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金秋,時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外宣辦主任朱玉華和我作為中國參展團成員,參加了法蘭克福第54屆圖書博覽會。法蘭克福書展始於1949年,每年舉辦一次,被認為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書展,為來自世界各國的出版商、代理商以及圖書館人員提供一個洽談版權交易、出版業務及展書訂書的場所。此屆書展於2002年10月8日開幕,曆時6天。有110個國家和地區的6375位書商和近34萬種書籍及音像製品參加書展。我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外文局三家聯合組織178家新聞出版單位300餘人參展,展出各類圖書4610種。
為了保證書展的高度職業性,前三天隻對作者、出版社和圖書管理員開放。作為參展人員,整整三天我們都在書展上。雖說許多外文不會認,也不會說,但並不妨礙書展對我們視覺的衝擊、眼界的開闊和內心的震撼。又好在有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黃友義的介紹和總編室主任薑加林、翻譯閻震的講解,使我們對書展的總體和細節又多了些了解。我們在強烈感受世界出版潮流的同時,也耳聞目睹圖書作為聯結各國文明的紐帶,是怎樣把千姿百態的版本、令人驚奇的創意和絢麗多彩的文化彙集到一起。我們把當時最深刻的感受整理出來,願與有興趣的讀者一起分享。
展廳布置極富個性
主辦者把法蘭克福這座蜚聲世界的20萬平方米的龐大展廳分為9個館,每個館又分成若幹個區域。不論你到哪個館,都會耳目一新:精彩紛呈的圖書展示,獨具匠心的展台設計,體現個性的色調搭配,德國最現代化設施的和諧配套,加上濃鬱鮮活的書香氣息的彌漫融合,使人感到書海的樂園裏花團錦簇、美不勝收、目不暇接。
中國層位設在6號館。在今年參展商減少的情況下,中國書商參展卻在增多,麵積也增到368平方米。並邀請國內著名的美術師設計展台,所有展具、材料都在國內製作,由海路運到德國。隻見長長的兩排書架簡潔明快,前後攤開,在最顯眼的入口處擺放著精美書展架,展示一本本精品書,共250種350冊。為使參展圖書更具針對性,外文出版社還推出了一批德文版圖書。展台還有一台大的彩色電視屏幕,播放著怎樣編織中國結,怎樣製作中國水餃等內容的音像製品,吸引著眾多的目光。
如同往年,8號館的英美國家展區仍是書展的“大戶”。這裏展位布置得氣派漂亮,人氣也挺旺。英國企鵝出版社的標誌——活龍活現的大企鵝吸引著參觀者的目光;牛津大學出版社展位流動著濃鬱的學術氣氛;美國麥克米蘭出版集團展位不僅擺滿了爬滿字母的書籍,而且辦公桌、電腦一應俱全,顯示出世界著名公司的實力與不凡。到8號館參觀的人熙熙攘攘,主人們忙著與客戶談業務。盡管如此,去年“9·11事件”的陰影仍然揮之不去,在進英美館時,如攜帶背包等物品都要打開接受檢查,但在其他館,隻要有出入證就可自由出入。
立陶宛是這次書展的主賓國。帶來的30名作家的作品,展示其相當發達的出版業。小國經濟實力肯定有限,但從他們的展館給人的印象說明還是下了大工夫的。除5號館展區布置得新奇獨特,集中展示成果外,還在專門舉辦論壇、研討的1號館最搶眼處設置展台,擺放著便於攜帶的圖書資料和成本很低的各種小紀念品。美麗的姑娘、英俊的小夥忙著折手工,微笑著遞給想要的人。有個手工是不大的硬紙片,印有或跑或立的各色大馬小馬和文字介紹。平放是頭朝同一方向的4匹馬,對折後是頭向相反方向的2匹馬,拉開呈立體狀,各2匹馬頭朝相反方向,很有趣。他們通過一係列活動使立陶宛的文學和語言成為熱點,讓看過的人都記住了這個波羅的海邊上的小國。這不僅僅是在展書,而且還是在展示這個國家啊!
圖書推介令人叫絕
市場永遠是套在出版商腳上的紅舞鞋。出版商知道:看好的書隻有進入流通領域得以消費,才能實現其價值目標。所以他們很重視推介,但他們絕不孤立推介,而是首先在出好書上下工夫。好書不僅是內容好,而且追求設計富有創意,印製精美,規格統一,且大開本居多。內容好、印刷好、擺在書架上效果好的書肯定更易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