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益母草粥:益母草60克(幹品3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先將益母草煎汁去渣,然後與粳米、紅糖共煮成稀粥。經前3~5日開始服用,溫熱服,每日1~2次。此粥活血化瘀、理氣通經,適用於氣血瘀滯型痛經、月經不調、產後惡露不止等症。
三花調經茶:玫瑰花、月季花各9克,紅花3克。將上3味藥研粗末,以沸水悶泡10分鍾即可。每日1劑,隨時溫服,連服數日,以在行經前幾日服用為宜。此茶活血調經,理氣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月經量少、腹脹痛、閉經等症。
益母草雞蛋:益母草30~60克,元胡20克,雞蛋2個,加水同煮,蛋熟後去殼,再煮片刻,去藥渣,食蛋飲湯。月經前每日1次,連服5~7天。
川芎雞蛋:川芎10克,雞蛋2個,黃酒適量。前兩味水煎煮至蛋熟,去蛋殼再煮5分鍾左右,加黃酒調勻即可。每日1劑,分2次服用,吃蛋喝湯。
玫瑰粥:白玫瑰花5朵,糯米100克,櫻桃10枚,白糖適量。將未全開的玫瑰花采下,撕下花瓣,用清水漂洗幹淨。糯米煮粥,加入玫瑰花、櫻桃、白糖稍煮即好。
向日葵:向日葵15克,幹山楂30克,紅糖60克。前兩味烤焦後研末,加紅糖,分2次衝服或煎服,1日服完。於經前1~2日開始服,或經來時即服,每次月經周期服2劑,連服1~2個月經周期。
寒濕凝滯型:可見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或絞痛,疼痛拒按且得熱痛減,經水量少,經色淡而夾白塊,或經色如黑豆汁,經行不爽,畏寒便溏,舌邊紫或牙齦紫黯,脈沉緊等。
當歸羊肉:當歸、生薑各25克,羊肉塊500克,桂皮調料各適量。各味水煎至肉爛熟即可,吃肉喝湯,每日1劑,分2次服用。
烏雞湯:雄烏骨雞500克,切塊,與3克陳皮,3克良薑,6克胡椒,2枚草果,適量蔥、醋同煮燉爛。吃肉喝湯,每日2次。
韭菜汁:韭菜250克,紅糖100克。韭菜洗淨,搗爛取汁。紅糖加水適量煮沸,兌入韭菜汁飲用,痛經時每日1次,連服2~3日,飲後俯臥片刻。
阿膠:阿膠6克,黃酒50毫升,阿膠用蛤粉炒,研細末,黃酒兌適量溫開水送服藥末。
生薑紅糖水:生薑10克,紅棗10個,紅糖100克。水煎服,月經前,每日1劑,連服3~5劑。
肉桂粳米粥:肉桂末2克,女貞子10克,粳米100克。女貞子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粥,入肉桂末調勻服用。每日1劑,分2次服用。功能補腎、溫經止痛,可用於肝腎虧損痛經。
核桃:核桃肉30克,降香10克,龍涎香5克,黃酒適量。前3味入黃酒內浸泡10天後飲用,每日2次,每次飲5毫升。功能補腎溫經,降氣止痛,可用於肝腎虧損性痛經。
黑豆雞蛋:黑豆60克,雞蛋2個,米酒(甜酒)120克。先將黑豆、雞蛋加水文火煎煮,蛋熟去殼,再煮數分鍾,衝入甜酒服。
公雞:月季花30克,山藥60克,女貞子30克,公雞1隻,用文火燉1個小時左右。每月1劑,行經時期服,連服3個月。
桂漿粥:肉桂2~3克,粳米50~100克,紅糖適量。將肉桂煎取濃汁去渣;粳米加水適量,煮沸後,調入桂汁及紅糖,同煮為粥。或用肉桂末1~2克調入粥內同煮。溫中補陽,散寒止痛,適用於虛寒性痛經以及脾陽不振、脘腹冷痛、飲食減少、消化不良、大便稀薄等。
當歸益母草蛋:當歸10克,益母草30克,雞蛋3個。將當歸、益母草、雞蛋加清水煮至雞蛋熟後,去殼再煮片刻,去渣取汁,飲湯食蛋,每次1個,每日3次,連續5~7天。可活血行氣,化瘀止痛,適用於血瘀痛經、經色紫黯有塊、血排出後疼痛減輕者。
血藤燉河蟹:血藤30克,河蟹250克。將二者洗淨後,加清水適量,置瓦罐中,文火燉沸後,調入米酒適量,燉至河蟹熟後,趁熱飲服,每日1劑,連續5~7天。活血化瘀,通經止痛,適用於經前或經行小腹脹痛,按壓痛或伴胸脅乳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