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個依戀在海的懷抱中的美麗國度,舉目是浩瀚的大洋波濤,腹背與廣闊的歐亞大陸隔海相連。小小島國,資源匱乏。台風海嘯、火山地震,光顧頻繁。在這樣嚴酷的自然環境中,日本人堅忍不拔——明治維新,勵精圖治,富國強兵……一步步走向世界。然而就在20世紀,也曾兩次震驚世界。一次是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和東南亞發動了瘋狂的侵略戰爭;一次是六七十年代日本人民在戰後的廢墟上,經過頑強的努力,僅用二三十年的時間就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
我一直在想:這是怎樣一個民族?它與中華民族既有生活習俗的許多相似,又有秉性脾氣的巨大不同;既有友好交往的曆史,又有殘酷戰爭的記錄。對於這個民族,我既有發自內心的喜愛,又有揮之不去的疼痛。我按捺住自己複雜的情感,盡量理性地去看待我們這個一衣帶水的鄰邦。它曾經曆苦難,卻不被困難壓倒;也曾步入歧途,卻能默默地從失敗處爬起,咬緊牙關繼續前行。它對待曆史的態度傷害了我們民族的情感……但它令世界矚目的成就還是值得我們深深的思考,值得我們去探究經濟社會發展背後的推動因素,值得我們去關注別具一格的大和族文化,弘揚和提升我們的文化和精神。
今年2月,在與日本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和社會考察中,日本文化,尤其是滲透日常生活的表現形式引起了我格外的關注。日本人對自己民族文化的喜愛,對傳播自己民族文化的熱衷,對展示自己民族文化的用心,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到達名古屋已是晚上9點多鍾,下榻在市區的花園賓館。進入房間,見到床上放著熨得整整齊齊的和服。我想入住者雖然知道,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民族服裝,和服和櫻花、武士、清酒等作為大和族文化的標誌性符號,但是穿在身上,不扣紐扣,隻用一條腰帶係住,非常舒適,就又是一種文化體驗。我詫異的是,大小長短正合我身。而且每天一換,次次好像都是一個尺寸,就像專門準備的一樣。後來住在別處,也是如法炮製,隻是尺寸略有不同。
第二天,愛知大學中國學國際研究中心宴請我們。晚餐開始賓主互相致意後,坐在我對麵的著名的中國學專家、加加美教授認真地問我,你知道大和族嗎?我答知道。他可能認為我是一般性了解,還是給我娓娓道來。我一邊品嚐著美餐,一邊了解著大和族的來曆:大和族(又稱大和民族)是構成日本國民主體的民族。約占總人數的99.9%。像大多數民族一樣,大和族的先人也是根據自己的環境和想象來解釋他們的起源和世界的。他們認為日本是太陽神所造,大和族是天照大神的子孫。第一個天皇神武天皇,就是公元前660年加冕的傳奇人物,他是日本的保護神太陽女神天照大神的長孫。大和族有一種原始信仰,就是日本是神眷顧的國家。這也可能是日本人引以為自豪的曆史淵源吧。
離開名古屋市前,我們去了三越百貨大樓,這是名古屋知名的百貨公司。樓下有廣告,但不是商品廣告,而是廣而告之一個畫展的消息。我覺得挺有意思,商場辦畫展,看看去。到了7樓,隻見與衣服貨架隔開一段距離處,有一相對獨立的空間在辦畫展。主辦畫展的單位是兩個財團法人:名古屋美術院和中日新聞社。宣傳品和橫幅上都標明是第92回畫展,這次展出的是一位現代畫家的作品,主題好像是介紹絲綢之路。有一幅名字是“絲綢之路的天空”的畫,讓我心靈受到震撼。畫麵表現的是夜空,巨大夜幕籠罩下的絲綢之路是那樣壯美,傳遞著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寧靜、遼闊和凝重的神秘。這使我聯想到寧夏固原絲綢之路的夜空,聯想到各路英雄演繹的傳奇故事。畫展是既展覽又出售,作品被精心製作成各類文化工藝品,有多種尺寸的畫框、畫頁,有紀念冊、畫冊、書簽、明信片、手帕,還有一些裝飾品。我仔細觀察,看到觀眾不論是觀看,還是挑選或購買,神情都是在欣賞著文化。我們到東京後,參觀了東京政府大廳。一樓大廳有一個展廳,裏麵有出售的商品,但主要是東京觀光的介紹。有多種文字的小冊子,介紹概況、風光、購物等旅遊者需要的情況,還提供東京地圖、交通圖和旅遊圖。