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更聰明,0~3歲寶寶早教細節(1 / 3)

媽媽要多撫摸寶寶

撫摸的好處:對新生兒的撫摸這種母愛的行為,對寶寶的身體發育大有好處。媽媽的撫摸使寶寶皮膚得到良好的觸覺刺激,各式各樣的觸覺傳到大腦,有利於大腦發育。同樣,寶寶的兩隻手掌的皮膚也有豐富的觸覺神經末梢感受器,要讓寶寶多摸摸這,摸摸那,感受一下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也有利於寶寶的大腦和精神發育。

撫摸口訣:撫摸包括臉部、胸部、手部、腹部、腿部、背部等全身各部位的按摩,嬰兒撫摸口訣如下:頭部,展展眉;笑一笑;摸摸頭。胸部:交叉胸,順時針,旋轉肚。四肢,捏捏手;捏捏腳。背部,橫摸背;豎摸背。邊按邊數數,寶寶快長大。

撫摸前的準備:

1.選擇在寶寶不宜太飽或太餓的時候進行。最方便做撫觸的時候應是在寶寶沐浴後或給寶寶穿衣服的過程中。

2.確保舒適,在15分鍾內應不受到打擾,可以放一些輕柔的音樂做背景,有助於媽媽寶寶彼此放鬆。保持房間溫度在25℃左右。每次做撫觸的時間以15分鍾以內為宜。

3.在做撫觸前媽媽應先溫暖雙手,倒一些嬰兒潤膚油於掌心或將油置於開口容器中,這樣媽媽很容易能用手蘸油,另一隻手無需停止撫觸,勿將油直接倒在寶寶皮膚上。

細節提醒

對新生兒每次撫觸15分鍾即可,一般每天進行3次撫觸。要根據嬰兒的需要,一旦感覺嬰兒滿足了即應停止。

對新生寶寶進行適應能力訓練

視力分辨與記憶:在寶寶臥位的上方,掛一些紅色、綠色或能發出響聲的玩具。觸動這些玩具,能引起小兒的興趣,使他的視力集中到這些玩具上。每次幾分鍾,每日數次。邊說話邊逗笑以緩解疲勞,使這種視力分辨與記憶訓練成為快樂的活動。

視聽定向:在距寶寶眼睛20~25厘米處,爸爸媽媽將彩色帶響聲的玩具邊搖邊緩慢移動,寶寶的視線會隨玩具移動;和寶寶麵對麵,待寶寶看清你的臉後,邊呼喊寶寶名字,邊移動臉,寶寶會隨著你的臉和聲音移動。

細節提醒

可以訓練寶寶對事物的專注並促進寶寶視聽識別和記憶的健康發展。

對新生寶寶進行大動作能力訓練

豎抱抬頭:喂奶後,豎抱小兒使頭部靠在父母肩上,輕拍幾下背部,使其打個嗝以防吐奶。然後不要扶住頭部,讓頭部自然立直片刻。每日4~5次,以促進頸部肌肉張力的發展。

俯腹抬頭:小兒空腹時,將他放在母親(或父親)胸腹前,並使小兒自然地俯臥在母親(或父親)的腹部,把雙手放在寶寶脊部按摩,逗引小兒抬頭,寶寶不但能抬頭,而且十分高興父母抓他的足心。

俯臥抬頭:兩次喂奶中間,讓小兒俯臥,撫摩小兒背部,用嘩鈴棒逗引小兒抬頭並左右側轉動。

體操運動:小兒清醒狀態時,給小兒做四肢被動體操。將小兒置於鋪好墊子的硬板床上,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雙手輕輕握住寶寶的手或腳,和著音節節拍做四肢運動,使小兒感到舒適、愉快。如果小兒緊張、煩躁,可暫緩做操,改為皮膚按摩,使之適應。

練“走路”:做完體操後,托住小兒的腋下,用兩大拇指控製好頭部,讓其光腳板接觸硬的床麵或桌麵,寶寶會做出踏步的動作。

細節提醒

抬頭運動可以促進寶寶頸部肌肉張力的發展,使寶寶擴大視野,智力得到開發。體操運動能讓寶寶感到舒適,並能使寶寶的皮膚得到良好的觸覺刺激,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走路運動可使寶寶提早學會走路,促進腦的成熟、智力發展。

對新生寶寶進行精細動作能力訓練

手的運動:解開寶寶袋,把寶寶平放在床上,讓他自由揮動拳頭,看自己的手,玩手,吸吮手。

抓握訓練:輕輕撫摩寶寶的雙手,按摩手指,不斷引起抓握反射,輸入刺激信息。當你用手指(或細棒)接觸寶寶的手掌時,他的小手能握住不放。

細節提醒

手不僅是動作器官,而且是智慧的來源。多動手,大腦才能聰明,切不可怕小兒抓臉便給他戴上手套,或捆起來不讓動。應當創造條件,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讓孩子充分地去抓、握、拍、打、敲、叩、擊打、挖、畫……使孩子心靈手巧。

對新生寶寶進行語言能力訓練

悄悄話:當孩子哭時,媽媽要用溫和親切的語調哄他,如“哎呀,寶寶怎麼了?別哭了,媽媽在這兒呢”,並觀察孩子的反應;在喂奶時,輕輕呼喚他的乳名,反複對他說:“××餓了,媽媽給你喂奶來了!”無論給孩子做什麼事,都要用柔和親切的聲音、富於變化的語調與寶寶講些“悄悄話”。

無聲的語言:在寶寶情緒好時,母子麵對麵,相距約20厘米,孩子會緊盯著你的臉和眼睛。當你們的目光碰在一起時,即和孩子對視進行無聲的語言交流,並做出多種麵部表情,如張嘴、伸舌、齜牙、鼓腮、微笑等。

逗笑:從出生第一天起,父母要經常逗寶寶笑。嬰兒學會在大人逗樂時報以微笑,與自己在睡覺時臉部肌肉收縮的笑不同。大人逗樂是一種外界刺激,嬰兒以笑來回答,是寶寶學習的第一個條件反射,專家認為,越早出現逗笑的嬰兒越聰明。

回聲引導發音:在寶寶啼哭之後,父母發出與寶寶哭聲相同的聲音。這時寶寶會試著再發聲,幾次回聲對答,寶寶喜歡上這種遊戲似的叫聲,漸漸地寶寶學會了叫而不是哭。這時父母可以把口張大一點,用“啊”來代替哭聲誘導寶寶對答,漸漸地寶寶發出第一個元音。如果寶寶無意中出現另一個元音,無論是“噢”或“咿”,都應以肯定、讚揚的語氣用回聲給以鞏固強化,並且應當記錄。

細節提醒

悄悄話能夠給寶寶一種溫暖和安全的感覺;逗笑時寶寶在快樂的情緒中,各感官(眼、耳、口、鼻、舌、身等)最靈敏,接受能力也最好。

對新生寶寶進行情緒與社交能力訓練

追視:將孩子放在清潔、明亮、空氣新鮮的環境中(當然光線不能太強),並經常在其視線內走動,讓孩子看到親人的陪伴,同時對孩子說話和微笑,使他注視你,並讓他的視線追隨你移動的方向。

隨聲舞動:在床前懸掛色彩鮮豔或能發聲的玩具,使它們在孩子視線內搖晃,讓孩子注視,並隨著玩具發聲,手足舞動。

熟悉環境:出生半個月後,每天可將孩子豎抱片刻,使孩子能看到房間內各種形態的物品,並向孩子介紹周圍景物。

細節提醒

情緒與社交能力鍛練能夠訓練寶寶的注意力,並能夠使寶寶對自己生活的環境感覺熟悉。

對嬰兒進行適應能力訓練

1~2個月,觸摸:抱寶寶至坐位,麵前放上玩具(寶寶手一伸即可觸到),讓小孩可以自己伸手觸、碰玩具。玩具有木線軸、小硬紙盒、塑料環、紅毛球等。

3~5個月,尋找目標:媽媽抱寶寶站在台燈前,用手擰開燈說:“燈。”初時寶寶盯住媽媽的臉,不去注意台燈。多次開關之後,寶寶發現一亮一滅,目光向台燈轉移,同時又聽到“燈”的聲音,漸漸形成了條件反射。以後再聽到大人說“燈”時,寶寶眼睛看著燈,就找到了目標。

6~7個月,從看到指:鼓勵寶寶在聽到物名後不但用眼睛看,而且要扶著寶寶的手去指,去觸摸。指認物名是練習聽聲音與物品的聯係,記住學過的東西。要經過逐件物品反複溫習才能記牢。

7~9個月,擴大交往範圍:

要經常抱寶寶到鄰居家去串門或抱他到街上去散步,讓他多接觸人,為寶寶提供與人交往的環境。

9~12個月,識圖認物:給寶寶看各種物品及識圖卡、識字卡。給寶寶認卡片時,卡片最好是單一的圖,圖像要清晰,色彩要鮮豔,主要教小兒指認動物、人物、物品等。

細節提醒

適應能力訓練能夠讓寶寶變得更加機靈、大膽,需要記住的是,寶寶的學習速度因人而異,不要和別的同齡寶寶攀比。

對嬰兒進行大動作能力訓練

1~2個月,爬行練習:在俯臥練習抬頭的同時,可用手抵住寶寶的足底,雖然此時他的頭和四肢尚不能離開床麵,但寶寶會用全身力量向前方竄行。

3~4個月,翻身:將寶寶放置於硬板床上,取仰臥位,把寶寶左腿放在右腿上,以你左手握寶寶左手,使寶寶產生翻身動作。以你右手指輕輕刺激小兒背部,使寶寶主動向右翻身,翻至側臥位。進一步至俯臥位。

4~5個月,拉坐:寶寶在仰臥位時,媽媽握住寶寶的手,將其拉坐起來。注意讓寶寶自己用力,媽媽僅用很小的力,以後逐漸減力,或僅握住媽媽的手指拉坐起來,寶寶的頭能伸直,不向前傾。每日訓練數次。

6~7個月,直立:兩手扶著寶寶腋下,讓他站在你的大腿上,保持直立的姿勢,並扶著小兒雙腿跳動,每日反複練習幾次。

8~9個月,坐起並邁步:讓寶寶仰臥或俯臥,用語言、動作示意他坐起來,並扶寶寶雙手鼓勵他邁步或用玩具引逗他坐起來。

10~12個月,踢球:寶寶已經能夠扶著床欄、凳子、沙發等由蹲著到站穩,你可在距寶寶的腳3~5厘米處放個球讓他踢。在踢來踢去的過程中,寶寶會十分開心。

細節提醒

大動作能力的訓練能夠提高寶寶的平衡能力,促進寶寶眼-足-腦的協調發展,但是要注意,練習要循序漸進,千萬不可急於求成。

對嬰兒進行精細動作能力訓練

2~5個月,夠物抓握:在寶寶看得見的地方懸吊帶響玩具,扶著他的手去夠取、抓握、拍打。每日數次,每次3~5分鍾。

5~6個月,扔掉再拿:讓寶寶坐著,給他一些能抓住的小玩具,如小積木、小塑料玩具等。先讓寶寶兩手均抓住玩具(一件一件地給),然後再給寶寶新的玩具,他會扔下手中的一個,再拿起另外的一個。

6~7個月,對擊玩具:訓練寶寶雙手玩玩具,並能夠對擊,例如讓寶寶手中拿一隻帶柄的塑料玩具,對擊另一隻手中拿的積木,敲擊出聲時,家長鼓掌獎勵。

7~9個月,捏取:讓寶寶練習用手捏取小的物品,如小糖豆、大米花等,開始寶寶用拇指、食指扒取,以後逐漸發展至用拇指和食指相對捏起,每日可訓練數次。媽媽要注意寶寶,避免他將小物品塞進口、鼻嗆噎而發生危險,離開時要將小物品收拾好。

9~10個月,放進去,拿出來:在訓練寶寶放下、投入的基礎上,你把寶寶的玩具一件一件地放進“百寶箱”裏,邊做邊說“放進去”。然後再一件件地拿出來,讓寶寶模仿。這時你要指定寶寶從一大堆玩具中挑出一個(如讓他把小貓拿出來),每日練習1~2次。

10~12個月,亂塗亂畫:可給寶寶筆和紙,筆以彩色蠟筆為宜,先訓練扶著寶寶的手學握筆,比如給一條沒有眼睛的魚在魚眼睛處點上小點,寶寶看到自己“會畫魚眼睛了”,十分興奮,以後他會經常練習“作畫”,雖然實際上是胡亂塗畫。

細節提醒

對寶寶進行精細動作訓練能加強寶寶控製手部肌肉的能力和手指的靈活性。

對嬰兒進行語言能力訓練

2~4個月,回應聲音:家長對小兒發出的聲音,給予不同的反應,如親切和藹的言語、命令式的聲音及激動的喊叫等,並使寶寶能對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回應。做過呼名胎教試驗的寶寶在有人叫他名字時能回頭尋找,並發出拖長的單元音或連續的兩個音,如“啊咕”、“啊嗚”等,漸漸地能模仿大人的口形發出聲音。

4~6個月,咿呀學語:養成與寶寶交談的習慣,見到什麼就對寶寶說什麼,幹什麼就講什麼。每次吃奶後,可以一邊將寶寶扶起拍拍後背,一邊對他說:“寶寶,吃飽了嗎?”、“好吃嗎?”、“香不香?”,在換尿布時和他說:“寶寶尿濕了,不舒服吧?”

6~8個月,用動作表示語言:多與寶寶說話,擴大寶寶的語言範圍,如叫爸爸、媽媽、拿、打、娃娃、拍拍等,引導寶寶用動作來回答你,如歡迎、再見、謝謝、蟲蟲飛,以及聽兒歌做1~2種動作表演等。

8~10個月,模仿發音:練習模仿發音,包括人稱、物品名稱、人的五官及簡單的動詞等,使寶寶在主動會叫“爸爸”、“媽媽”之外,還能說其他幾個詞,模仿大人說話的最後一個音。

10~12個月,主動發音:寶寶能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以後,還要引導他有意識地發出一個字音,來表示一個特定的動作或意思,如“走”、“坐”、“拿”、“要”等,從而能表達自己的願望。與成人進行簡單的語言對話。

細節提醒

絕大多數的孩子,在1歲左右就有意識地說出一些單音字或疊字,在2歲時已經能和成人進行簡單的對話。但有極少數的孩子,1周歲過後,還遲遲不開口說話,此時,應引起家長高度重視,家長應堅持不斷地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同時求助於醫生的幫助,判斷不開口說話的原因。

對嬰兒進行情緒與社交能力訓練

2~4個月,學會笑:在寶寶麵前走過時,要輕輕撫摩或親吻寶寶的鼻子或臉蛋,並笑著對他說“寶寶笑一個”,也可用語言或帶響的玩具引逗寶寶,或輕輕撓他(她)的肚皮,引起他(她)揮手蹬腳,甚至咿咿呀呀發聲,或發出“咯咯”笑聲。

4~6個月,撫摩媽媽臉:媽媽要經常俯身麵對寶寶,朝寶寶微笑,對寶寶說話,做各種麵部表情。與此同時,拉著寶寶的手摸你的耳朵,摸你的臉,邊摸邊告訴他“這是媽媽的臉”,然後發出“咩咩”好玩的聲音。

6~8個月,揮手:經常將寶寶右手舉起,並不斷揮動,讓寶寶學習“再見”動作。大人離家時要對寶寶揮手,並說“再見”,反複練習。

8~10個月,隨聲舞動:經常給寶寶聽節奏明快的寶寶音樂或給他念押韻的兒歌,讓他隨聲點頭、拍手,也可用手扶著寶寶的兩隻胳膊,左右搖擺。

10~12個月,主動配合:訓練寶寶能配合大人的日常生活,如吃東西前會伸手讓人洗手,吃完後會配合擦手洗臉,收拾幹淨等。

10~12個月,控製排便:逐漸懂得要求坐盆,如便前自己找便盆坐下。

細節提醒

情緒與社交能力訓練可以讓寶寶感受到溫暖、關愛,培養寶寶愉快的情緒,而愉快的寶寶是大家都喜歡的,這有利於促進寶寶社交能力發展。

對嬰兒進行生活自理能力訓練

2~4個月,生活規律:晚上逐漸停止喂奶,早飯後定時大便。

5~6個月,用勺舔食:用勺喂米糊或雞蛋黃,能張口舔食。

5~6個月,自喂食品:練習讓寶寶自己拿著東西吃,如餅幹、水果棒等。

7~9個月,生活習慣形成:訓練寶寶養成安靜入睡、高興洗臉的習慣,養成定時、定地點大小便的好習慣,學會蹲便盆,大便前出聲或做出使勁的表示。

10~12個月,脫帽和戴帽:會用手抓掉帽子,也會抓起帽子戴到頭上,而且戴穩。寶寶的動作並不精細,半圓形的帽子可以戴好,毛絨帽子就不會拉正,需大人幫助。最好先用稍挺括的布帽練習。

細節提醒

好習慣的形成會讓寶寶一生受益,寶寶長大後會比同齡人更獨立地解決所麵臨的問題。

爬行是嬰兒最好的運動

爬行是所有粗動作發展的基礎,讓孩子爬行幾個月的時間是有許多好處的。

有利於寶寶頭部發展:嬰兒利用四肢爬行時,因為他的頭部需要抬高,並且還會左右轉動,這樣的舉動對頭部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訓練手腕的力氣:嬰兒爬行時用手腕支撐身體,能訓練手腕的力氣,對孩子未來拿湯匙吃飯,拿筆塗鴉都有所幫助。

訓練寶寶的協調能力:在寶寶爬行的過程中,更可訓練寶寶膝、臂動作的協調與四肢關節的靈活度。

細節提醒

當寶寶到了爬行的階段,容易碰到的危險地方或物品更多樣化了,父母必須清除障礙,確保寶寶的安全。

嬰兒什麼時候學步好

嬰兒學步不宜過早,一般要到10個月以後才能學走步。這是由於嬰幼兒運動功能的發育在兒童生理發育中是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在寶寶早期的骨骼組織中含膠質多,含鈣質少,骨質比較軟弱,容易受外力的影響而變形。在他們的肌肉組織中,尤其是下肢比較嬌嫩,肌纖維細軟、含水分多。如果練習走路的時間太早,全身的重量必為雙下肢所承受,往往容易使雙腿產生彎曲和變形,出現“O”型腿或“X”型腿,影響寶寶日後體態的美觀和運動能力的正常發揮。

細節提醒

傳統觀點認為嬰兒學步早是健壯的表現,這是不對的。

適合1~3個月嬰兒的遊戲

找小魚遊戲

寶寶仰臥時,將寶寶左腿放在右腿上,托住其腰部,使腹部側轉逐漸加大幅度,使肩也隨之側轉,直到將寶寶推成俯臥姿勢。用小魚模型在寶寶的一側運動,吸引寶寶俯臥片刻,再將其翻回來,玩具放在寶寶身體另一側,同樣方式幫助寶寶翻過身,把玩具小魚作為獎勵。寶寶可以在遊戲中學習控製軀幹,為爬的動作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