攀登。每層梯級之間距離不超過15厘米為宜。攀登時要求寶寶雙手以及臂部支持自己的身體,同時腳蹬梯級要站穩,成人要在旁邊監護,以免寶寶不慎跌跤。

細節提醒

訓練寶寶獨立站立、踢和攀登可以結合遊戲和表演進行,父母可以和寶寶比賽,比賽時要給寶寶幾次優勝的機會,以鼓勵寶寶練習的自信心。

進行平衡動作訓練

帶寶寶做遊戲是訓練寶寶平衡能力的最好辦法。

玩大彈跳球:在安全的地麵上進行此活動,讓寶寶試著趴在大球上,四肢抬高做出小飛機起飛的姿勢,父母從旁稍微扶住大球。需要注意的是當寶寶出現臉色發白、流汗、頭暈、惡心等任何過度反應,就表示前庭刺激過於強烈,須馬上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